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傳說的由來和演繹過程是怎麼樣的?歷史上有沒有濟公這個人?

公,尊也。濟公是對道濟大師的尊稱。從文學角度,濟公是一位半僧半仙的形象;從歷史角度,濟公是一位半實半虛的人物。

濟公法名道濟,俗名李修元,浙江天台人,是南宋禪宗高僧。我們印象裡,濟公整日破帽破鞋,手搖破扇,身穿破衣,走路晃來晃去沒個板正樣。正所謂,酒肉穿腸過,嬉笑哼唱遊人間,半瘋半癲行德善。

遊本昌老爺子八十年代的演繹,把濟公故事推向巔峰,再無超越。小編還記得濟公從身上搓下一個丸子大小的灰糰子,硬說什麼靈丹妙藥……搞的那時吃丸子都沒胃口。

濟公傳說的由來和演繹過程是怎麼樣的?歷史上有沒有濟公這個人?

經典劇照。誰來解讀下這個複雜表情

濟公其人其事

據說,濟公高祖或是宋太宗駙馬李遵勖,掌鎮國軍節度使。宋朝詩僧居簡是濟公的師侄,有詩集《北澗集》載,“道濟為

李文和

世孫”。但李遵勖諡號是“

和文

”,居簡或筆誤。

李家幾代信佛,傳到李茂春這代尷尬了。不惑之年膝下無兒女,眼看香火要斷,於是,李家虔誠求佛,最終喜得一娃。這個娃就是後來的濟公,修元之名就是國清寺住持所取,意思是“恆修本命元辰”。這樣看,濟公出生即與佛有緣,實乃註定。

由於李家世代篤信佛教,濟公自然深受家庭環境影響,在弱冠之年就入了國清寺,後又投身臨安(杭州)靈隱寺。為濟公授具足戒(正式授僧伽資格)的禪師是慧遠大師。

濟公傳說的由來和演繹過程是怎麼樣的?歷史上有沒有濟公這個人?

濟公雖出家但不拘於常規,看起來並不是一個正經和尚,言行、舉止和行頭都拉風的很。什麼唸經、打坐、阿彌陀佛都去了個Q。濟公衣衫不堪,遊走市井,喝酒吃肉,其貌似癲非癲,好救濟扶弱,時人送號“濟顛僧”。

外形和靈魂都出格的濟公,根本就不是一個正常和尚,各種眼花繚亂的騷操作整的大小和尚直懵逼,惹得眾僧大有意見。還是慧遠大師境界高,親批“佛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濟公修心不修身,慧遠方丈心想,一個大師要橫空出世了!

濟公傳說的由來和演繹過程是怎麼樣的?歷史上有沒有濟公這個人?

濟公生性疏狂,一身襤褸衣,一幅瘋顛相,常履歷民間市井。濟公精通醫術,治病救災,行善積德,好扶危濟困,頗有民間遊俠之風範,更是位列第五十祖的禪宗。

濟公也是實實在在的博學,好圍棋擅詩文,不少詩作收錄在《淨慈寺志》,也為臨安百姓寫過很多祈禱文等。除了遊走民間救濟百姓,濟公也好遊歷山水,所到之處常常不惜筆墨,怎一個逍遙自在、灑脫江湖……

濟公傳說的由來和演繹過程是怎麼樣的?歷史上有沒有濟公這個人?

濟公傳說的來龍去脈

歷史上確實有道濟高僧其人,並留有《鐫峰語錄》。詩僧居簡的《北澗集》也可證明其真實性,只是史料並不多。實際上,我們所熟悉的濟公故事,可能融入了多個人物形象和故事,並經過了九曲十八彎的加工演繹。

濟公作為文學形象,最早見於一本《濟顛大師醉菩提全傳》,又名《濟公全傳》。該書作者為明末清初人,叫“天花藏主人”。

大家知道,明清小說出手就是神玄,是後來很多戲曲和文學創作的源頭。又如白蛇傳,也是先經唐宋民間流傳,明朝馮夢龍加工,後由清朝方成培和玉山主人定型和補充,並加入幾個關鍵環節,如小青由青魚精改為青蛇精,增加義妖形象,補入狀元祭塔故事。

濟公故事走的是同樣演繹路線,也是先經宋人傳頌,後經元話本(底本)和戲曲豐富,最後在清朝成書定型。連作者名字都很像: 白蛇傳之天花藏主人,濟公傳之玉山主人。

濟公傳說的由來和演繹過程是怎麼樣的?歷史上有沒有濟公這個人?

捋一下頭緒。濟公故事,最初在南宋民間口頭流傳,後又有民間說書演繹。民間說書人都是最早的編劇高手,濟公傳說越來越豐富。元朝時,話本和戲曲進一步改編和流傳。此時,濟公故事已初步成型,並廣為流傳。

明清小說流行,就有了濟公小說《濟顛大師醉菩提全傳》,即《濟公全傳》。

崇拜他,就要給他個神奇身世。說濟公出生時,國清寺的降龍羅漢突然傾塌,於是濟公被傳為羅漢投胎。這是濟公活佛形象的墊場。

濟公傳說的由來和演繹過程是怎麼樣的?歷史上有沒有濟公這個人?

故事中,濟公懲惡揚善,除暴安良,濟世救難,教化度人……民間之所不能,濟公所皆能,套用子貢的話“天下之善皆歸(濟公)焉”。

神化、完美化演繹的濟公,代表了封建社會下百姓的精神渴求。因此,濟公可為民解決一切問題,疾病、災妄、不公,濟公甚至能念好別人家裡最難唸的經。濟公出世、飛來峰、古井運木、戲弄秦相府……這些故事廣為人知。

《濟公全傳》故事情節精彩,但結構比較鬆散,這也印證了前面說法。它不是文人獨立構思成書,而是蒐集、整理宋元明清以來的各種坊間傳聞和話本,然後再創作成書。就是說,濟公小說是組裝而非原裝。

濟公傳說的由來和演繹過程是怎麼樣的?歷史上有沒有濟公這個人?

小編陳詞

濟公的故事有諸多版本。說到底,歷史上的道濟只是一個受民眾擁戴的高僧,並非什麼大神,當然和傳說中的濟公一樣接地氣,最後卻成了後人供奉祭祀的神靈。

封建統治下的百姓渴望正義,呼喚英雄,憧憬美好,而濟公的出現完美地迎合了時人心理訴求。高僧道濟就被演繹成了活佛濟公。

大機率,人們把多個人物故事融合在道濟一人身上。道濟能夠成為“民選代表”,是因身份最適合作為“救世活佛”的代言人。高僧身份經神化、善化、完美化嫁接,一切自然而成。若劇本換到普通人身上就突兀多了。

濟公之所以一副邋遢相,就為塑造一個親民形象,他和百姓是一個陣營。濟公是來自百姓的“貧僧”,也是造福百姓的“活佛”。

濟公一心行善為民,一副窮酸樣又讓大家心理平衡。老百姓能不喜歡濟公嘛?阿彌陀佛。

濟公傳說的由來和演繹過程是怎麼樣的?歷史上有沒有濟公這個人?

虛虛實實人間事,瘋瘋癲癲世間人。人世一遭,最後走成一個Q,快樂少的就像Q底部那個小尾巴。

破帽歌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