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準備的人,才看得見機會

世界上的事再怎麼變化,有些事卻亙古不變,比如人們對金錢的追求。

每次聊開源時,烏壓壓的評論中經常有人擺出考證掛靠賺錢的案例,隨之引發“考什麼證件最值錢?”“哪些證書對職場最有幫助?”“20歲出頭適合考什麼證?” 剛好前些天,有朋友轉給我一篇某大神曬出靠十幾本證書、每年掛靠收入近20萬的奢華案例。這種一勞永逸的稅後收入已經超過許多白領一年的辛苦錢了啊! 一低頭我口水都快滴到鍵盤上了。“你說,這方法可行嗎?”朋友問。

嗯,殘存的理性重新把我拉回現實。臨公子雖然算不上考證達人,也算從學生時代開始陸續拿下六七本認證,講真,這事得分階段給答案,還得避免本末倒置。

學生時期這個階段的證書基本可作為走出象牙塔、步入職場的敲門磚。像英語四六級、計算機等級考試,雖分量有限但肯定有比沒有強。重點放在兩個地方:第一、專業相關認證。第二、比較有代表性的行業認證(哪怕初級)。比如,我大學讀電子資訊工程,這是個“軟硬兼施”的專業,所學既包含軟體又包含硬體,一時半會兒也看不明白未來要做什麼。

於是我先考了一個網路工程師,又拿下嵌入式軟體工程師。沒事幹時自己學了PS、基礎測試方法啥的。摸著良心說,以我當時的水平真要正兒八經地對著崗位標準,經驗不足+ 能力半吊子,論實力絕對被按在地上摩擦摩擦。但它們卻成為我還未畢業就拿到社招崗offer、進入上市網際網路公司的加分項。再比如,我一同學在外國語學院,雖然讀中文系,可她早早考過英語專八和教師證,這也成為申請實習機會時簡歷上的亮色。

所以首先你要明白,同等條件下,專業證書絕對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優勢。你設身處地想想,假如你是老闆,同樣學校、同樣專業、同樣是三好生拿獎學金,有認證加持的是不是偷偷讓你內心天平傾斜幾分?再退一步說,就算與專業無關,沒準也能變成一個小小的驚喜點。

我的第一份工作,面試官中有一位是古典音樂發燒友(也就是我未來的主管),入司很久後聽他說,當初看我資料的第一眼居然是“電子琴九級、鋼琴十級”……工作0-5年,此階段,儘量讓證書成為你的籌碼,儘量往你職業規劃上靠。它們是你升職加薪的捷徑,也意味著更多職業機遇。不少人覺得,證書不就是鍍金嗎?不就是外行人裝門面嗎?實力才是最好說明!咳,鍍金鍍得厚,含金量也是槓槓的;裝門面裝久了,那就變成真的。

是沒錯,有些人特別擅長考試可實操不行,那又如何?又不影響你成為紙面+ 實戰兩頭開掛的人。這二者完全不衝突啊,只會錦上添花,讓你有更多可選項( 這就和問“女生外貌重要還是內涵重要”一個意思,都重要嘛)。

上週其他部門有個老員工離職,據說理由是,幾年了都做重複的事,工作沒技術含量始終沒晉升沒加薪,想換換環境。可換環境後會開啟新世界大門嗎?不會。無數類似的案例證明,這樣情形下跳槽不過是揚湯止沸,很可能換了份差不多的工作,沒多久又重新走上老路。

我們都知道,混職場最要緊的是核心競爭力,如果說能力、經驗是你的軟技能,那麼,學歷、證書就是你的硬條件。二者交相輝映固然最好,若軟實力不夠, 硬條件來湊也沒毛病啊,總比啥都沒有強吧?順便講一件我挺有感觸的事吧。

前同事小棋,綜合部人事,學歷背景一般,外貌身材平平,就是那種最普通的“ 便利貼女孩”。單身時間多,別的助理一下班相約逛街,她自學並報考通過了人力資源管理師,沒多久報了商務英語課,又閒不住接著考了經濟師。看過去都沒啥卵用對吧?一年多後,她跳槽到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成為HR,負責招聘職能崗人員,之後轉為業務崗。也就三年吧,成為海外部的商務經理。

那句老話怎麼說來著,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再說白了:有準備的人,才看得見機會。

工作5年以後,如果這時你該考的證書都考差不多了,或是本職比較清閒,又自帶學霸體質,倒可以考慮證書掛靠這種被動收入模式。 許多公司鼓勵員工考證,通過後將證書放在企業用於參與投標、申請資質等,每年給與一定費用。

若掛在非所在企業,一般建築或工程類證書相對搶手。就像建築公司,假如沒有取得資質證書,就算擁有再多的註冊資金也不能承接施工。企業需要承接更大的工程,就需要升級企業資質。不過坦白講,路子有些灰色,即便有時以“外聘”的方式。通常掛證不掛章,價格幾千到幾萬每年不等,稀缺證的掛靠費用甚至可上10萬。

我一朋友的師兄,是註冊岩土工程師,當我們聽說不修邊幅、每天穿著灰不拉唧POLO 衫的他,除了年薪將近40萬,還有以35萬/3 年放在公司的證書費時,差點驚掉雙下巴。

這裡還想補充一點:考證的首要目的,是讓它成為你的加分項,別本末倒置,為了考證而考證。什麼意思呢?之前有位36歲的全職媽媽問我,她原先做過綜合行政,離職時工資4000多,現在想重回職場要不要先考個什麼證?我:你打算往哪個方向發展?她:職能類吧,行政、人力、培訓都行,最好別太初級。

我:我建議不如學些實用技能。考證的意義不大。她原本的工作內容簡單且偏操作層面,說句有點兒殘酷的話,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得“高階”,反而劣勢隨之明顯——因為一位入職三年左右的員工就能幹這活。年齡與技能不匹配,這是她最大的硬傷,而非有沒有證書。

不如琢磨下自己的興趣愛好,學些實用技能,比如PS、CorelDRAW、文案寫作、微商銷售(別急著發出“嘖”聲,牛X的微商甩你108條街)。擺正自己當前的位置,才能找到更適合的位置。最後,我經常聽到這樣一種聲音:“這證考了有用嗎?等以後需要了再考也不遲。”

“以後”是什麼時候?是你猛然發現,某家心儀的公司優先錄用持有A證的人的時候?是你得知,定崗評級時如果有B證能加10分的時候?

還是隻有拿C證的人才能進公司TOP3專案組的時候?那時你估計只有吃瓜的份了。

何必等職業危機了,才考慮職業發展?《奇葩說》的肖驍說:“我們人生之路之所以越變越窄,往往不是因為我們不夠聰明,而是我們不再有變好的慾望,也不再相信努力有用。”

別瞅啥都覺得沒用,默許自己什麼事都不做。取得貼合你職業生涯的高含金量證書,無論對前途還是錢途的幫助都不容小覷。

#有一天你要離世,最捨不得的人是誰# 25歲不主動選擇,30歲只好被動選擇,35歲就沒得選擇。希望在我們未來的履歷上,不僅有傲人的戰績,有畫龍點睛的資歷,還有足以選擇對方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