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妖貓傳》中的傳統文化意蘊

2017 年年末上映的《妖貓傳》是著名導演陳凱歌傾力製作的一部大製作影片。

電影改編自日本著名奇幻小說作家夢枕貘的系列魔幻小說《沙門空海》,講述的是發生在盛唐長安城的一段故事。

電影《妖貓傳》中的傳統文化意蘊

電影《妖貓傳》

大詩人白樂天為了寫詩而甘願作為朝廷的起居郎,進而接觸到了在長安城中發生的一系列離奇的死亡案件,包括皇帝也在其中離奇死亡,而這一切的源頭都可以追溯到一隻妖貓。

為了尋求真相,渡海而來的日本僧人空海和白居易一起探查案件,發現案件與三十年前的玄宗朝楊貴妃之死密切相關,在被中國詩人稱為晁衡的日本詩人阿倍仲麻呂的日記中,兩人不斷探查到當年的真相和陰謀。

而盛世大唐的榮光,也在這一過程中展現。

這部以奇幻為特色的商業鉅製,在上映後卻因導演敘事過於個人化而導致票房評論“雙撲街”,但影片中表達的豐富的文化意蘊,卻是值得探討的。

李隆基與楊玉環戀情的詩史敘述

《妖貓傳》的核心是由大詩人李白的一曲《清平調》開啟的李隆基與楊玉環之戀。

電影《妖貓傳》中的傳統文化意蘊

張榕容 飾 楊玉環

楊玉環本是唐玄宗李隆基之子壽王李瑁王妃,後被李隆基收入後宮,冊封貴妃,實居皇后位。

由於楊玉環得寵,楊氏一門迅速崛起,楊玉環的姐姐封夫人,“出入宮掖,恩寵聲焰震天下”,囂張氣焰甚至超過皇家,其兄楊國忠更是權傾朝野、操縱朝政。

天寶時期,隨著藩鎮割據勢力日益尾大不掉,玄宗政權陷入危機。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叛亂。一場轟轟烈烈的安史之亂,不僅使得楊貴妃命隕馬嵬坡,而且使得大唐國運急轉直下,盛世景象一去不再。

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在當時便成為詩人們書寫的物件。大詩人李白的《清平調》三首是直接寫楊貴妃的詩篇。

據說,玄宗皇帝和楊貴妃在沉香亭賞牡丹,皇帝看到名花美人,非常高興,希望有新樂詞來描寫這樣的情景。於是命令當時著名的音樂家李龜年去請大詩人李白。李白當時宿醉未醒,但仍然寫作出“雲想衣裳花想容”的傳世名篇。

而《妖貓傳》中的相關情節正是從這段故事演繹而來,包括高力士脫靴等情節,都與李白的這些傳說有關,在《妖貓傳》中有所展現。

除了《妖貓傳》極力鋪排的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之外,在楊貴妃在世時,另一位大詩人杜甫也有詩篇《麗人行》描寫楊貴妃姐妹。

電影《妖貓傳》中的傳統文化意蘊

張榕容 飾 楊玉環

安史之亂後,楊貴妃更加成為詩人心目中的文化標誌和美的符號。

所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寄寓了杜甫等一代見識過楊貴妃所代表的大唐之美、大唐之盛的詩人,對於往昔輝煌的無盡感慨。

李杜之後,對李隆基和楊玉環最頂級的吟誦和對盛唐之美的最深切追念毫無疑問是白居易的《長恨歌》。

《長恨歌》寫作的時期,雖距離楊貴妃之死時代不遠,但當時的親歷者已經大多去世,正是《妖貓傳》中所展示的,一個個親歷者都已經成為鬼魂。他們的後代,雖然從父祖那裡聽到過傳說,然而卻已經沒有了親歷者那種對美的震撼之感與美在破碎之後的深切之悲。

這正是《妖貓傳》開頭所展示出的那種親歷者後代的心態。“白頭宮女”已老,追尋當年輝煌的,就只剩下白居易這種對美特別敏感、對記憶特別珍視的天才。所以,白居易能夠寫出這樣的詩篇。

此後,在中國文化史上,李楊愛情成為文人墨客不斷吟詠的物件,如《長恨歌》這樣的作品層出不窮,成為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主題之一。

《妖貓傳》將白居易寫作《長恨歌》的歷程作為敘事的線索之一,將相關史實、傳說匯通,使得《妖貓傳》成為對李楊愛情致敬的最新文藝樣式。

中日文化交流的影視敘述

遣唐使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在唐代,大量的日本人以“遣唐使”的名義來大唐學習先進文化,對中日文化交流貢獻巨大。

