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頻繁出現的“三春”到底什麼意思?答案在秦可卿身上

​紅樓夢裡頻繁出現的“三春”到底什麼意思?答案在秦可卿身上

元春判詞中說:“三春爭及初春景”;惜春判詞中也說:“勘破三春景不長”;秦可卿魂託王熙鳳,論家計長策,臨別兩句話:“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薛寶琴的詞《西江月》中又說:“三春事業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在“一字不可更,一語不可少”(第五回脂批)的文字中,“三春”多次出現,那麼,“三春”何解?

“三春爭及初春景”,若解為賈府四豔中,元春貴為貴妃,其它三春爭與看齊,顯然邏輯不通,因為,元春的風光不過只是“瞬息繁華,一時歡樂”而已,她的結局同樣也很慘,同樣也入了“薄命司”。賈府四豔,“原應嘆息”,命運差別只在五十步百步之間,又有何可“爭”?

其它三句,若與賈府四豔掛鉤,同樣會陷入解釋的困境——惜春“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同樣“景不長”,這樣與其他同入“薄命司”的三春(元春、迎春、探春)合在一起,就是四春“景不長”;“去後”不論定義為死去、遠嫁還是出家[注1],賈府四豔裡都湊不齊三春;三春與事業聯結,看起來更顯無理不通。

第一回,中秋之夜甄士隱邀請賈雨村至家中一飲,賈雨村趁著酒興,對月寓懷,口號一絕。脂硯齋指出:“用中秋詩起,用中秋詩收,又用起詩社於秋日。所嘆者,三春也,卻用三秋作關鍵。” 因此,文字中的“三春”是一個與“三秋”相互關聯的時間概念,賈府四豔只是在這個時間段裡穿梭的悲傷紅樓夢中人,而知道何為“三秋”,便可知何為“三春”。

​紅樓夢裡頻繁出現的“三春”到底什麼意思?答案在秦可卿身上

開啟這個問題的鑰匙,其實還是在秦可卿身上,秦可卿是“此書大綱目、大比託、大諷刺處”,因此,“所嘆者”的“三春”和“作關鍵”的“三秋”一定與她大有關係。

第十一回,王熙鳳探望因病危在旦夕的秦可卿之後,進入了會芳園。文字中,透過王熙鳳的眼,用一賦特寫一番園中的秋色——“黃花滿地,白柳橫坡。小橋通若耶之溪,曲徑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激湍,籬落飄香。樹頭紅葉翩翩,疏林如畫。西風乍緊,初罷鶯啼。暖日當暄,又添蛩語。遙望東南,建幾處依山之榭。縱觀西北,結三間依水之軒。笙簧盈耳,別有幽情。羅綺穿林,倍添韻致。”“

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此一大段園中的秋色也是王熙鳳心中的秋色,是因秦可卿病重將亡而觸發,而文字一直強調王熙鳳和秦可卿之間非比尋常的關係,秦可卿魂託的物件是王熙鳳,秦可卿的豪華葬禮也是王熙鳳料理,因此,王熙鳳心中的“秋”也暗示秦可卿一生的遭際與“秋”密切相關(這就是第一回脂批所謂的“一擊二鳴”之法)。

而關於會芳園,第五回秦可卿第一次登場,就與其婆婆尤氏治酒,宴請賈母和王夫人等,到東府花園一一會芳園賞梅花,脂硯齋馬上就指出,會芳園“字義可思”。“作者筆筆不空”,而且第五回脂批還指出,“按此書凡例,本無贊賦閒文”,因此,關於“字義可思”的會芳園的此一讚賦,作者也一定別有苦心。

​紅樓夢裡頻繁出現的“三春”到底什麼意思?答案在秦可卿身上

脂硯齋對其中的“小橋通若耶之溪,曲徑接天台之路”句作批道“點明題目”。“若耶之溪”,即浙江紹興縣南之若耶溪,相傳是西施浣紗處,又叫浣紗溪,西施的身份與司掌太虛幻境的警幻仙子的“宓妃”[注2]相當;“天台之路”即通往仙境之路。天台山在天台縣北,傳說漢代劉晨、阮肇入天台山採藥,遇見兩個仙女,留他們住了半年,當他們回到家鄉,發現已過七世。因此,“字義可思”的會芳園也是一個與太虛幻境一樣由妃子級別人物掌管的仙境般的存在。

