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首詩|杜荀鶴: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小松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夜裡燈深雨細,藉著閒情乍起翻閱手上的唐詩選集,有被杜荀鶴這首《小松》吸引到。

也許是前幾天剛剛看了《士兵突擊》的緣故,鋼七連連長高城在離開七連的時候想跟團長要走許三多,他是這樣說的,“我認識一個人。就他……他每做一件小事的時候,他都像救命稻草一樣抓,有一天我一看,嚯!好傢伙,他抱著的是已經讓我仰望的參天大樹了。”

我對這句話的印象非常深刻,可以說是擊中了我內心對於成長和信念的理解的某個點。從抓住每一件小事當作救命稻草到參天大樹,這個描述也十分生動,就像是今天看到的杜荀鶴的《小松》詩。

松樹在很小的時候,長著不夠堅硬的松針埋在草叢裡無人注意,慢慢的,它已經長到高出了蓬蒿一大截,而經歷一年又一年的寒冬酷暑,那些草枯了一季又一季,小松從不畏懼,保持著堅韌不拔地生長,在寒冬裡也是翠鬱的,生命力的頑強不屈也註定了它有一天,一定會成為參天凌雲木。

結句裡既表達了時人的目光短淺,未能發現小松將來會成為凌雲木,又忍不住讚美小松能夠不畏艱辛勇敢成長的氣勢,或許也寄託了詩人對自身出身貧困而未被賞識的憤懣與不屑置辯吧。

杜荀鶴的年代已經是晚唐之末,而他又四十六歲才中了進士,之後又經歷了唐王朝的覆滅,面對那樣的亂世又怎麼能期待它像盛唐一般使飽學之士都能夠千金散盡還復來。再回首,他已經是梁太祖的員外郎知制誥了,傳聞彼時的他已經變得恃強胡為,也許正因為背離了當初寫《小松》詩的他的初心,在他任翰林學士的第五日死去了。

讀一首詩|杜荀鶴: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