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郵票”名詞的由來

郵票“郵票”名詞的由來

郵票是英國首創使用的。“郵票”名詞是從英文“POSTAGE STAMP”譯來的,意思就是郵資憑證。

郵票“郵票”名詞的由來

1880年,上海清心書館出版的《花圖新報》上,刊有《各國信館之印圖》一文,約有六百多字。所謂“印圖”,指的就是郵票。

郵票“郵票”名詞的由來

文章說,在國外,家長鼓勵子女收集“印圖”,“亦啟迪蒙童之道也”。在我國正式公文中,最初稱郵票為“圖記紙”。

郵票“郵票”名詞的由來

1878年(清光緒四年),我國由海關試辦郵政。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2月7日,總理衙門奏請清朝皇帝開辦“大清郵政”,原奏摺有這樣一段文字:“光緒十九年葛顯理注呈送萬國郵政條例,聯約60餘國,大端以先購圖記紙貼上信面送局,以抵信資。

郵票“郵票”名詞的由來

其費每封口信重五錢者取銀四分,遠道酌加,1896年3月20日,清光緒皇帝批准正式開辦國家郵政, 公佈的郵政章程中規定“郵政局須製造信票,以便貼上信面…。·,,”以後在郵局的公文、公告中,也都稱為“信票”。

郵票“郵票”名詞的由來

但由於“信票”的“信”字不能包括全部郵政業務的內容,所以從1899年開始正式用“郵票”這一名稱。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我國臺灣省設立文報總局,

郵票“郵票”名詞的由來

併發行官用和民用兩種郵票:官用的稱“郵票”,民用的稱“商票”。這時雖已出現“郵票”這一名稱,但與現在郵票的使用範圍不完全一樣。

郵票“郵票”名詞的由來

1930年我國閩西革命根據地發行的郵票,印有“郵花”字樣;1940年至1942年晉冀魯豫邊區發行的郵票,印有“代郵券”字樣,這可算是郵票的別名。

郵票“郵票”名詞的由來

1840年郵票誕生以後的最初30年裡,各國發行的郵票很多是採用統治者肖像作為圖案。

郵票“郵票”名詞的由來

我國自1878年開始發行郵票到1911年辛亥革命為止,清代發行的郵票是以“龍”圖為主。所以在以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習慣把郵票稱為“人頭”或“龍頭”,但這不能算是正式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