“羅綺穿林,倍添韻致”,羅綺指代穿著綾羅綵綢的女子,賦中的會芳園顯然就是一個如同太虛幻境般的“幽微靈秀地,無可奈何天”的“女兒之境”。因此,夢幻文字呈現的是“字義可思”的會芳園,題中之義卻是折射與警幻有關的女兒之神仙之境——太虛幻境。“本無贊賦閒文”的文字,卻打破凡例為會芳園特作了一篇秋色賦,其中的深意即在於暗示太虛幻境與“秋”密切相關。

司掌太虛幻境的警幻仙子,乃“通部大綱”之一,與“此書大綱目、大比託、大諷刺處”的秦可卿實為同一個人[注2],都隱指廢太子胤礽。通部書中的重中之重一一大觀園“系玉兄與十二釵之太虛幻境”(脂批),太虛幻境作為貫穿於通部書的文學意象,就是建構在胤礽的悲劇人生之上、又超越了悲劇的文學寓言之境。

秦可卿一生的遭際與“秋”密切相關,作為貫穿通部書的重要文學意象,太虛幻境同樣也與“秋”密切相關,而太虛幻境最終也歸結於秦可卿(警幻)。因此,只要弄清對秦可卿(胤礽)一生遭際具有決定性影響的”秋”,便可弄清何為文字中的“三秋”。

​紅樓夢裡頻繁出現的“三春”到底什麼意思?答案在秦可卿身上

胤礽,康熙朝太子。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在“木蘭秋”中,因發生“帳殿夜警”事件,八月被廢。胤礽生命中關鍵的一個“秋”。1709年初,被複立,很快於1712年10月又被廢。又是一個“秋”,一個決定性的“秋”。秦可卿臨別贈言“三春去後諸芳盡”,因此,秦可卿也就是胤礽死後還有“一春”,但《紅樓夢曲》中關於秦可卿部分有“畫梁春盡落香塵”句,已經暗示胤礽死後,事實上正統之“春”已經結束了,而且,因為最終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徹頭徹尾大悲劇,自然這“一春”只有“春”之殘影,也只是如夢而過,隨之而來的一定是個酷烈的“秋”。這就是脂批所云“作關鍵”的“三秋”。

因此,在“表裡皆有喻”的文字中,“三秋”是隱喻,隱喻以胤礽為代表的一方三個悲傷的階段,而且“一秋”比“一秋”更嚴酷,到了“第三秋”,就都化為氾濫在通部書中的“辛酸淚”。上引脂批中,“用中秋詩收”,那一定是“第三秋”。“用中秋詩起”,即用賈雨村中秋在甄士隱家對月寓懷起篇。

此時神瑛侍者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剛剛下凡,這也意味著胤礽已死;不久之後,即發生脂硯齋所謂“寫出南直召禍之實病“的葫蘆廟炸供、甄士隱家遭火之事,即江南時期的曹家被抄,此事發生於雍正時期;脂批又指出此時“熱日無多”,即還有短暫的“第三春”,而最終的幻滅也已如影隨行,因此,“這一秋”就只能是“第二秋”。“用起詩社於秋日”,只能是“第一秋”。

與“三秋”相對應,“三春”自然就是以胤礽為代表的一方最美好的三個階段,以胤礽人生經歷為座標,從1675年他被立為太子到1708年8月他被廢之前的這個階段,可稱為”一春“;1709年他被複立到1712年10月第二次被廢之前,這個階段可稱為”二春”;從雍正後期到乾隆4年弘皙逆案發生之前,這個階段可稱為“三春“。

​紅樓夢裡頻繁出現的“三春”到底什麼意思?答案在秦可卿身上

但是,其中“二春”的時間或許可以延長一些。因為,文字中秦可卿莫名其妙發病的這個秋天,一定就是上引脂批中所謂“卻用三秋作關鍵”中的“三秋”之一。這個秋天對秦可卿來說,是個命運的秋天,從中秋節後突然發病,就已經註定了她離黃泉近在咫尺。

