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筆下的“夸父”

晉代大詩人陶淵明有一首《讀山海經》是這樣寫的: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俱至虞淵下,似若無勝負。神力既殊妙,傾河焉足有。餘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後。

據《山海經》記載,在黃帝時期,北方大荒中,居住著一群后土神的子孫,他們都是力大無窮、善於奔跑的巨人。部族的首領名字叫夸父,所以這一部族也被叫作夸父族。

陶淵明筆下的“夸父”

因為太善於奔跑了,所以夸父立志向太陽神挑戰,跑步追趕太陽。可以想象,太陽只要一個白天的時間就能從東到西在天上走半圈,它在天空一定是賓士如飛的。地面上的人需要跑得多快才能追上太陽呢?按現在的計算,在蒙古高原一帶的緯度,夸父向西奔跑的速度需要每秒鐘近300米,才能抵消掉地球自轉的速度,也就是說,夸父需要以亞音速飛機的速度向西飛奔。

於是夸父開始嘗試追趕太陽了。他奔跑的速度確實驚人,而且他還可以加速,終於在“虞淵”追上了太陽,但他已經焦渴難耐,於是彎下身來痛飲黃河的水,黃河喝乾了,又去喝渭河,渭河干了,他仍然渴的要命,又奔向北方一個叫“大澤”湖泊,結果沒等到達大澤,就渴死了。於是,這位巨人帶著雷鳴般的轟響重重倒在地上,他的手杖遺棄在一邊,化成了一片“鄧林”(桃林)。

可能是因為夸父追日沒有成功而且累死了,所以後人對夸父的做法特別不理解,認為他是“自不量力”。而陶淵明一反流行的說法,在詩中把夸父寫成了一個悲劇式的英雄。認為夸父是在崇高理想的支配下(“誕宏志”)去追日的,追到了虞淵終於追上了,而且“似若無勝負”,並非“自不量力”。所以下面說,夸父有此神力,喝乾了河水又何足為奇呢?最後暗示:那“鄧林”也不是隨意出現的,它寄託了夸父的遺願,用來惠澤後人。全詩寓意深遠,體現了一種超越時代的精神,認為夸父這種留傳萬古的英雄業績,一般俗人是理解不了的。

作者/王玉民 北京古觀象臺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