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馬曰:慟,哀過也。

“有慟乎”。孔曰:不自知已之悲哀過。

邢疏:言夫子哭顏淵,其悲哀過甚。“從者曰:子慟矣”者,從者,眾弟子。見夫子哀過,故告曰:“子慟矣。”“曰:有慟乎”者,時夫子不自知已之悲哀過,故答曰:有慟乎邪。“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者,因弟子言已悲哀過甚,遂說已之過哀亦當於理,非失也。夫人,謂顏淵。言不於顏淵哭之為慟,而更於誰人為慟乎?

邢疏所說:夫子不為顏回哭而更為誰哭?此解不妥。其他弟子聽了豈不傷心,覺得夫子偏心?“亦各言其子也”,雖學得不如顏回,但都是弟子,其他弟子死了也不如此慟?此慟只為顏回?這是離心離德的話,想來夫子不是這個意思。

朱子集註:夫人,謂顏淵。言其死可惜,哭之宜慟,非他人之比也。胡氏曰:“痛惜之至,施當其可,皆情性之正也。”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

論語稽:“聖人哀樂不過乎中,哭淵而慟,從者猶覺之,而孔子不自覺,所謂‘觀過知仁’也。孔子云:‘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此則小過未能免。然有為而為,慟所當慟,則亦不得為過矣。”

此章,從者都說,夫子你太過哀傷,要節哀。弟子之意如“子游曰:喪致乎哀而止”。夫子經弟子提醒,才也覺得太過傷心。

夫子最懂顏回,無他人更能懂。顏回死,夫子最傷心,其他弟子也都知道夫子傷心之處,只有最懂顏回的人才會哭得如此傷心啊,所以夫子說“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最傷心的人才哭得最傷心!

無人真正懂得夫子此時的感情。以我的理解來說,唯有喪子至親之痛是如此的。

或許,你來哭哭看,你哭不了。這就是人的感情,也可見夫子並非虛情假意,而是真情流露。平日都教導學生要中庸,凡事不能過,而夫子此時傷心過頭,所以向大家解釋最傷心的人才哭得最傷心。心中有這麼多傷心,才會這樣慟,並不為過。正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

夫子說,我為顏回之死而慟,又有誰能比我更傷心啊?!而夫子如此傷心,大家並不吃醋,而自己哭顏淵也未傷心如夫子,確實沒有夫子傷心。夫子如此說,也並沒有批評弟子不夠傷心,畢竟傷心都是發自內心的,內心感情之事,是平日相處積累,而夫子與顏回又特別知心,所以夫子哭之慟,大家都知道分量。

每為弟子慟?禮失均衡,可乎?

宰我問夫子,說,若其他弟子死,夫子會如此傷心嗎?宰我會不會如此問,我們不知道;倘若宰我有問,而夫子會如何答,我們更不知道。或許,弟子們自己都在想,可能都有答案:為什麼我們都沒有如夫子哭顏回這樣傷心?自己哭顏回如此,而若是自己死,顏回會怎麼哭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