文字中,秦可卿隱指胤礽,最終的結局是被迫自縊身亡[注3]。胤礽死於雍正二年,文字寫秦可卿在隱指雍正的賈敬[注4]慶壽辰前後,突然莫名其妙發病,最終因病而死,在“表裡皆有喻”的文字中,其實是隱喻康熙駕崩、雍正登基前後胤礽的政治困境日益加深,死亡的結局已經不可避免。

從歷史來看,胤礽二次被廢時,還是康熙朝,他除了被剝奪政治權利、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之外,其他待遇還相應保留,也沒有生死之虞。因此,也可認為“二春”終結於雍正登基前後,而“二秋”開始於康雍兩朝之交,而不是胤礽第二次被廢之時。可以明顯看出,“一春”持續的時間最長,是胤礽一方春光最為明媚之時。“一春”結束之後,雖然還有“二春”、“三春”,但越發短暫,而且春光都大不如前。幾乎可以說,“第一春”的終結,已經註定了“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結局。

比託於秦可卿(胤礽)的“三春”和“三秋”,橫跨了康雍乾三朝,大觀園中的時間,並不是正常的物理時間,而是同樣橫跨了康雍乾三朝[注5],隱喻了同樣的“三春”和“三秋”,同樣是“一春”不如“一春”——大觀園中第一“春”,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所佔的篇幅最長,從第十八回到第二十七回。

​紅樓夢裡頻繁出現的“三春”到底什麼意思?答案在秦可卿身上

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也就是“二春”將啟未啟之時,危機已現,第二“春”元宵節過後,鳳姐小月,此後賈府風波不斷。第五十八回老太妃(第五十五回那個欠安的太妃)病薨,即隱喻廢太子胤礽去世,正統之“第二春”結束[注6];“第三春”一開始,就已經是暮春,而且,直接從纏綿悲慼到讓寶玉落淚的林黛玉傷悼之詩《桃花行》開始,下一回文字馬上就進入“秋天”,可以說,第三“春”幾乎無春。

第二十七回“餞花節”,大觀園“第一春”春盡入夏之時,黛玉就作了“大觀園諸豔之歸源小引”的《葬花吟》,“悽楚感慨,令人身世兩忘”(脂批),同樣也已經暗示了,“第一春”結束之時,正統之象徵一一大觀園[注7]幻滅的結局已定。

大觀園中的時間,隱喻了“三春”和“三秋”,而大觀園是由元春加封賢德妃而開啟的,脂硯齋在元春判詞中的“三春爭及初春景”處批道“顯極!”其真實原因在於胤礽是她和作者所處的時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天下名人,而他的人生和他所代表的一方是一個“登高跌重”、“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大悲劇。“所嘆者,三春也”,在“表裡皆有喻”的文字中,“春”是隻屬於正統之象徵­­——胤礽一方的美好時光,“春”因而具有極其重要的正統之隱喻象徵意義(當然,“秋”就是非正統之隱喻)。

因此,以寶玉和十二釵為首的一干風流冤孽,在以大觀園為中心的紅樓夢劇場裡,在看似正常的“三春”和“三秋”裡,卻演繹了橫跨康雍乾三朝的史詩級別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

注1、四春中,一定會在故事結局前死去的只有元春和迎春,一定會遠嫁的只有探春一人,一定會出家的也只有惜春一人。

注2、詳見系列拙文 7《秦可卿和警幻是同一人嗎?》

注3、詳見系列拙文 2《一代太子,悲情落幕》

注4、詳見系列拙文 4《史上最強老道一一賈敬就是雍正》

注5、詳見系列拙文 19《紅樓時間 非正常時間》

注6、據多位專家考證,寶玉的生日在文字中特有的“餞花節”,“餞花節”這日,春盡入夏,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需要餞行。賈敬暴亡於寶玉的壽辰之夜,因此,大觀園第二年春天結束於賈敬死亡之夜。文字中,賈敬隱指雍正,這一安排大有深意,即暗示賈寶玉是送“春”歸的“絳洞花王”,而雍正就是“春”去“花”(諸芳)盡的罪魁禍首,也與夢曲中的“箕裘頹墮皆從敬”相呼應。

注7、詳見系列拙文 15《試淺析大觀園之寓意》

作者:郭進行,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少讀紅樓,為你講述不一樣的名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