重慶渝中戴家巷,帶給你慢慢的回憶

戴家巷

,是重慶渝中區打造、完善全域旅遊的縮影。而在

戴家巷

臨崖步道修建前,這條破舊的懸崖上的老街,哪怕對一直混在渝中的我來說,也屬於透明的存在。

它從來不是旅遊的目的地,相較於解放碑、洪崖洞、國泰中心這些同屬一個區域的明星,戴家巷可能連伴舞的資格也算不上。

但是,它的存在蘊含了太多的歲月痕跡,人們一旦開始關注它,渝中的全域旅遊打造一旦深化發展,它便迅速煥發出熠熠光芒,成為釋放懷舊情懷的保留地。

1、戴家巷紅牆

坐軌道交通2號線,臨江門下車,走地下通道來到重醫附二院。再走到醫院的老大門處。與大門正對的那條小街就算戴家巷。

重慶渝中戴家巷,帶給你慢慢的回憶

戴家巷入口

這條路上人車混流,給人匆忙浮躁之印象。市井而無煙火的感覺亦讓人失望。若不是還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預期,筆者可能會就此止步。

硬著頭皮繼續前進,道路收窄,汽車開不進去了,凌亂的人車突然便被抵在外面。觀感也有了實質性的轉化。儘管城市的喧囂依然如影隨形,卻如同隔了層什麼東西,變得不那麼真切起來。

有些年頭的水泥抹灰的老居民樓威嚴地壓在左右,小葉榕躲在青磚牆體後,怯生生地探出枝頭。

重慶渝中戴家巷,帶給你慢慢的回憶

紅牆

行不多幾步,便發現兩堵新萁紅牆。硃砂色的牆體讓人要想起大化步道端頭處的最新網紅。

紅牆上鑲嵌有黑色的凸刻磚雕,讓人意識到這兩壁紅牆並非模仿,而是創造一種懷舊的味道。

在紅牆下慢慢走著,有奼紫嫣紅的花在一側的花臺內開放。

巷中走著稀疏幾個行人,蒼老的棒棒拄在地上的扁擔,彷彿掛著時光。

有點意思了。

2、年輪

紅牆並未全部完工,前方還圍著施工圍擋。在擋牆盡頭拐個直角彎,巷子突然變寬,就像發怒的眼鏡蛇的喉嚨,撐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廣場。

重慶渝中戴家巷,帶給你慢慢的回憶

老火鍋

我眼神不好,差點把對面的牆畫當作真的火鍋館。粗礪的筆法卻有著細膩豐富的情感,將似曾相識的過往渲染於牆體之上。

彷彿有光著脊背的漢子掀開布簾闖進館子,坐在長凳上剝著鹽漬花生,等著桌子上的火鍋翻滾…

歲月被夾在長長的筷子上,放在牛油鍋底裡燙;如今品嚐,依然是一脈相承的味道。

大人們喝老山城,孩子則皺著眉頭喝玻璃瓶的天府可樂。一小口一小口地呡,就像捨不得童年的日子,卻終舊將從前的自己變成了回味…

重慶渝中戴家巷,帶給你慢慢的回憶

夢想的房子

與懷舊牆畫相對的廣場另一側,則修築了一座後現代主義的建築。就像用集裝箱拼湊而成,漆著金黃顏色。

它的線條感很強,彷彿擁有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的性格;它卻極現代,嵌在條狀牆體上的玻璃,看起來充滿簡略主義的後現代風采。

一邊是過去,一邊則代表未來。走在這兩級臺地的鋪裝廣場上,歲月有了具體的形態,既是沉穩慈祥的老人,又是朝氣蓬勃的青年,而你就是被他們寵溺的孩子,牽著他們的衣袖,走過不同時代的年輪。