在《妖貓傳》中涉及兩位在中日文化交流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日本文人。

一位是晁衡,即阿倍仲麻呂,另一位就是《妖貓傳》設計的敘事主人公之一空海。晁衡在唐朝日本遣唐使中是最為知名的學者之一。

作為遣唐使來到中國的晁衡,正趕上中國的開元盛世,大唐的盛世景象與恢弘國力一下子征服了晁衡。

《舊唐書 •東夷傳》記載了這一段歷史。晁衡在大唐逗留五十年,大唐的盛世輝煌和由盛轉衰,都為晁衡所親歷,所以,晁衡一人,成為當時歷史轉折時期中的見證者。

電影《妖貓傳》中的傳統文化意蘊

阿部寬 飾 阿倍仲麻呂

這也正是《妖貓傳》選擇晁衡日記和晁衡作為故事重要線索的原因。

作為親歷者的晁衡,不僅能夠得到玄宗皇帝的賞識,更重要的是,在大唐的強大的文化自信和楊貴妃所代表的炫目的盛世之美中,作為外來者,晁衡不能不沉醉於盛唐,不能不被楊貴妃的美奪魂攝魄。

《妖貓傳》中晁衡不僅醉心於貴妃之美,對楊貴妃情有獨鍾,而且也對大唐文化以及代表了大唐文化高峰的李白十分傾慕。

實際上,晁衡與當時盛唐的多位頂尖詩人交遊,成為他們的朋友,比如儲光羲、王維、李白等。

當聽聞晁衡在海上遇難之後,大詩人李白更是痛心不已,他寫下《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沉痛悼念自己的朋友,或許因為晁衡是一位至孝之人,他“海外憶慈親”,因而李白將晁衡比作在蒼梧山死去的聖人大舜。幸運的是晁衡大難不死,又輾轉回到了長安。

《妖貓傳》裡的晁衡,留下了自己的日記,日記所寫的,正是大唐盛世當中炫目多彩的景象,而當中更有著一段驚人迷案。

盛唐流行佛教密宗,這種風氣甚至影響宮廷,皇室成員中不少人接受灌頂。而《妖貓傳》中的空海大師無疑就是密宗流行盛唐後的一個符號表達。

電影《妖貓傳》中的傳統文化意蘊

染谷將太 飾 空海

空海,即著名的遍照金剛。作為晁衡的後輩,空海在 804 年隨第 17 次遣唐使團入唐,年底抵達長安,在長安學習佛教兩年多後於 806年返後日本。雖是一位高僧,但空海也有著深厚的漢文學造詣。他幼年就學習漢文學,而他到達長安的時間,也是盛唐之後,中國詩歌史又一次鼎盛時期,即憲宗元和年間。

此時的大文人大詩人燦若星辰,如韓愈、孟郊、柳宗元、劉禹錫、李紳等,但最耀眼的則是號稱元白的元稹和白居易。

據盧盛江先生考證,空海入唐,最有可能結識的大詩人就是白居易,兩人無論是居處還是活動都有重合之處,當然並沒有他們之間交往的詩文流傳下來。

空海回日本時,除了佛經,還帶回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回日本後更寫作出在中國文學理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鏡秘府論》。

結語

由奇幻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電影作品《妖貓傳》當中充滿著奇幻色彩,與日本盛行的妖怪學密切相關,也與唐傳奇的盛行密切相關。

在佛教文化、亂世動盪中,傳奇故事應運而生,大唐的許多刺客傳奇,如《聶隱娘》等都有著奇幻的色彩,而這種文化在“妖貓”身上便有著鮮明的體現。

同時,《妖貓傳》中講述密宗的傳播、幻術的盛行等,反映出大唐時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頻繁與密切。

從文化交流來說,日本對於盛唐文化非常熟悉,尤其是白居易,是日本最受歡迎的詩人,甚至在白居易在世的時候,很多白居易詩歌,就已經流傳到了日本。

因而,盛唐時期的李白、楊貴妃,將李隆基、楊貴妃故事最早寫成詩傳的白居易和他的《長恨歌》,實際上是日本文化中最廣為人知的文化要素,將它們糅合到一起,打造出《沙門空海》這樣一部作品,對於奇幻小說作家夢枕貘來說,無疑是十分成功的。

深受《西遊記》等中國作品影響的夢枕貘,自然也希望他的這一部作品成為日本的《西遊記》。

但是在電影敘述當中,《妖貓傳》卻置換了話語空間。將李楊愛情這個國人耳熟能詳的悽美愛情故事做翻案,實際上在中國詩史並不少見,這使得故事本身不具有新鮮性,而在一個似真似幻的故事中,導演又希望重現整個大唐的輝煌,這無疑是難以達成的目標,而恐怕這也是《妖貓傳》這樣一部結合了眾多文化表達要素的電影最終沒有獲得評論界和觀眾認可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