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野地裡挖個魚塘,有水後過一段時間就會有魚呢?

為什麼在野地裡挖個魚塘,有水後過一段時間就會有魚呢?

大自然的力量總是那麼的神奇,不知道你的身邊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家裡的池塘在冬天因缺水乾涸,而到夏天連下幾場暴雨後,池塘又崇煥生機。又或是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野地裡,挖了一個池子過不了多久就有了魚苗。

孤立水源的魚到底從哪來?關於這個問題,有些人就想到上一輩說的:螞蚱的卵在下雨天會變成魚苗,到乾旱的天氣又變回螞蚱。但這句話徹頭徹尾是一句謠言。螞蚱又名蝗蟲,是屬於直翅目的害蟲。想和魚攀親戚還是有點困難,兩者之間存在生存隔離,可以說是沒有任何聯絡。

為什麼在野地裡挖個魚塘,有水後過一段時間就會有魚呢?

所以新挖的池塘,魚從哪裡來?

法國在幾年前曾拍攝過一部寫實紀錄片——《隱秘的天堂》,它講述的是由人工採石而形成的一個不與任何水體直接相連的小型湖泊,透過自然的力量一步一步成為自然的天堂。

採石完畢後,所有機械和人工的離開,這塊小湖泊便逐漸開始熱鬧起來。從最早的蟾蜍踏入這塊新天地,到天鵝春天來此覓食,羽毛和腳掌攜帶了一些生物的卵,在這個嶄新的湖泊中充當大自然搬運工的角色,讓這個地方擁有更多的生物種類。

為什麼在野地裡挖個魚塘,有水後過一段時間就會有魚呢?

夏天大雨傾盆,周邊的池塘的水位高過堤岸時,雨水搭建了天然的橋樑,兩處的水源相互連線,形成了一次物質的交流。在陽光好的秋日,法國人興起了露營風,周邊的居民拖家帶口在水池旁邊野餐。不少的垂釣愛好者會將釣起來的魚,放生在這裡。

在自然界當中,所有的“意外”都會帶來新的改變。冬天湖泊旁的樹幹滾入湖中,為湖泊帶來了新的寄居空間。樹枝和樹幹為蝦苗和魚苗提供了新的庇護空間,成熟的魚群把它當作了小憩的臥室。此外浮游生物、螺絲、蠕蟲等生物都聚集在它的左右。生物鏈層層遞進,生物之間有自己的“戰場”,越過冬天之後,所有的一切又會重新開始。只要人類不去打擾,大自然就會接管這片人類遺棄之地。

為什麼在野地裡挖個魚塘,有水後過一段時間就會有魚呢?

荒地本身就有很好的條件

魚卵在沒有水的地方還能存活一年,所以去年生的魚卵經過湖泊乾涸期後,只要有水流入就會生長起來。魚卵孵化需要恰到好處的水源條件以及適當的溫度。荒地能夠供給魚苗的生長所需要的養分,比如荒地旁邊的荒草落葉能提供原料和微生物,也利於水下動植物的生長。像泥鰍、黃鱔這類都是以微生物為誘餌生長髮育的。所以只要有水源,一個全新的生態圈就會形成。

為什麼在野地裡挖個魚塘,有水後過一段時間就會有魚呢?

大自然是最好的搬運工

你見過天上下魚嗎?對,不是雨,而是魚。2018年由黃渤執導的電影《一出好笑》就出現過這一橋段,一場魚雨逆轉了一個人的一生。這可不是隻有電影裡才會有的橋段,在現實生活中也真實發生過。

為什麼在野地裡挖個魚塘,有水後過一段時間就會有魚呢?

天上不會掉餡餅,但天上掉魚還是可以期待一下的。倒不是王母娘娘在天庭搞活動,而是天地間的自然現象,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天氣變化。科學家介紹道,由於地表受熱嚴重,會形成強烈的上升氣體,當氣體上升到一定高度就會與冷空氣相碰撞,形成漩渦。隨著移動漩渦不停擴大,最終形成龍捲風。當龍捲風經過海面或者湖面時,就會把水中的物體捲入空中,例如魚、青蛙。這些物體會隨著漩渦一起移動,當龍捲風消失後,魚類並不會回到原來的地方,只會從天而降,自然下落。

為什麼在野地裡挖個魚塘,有水後過一段時間就會有魚呢?

這種下魚雨的機率比較低,在北美這種情況會比在國內發生機率高。法國在1998曾下過一場噁心的蛤蟆雨,無數黑色小蟾蜍從天而降,密集程度高達每平米數百隻,甚至還有一些未成形的蝌蚪,當時人們都以為世界末日要來了。2010年,澳大利亞曾發生天降活鱸魚的怪事還帶著不少噁心的蠕蟲。

最後,

俗話說千年的草籽,萬年的魚籽。草的生命力是頑強的,而魚籽只要碰到水也能茁壯生長。萬物有源,自然會解決一切,而人類也不過是自然界產物之中賴以生存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