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古人咋吃鯽魚

釣魚其實就是玩兒,釣的就是那個勁兒 那個心情。釣到小個的魚,玩兒玩兒就放了它,留待下次再釣。釣到夠個的,就拿回去,哄老婆孩子開心 ,全家人嚐鮮。釣來鯽魚咋吃?

看看古人咋吃鯽魚

俺釣的海鮒

“鮒,今謂之鯽魚。其味最美,吳人以菰自為羹,以鯉鯽為鱠,謂之金羹玉鱠。。。魚小而耐寒,大者止二三斤。所在有之”。(見《爾雅翼。鮒》)

看來古時鯽魚個頭雖比現在大,但大者也就三斤。鯽魚本來就長不大。但長不大不等於不好吃。鯽魚味兒美 所以常與鯉魚一樣被用來吃生魚片,“鯉鯽為鱠”。

但做生魚片的鯽魚也得看哪兒出的。 流水鯽魚適合做魚生。穩水鯽魚雖也味兒美 但吃生魚片就不那麼鮮美了。這一點古人早就明白。所以楊備就引用韓愈“江魚不池活”解讀這個道理。

“今魚生流水中,則背鱗白而味美。生止水中,則背鱗黑而味惡。此亦一驗。詩云: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蓋流水之魚,品流自異。”(見《 宋史。 藝文志。恩平郡譜》)

李時珍說“鯽喜偎泥,不食雜物,故能補胃。冬月肉厚籽多,其味尤美。”(見《本草綱目。集解》)

冬季的鯽魚當然也好吃,但穩水的鯽魚,就沒有流水鯽魚那麼鮮美。不過什麼水的鯽魚,古人都有辦法做得好吃。明人高濂就有一法:

“用大鯽魚破開去鱗,眼、腸、胃不要。見生水,用布抹乾。每斤用神曲一兩,紅曲一兩,為末拌炒,鹽二兩,胡椒,茴香、川椒、乾薑各一兩,拌勻裝入魚空肚內。加料一層共裝入壇內,包好泥封。十二月內造了,至正月十五後開,又翻一轉,入好酒浸滿,泥封至四月方熟,取吃。可留一二年。”(見《遵生八箋。酒發魚法》)

此法說得很明白。但有幾點注意:

一是:淨魚不得沾生水。

二是:每斤淨魚就得用那麼多調料!

三是:空魚腹和魚表面都必須見調料。

四是:壇裝泥封。

五是:密封醃製一個月後開封翻個,再加好酒浸滿,壇口泥封。

六是:三個半月後才能吃!吃多少取多少。

據說能保持二年!看樣子一罈子少說也得弄它十斤,否則不夠工錢。這種吃法也忒麻煩,性急的等不得。

但這樣吃法省卻挑刺。鯽魚刺多,擇刺麻煩。針對嫌擇刺麻煩,《遵生八箋》還推出了一款“酥骨魚”

“大鯽魚治淨,用醬、水酒少許,紫蘇葉大撮,甘草些少,煮半日,候熟供食。”

一般的魚煮半日,魚骨也酥了。這是過去柴鍋的作法,今人不必麻煩若此。調料照抄,上高壓鍋三十分鐘就差不多。不過味兒道肯定欠美——-“千滾豆腐萬滾魚”,高壓鍋是做不出那麼多遍沸湯熱滾的味兒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