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虎的《革命者》勝在立意,輸在格局不用拿它和《覺醒年代》比

管虎導演的《革命者》已經上映,因為時間節點,沒播出前這部聚焦李大釗先生去世前36小時的電影就備受關注,但是上映後有朋友評價說——《革命者》勝在立意,但輸在格局。

管虎的《革命者》勝在立意,輸在格局不用拿它和《覺醒年代》比

他為什麼這樣講我完全理解,因為他是《覺醒年代》的擁躉者,從這部獲得無數好評的電視劇中看到了熱血的過往歲月,不敢說全域性,但大概面貌是有了雛形的,但《革命者》落腳點在李大釗一個人身上,雖然說窺一斑而知全豹,多少差了點意思。

管虎的《革命者》勝在立意,輸在格局不用拿它和《覺醒年代》比

不過在我想來,不是這樣比的,《覺醒年代》的好毋庸置疑,但《革命者》用一個半鐘的時間能讓我們“窺一斑”也實屬難得,一部電視劇,一部電影是不該放在同一水平線上去做高下區分的。

相反的,反倒可以說《革命者》給了《覺醒年代》一個結果,雖然是我們不願意面對的結果。

管虎的《革命者》勝在立意,輸在格局不用拿它和《覺醒年代》比

《革命者》講述的是國內第一次革命戰爭的失敗,因此影片整體基調比較悲壯,除了李易峰飾演的教員登場的幾個片段應用了暖色調,其他場景都是以壓抑的冷色調為主,這其實給了觀眾心理預期——他們為了理想奮鬥,但個人的安危無從保障,雖然是影片,但不能背離歷史真相,所以這類影片和別的故事不一樣的是,即便不看電影,我們也知道結局。

因為知道結局,我們知道李大釗是悲情英雄,但悲情英雄往往更能打動人。

管虎的《革命者》勝在立意,輸在格局不用拿它和《覺醒年代》比

《革命者》對李大釗的科學也不書面化,字裡行間給我們看到的不是被教科書封神的英雄,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李大釗和學生們一起上街,被阻攔時,李大釗是這麼說的:誰不怕死?我李大釗也怕死,但正因為我們怕死,他們才一直把我們當作草芥!

明知自己畏懼什麼,還敢迎難而上,這就是我們尊敬的由來,所以當看到李大釗犧牲,一個勇士就這樣離開,是真的心酸,我們永遠需要李大釗這樣的人。

因為我們熟知歷史,知道教員出現就是希望,所以滿懷信心,但對那麼年代的人來說,他們不知道,在沒有希望的時候還能獻身於自己的理想,這需要多強大的意志力呀。

管虎的《革命者》勝在立意,輸在格局不用拿它和《覺醒年代》比

雖然《革命者》是影視作品,影視作品源於現實而高於現實,可要明白的是,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很難去猜測他們當初抱著怎樣的心態在努力,從這個層面來講,影視作品有可能還削弱了他們當初的勇氣。

管虎的《革命者》勝在立意,輸在格局不用拿它和《覺醒年代》比

這一點可以參考張頌文的分享,他說自己在演絞刑那場戲時,看著繩子明顯感到恐懼,但歷史上的李大釗被敵人絞了三次,折磨了半個小時才斷氣,這是怎樣一種硬氣?除了敬佩我們無言以對,這就是歷史中寥寥帶過的幾句話,可卻就此蓋章了他們的一生。

所以我們要感謝《革命者》這樣的電影,是這樣的電影補充了歷史的細枝末節,讓我們看到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