3、懸崖之上

廣場的盡頭就是懸崖。站在崖邊的你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就站在山巔。

重慶渝中戴家巷,帶給你慢慢的回憶

遠眺

崖頂視野開闊。浩蕩嘉陵江滾滾東去,黃花園大橋虹影臥波。

才打造好不到一年的戴家巷崖線步道在峭壁上轉折縈繞,若非親臨,實不知懸崖峭壁上還能上下自如,來去自由。

重慶渝中戴家巷,帶給你慢慢的回憶

崖線步道

看見崖線步道曲折征服山體高差的氣勢,饒是爬慣陡坡,善攀梯步的我也覺得腿軟,自然而然地選擇了偷懶,僅在崖上遠觀,拒絕下道體驗。

崖頂上很體貼地建有一條青石鋪貼的仿古步道,沿著山頂一路向前延伸。踏上山頂步道,會發覺這裡另有乾坤。

靠裡一側,皆是層高超過十層的老居民樓,臨路的底層均被開發為了商鋪。以咖啡館、茶館為主。

重慶渝中戴家巷,帶給你慢慢的回憶

小資情調

重慶人的耿直從來都出露在外,最明顯的就是店名的取法。比如李二娃火鍋、三二五茶樓等。

但戴家巷的店名取得則稍微多了些小資文藝的韻致,比如川古著、山城吃記之類。

每一家店鋪的門前都有設計感,要麼擺幾張鐵藝椅子,圍在鐵花欄杆裡,要麼架一藤碧蔓,置一張秋千於其中…

似乎,進那些店鋪去喝一杯咖啡,品一盞茶,俗氣如我的人就有了與精緻生活的瓜葛。

說實話,這種曖昧不合適我,倒不是因為囊中羞澀,而是確實不習慣捏著鼻子裝享受的捏捏。

重慶渝中戴家巷,帶給你慢慢的回憶

遠望

重慶人的骨子裡流淌著大江大河,我更願意站在高處,欣賞這座城市的雄偉壯觀,讚美它的氣勢磅礴。

4、大方的鄉愁

走到山頂步道的端頭,便與崖線步道相接,成為一個很小的節點觀景臺。可以放肆打量洪崖洞的側顏,當然,也能很方便地俯視玲瓏的千廝門大橋,遠觀霸氣的重慶大劇院。

打此回頭,隨便找個最近的樓縫擠出去,便進入了戴家巷系統中不知凡幾巷子中的一條。

重慶渝中戴家巷,帶給你慢慢的回憶

無題

黃桷樹根鋪滿了很有年頭的青磚牆壁的一處,緊挨著它有一塊黑板,記憶中的老師寫下的粉筆字似乎仍在傳授我們知識。

在記下“春眠不覺曉”的同時,我感興趣的大概依然是牆縫裡蛐蛐的叫聲。

重慶渝中戴家巷,帶給你慢慢的回憶

風車上的白貓

巷子開口在臨江路上,有一隻白貓不知疲憊地在巷口的風車上撓。

我們的過去可能是在呼呼轉動的風車裡,經過挑選的飽滿的稻穀,儲存到了記憶的穀倉。到某一天,必將被取出來,烹製作精神的食糧。

踏出小巷,沿臨江路上行不遠,便是戴家巷傳統風貌區的主入口。

重慶渝中戴家巷,帶給你慢慢的回憶

正宗入口

入口處以青磚砌道影壁,牆頭吊著三角梅。牆上鐫

戴家巷

三個大字。

繞過影壁,是接近完工的入口廣場。一側仍有工人師傅在修建紅磚藝術牆。

另一側則是廠房模樣的紅磚樓房,讓人不由自主會想起它機器轟鳴時的盛況。

臨紅磚廠房的廣場一角,立著根高聳入雲的煙囪,把老工業城市的從前時光不加商量地戳在了人心之上。

重慶渝中戴家巷,帶給你慢慢的回憶

我們的單位

尤其讓人難以釋懷的是,在煙囪前的灶臺上,逼真地還原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重慶工廠內的代煮飯情景。讓曾經在那個時代享受過這種單位福利的人,只需一眼便完成了時空穿越。

當我們還是孩子時,就知道要喝開水,拎著暖壺跑鍋爐房打水,就是那個年代的日常。

我在煙囪前徜徉,一縷一縷鄉愁像氤氳的蒸汽,在初秋的重慶染溼了心房。

我看見紅磚,看見搪瓷缸,看見網狀鐵皮包裹的暖水瓶,我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看見了從不會遺忘,只是沒機會想起的老重慶。

戴家巷,能看見鄉愁!

這是我親自走了一趟戴家巷得出的客觀結論。我對重慶渝中全域旅遊的概念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重慶母城一旦認真起來,開始全方位梳理自身的文脈與歷史資源,那麼,它擁有的文化與經濟優勢,將毫無懸念地幫助它取得超前的效果,讓渝中區在重慶旅遊江湖中獨孤求敗的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與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