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風來》生活,到哪兒都要折騰

影片講述了美食專欄作家程羽蒙、富二代王燦、大學畢業生李熱血、永遠家長裡短話題不斷的大姐團、以拍照為唯一目的的攝影團,由這樣一群人組成的旅行團奔赴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尼泊爾,開始了“幸福之旅”。但團裡的遊客,卻都有各自的人生問題。旅行團從一開始就麻煩事兒不斷,但在經歷了建團不久卻就地解散、酒店停電的夜半驚魂、獨住山頂小旅店、遭遇當地暴亂等等一系列事件的過程中,旅行團裡的成員們互相照應互相瞭解,每個人都表現了最真實的自己。最後一天,王燦請大家去玩了滑翔傘。當幾個人站在懸崖邊,揹著傘緊張著何時才能起飛時,教練指著山對面的樹林告訴他們:彆著急,我們先等風來。

《等風來》生活,到哪兒都要折騰

當樹林隨風搖動時,每個人都順利地飛上了天空。在天空盤旋時,大家心裡都有了一點小感慨,這一路的旅行也好,自己本來的生活也好,其實都不用急著做出任何決定或改變。當站在人生的懸崖邊時,不如先不要動,不要向前衝,要做的或許只是靜靜的,等風來。2014年新年伊始的《等風來》摒棄了愛情主題,更加白領一些、小資一些、文青一些,深度聚焦那些出生在小城市、打拼在北上廣等一線大城市,努力證明自己的價值、全心全力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的年輕一代,反映了當今社會青年一代的普遍價值觀與人生態度。 《等風來》的女主人公程天爽或多或少地展現了我們大多數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她出生在小城市,心懷理想,畢業後留在上海這座大城市打拼。這就是等風來的故事。王燦沒有頓悟出什麼,程羽蒙也要接著面對她的人生,李熱血還是會用自己的一腔熱血換來不對等的迴應,大姐團要接著迴歸自己瑣碎的家庭生活,但是,有些回憶,會讓他們在複製黏貼的日子裡,靜靜的等風聲從耳邊響起。鮑鯨鯨用自己的失戀打造了“失戀三十三天”的票房奇蹟,而這樣一個文藝女在旅途中尋找幸福的故事卻實在讓人感動不起來。

《等風來》生活,到哪兒都要折騰

也許是編劇太想讓觀眾引起情感共鳴,程羽蒙這個角色被塑造得矯情無比。住在精裝修的老式小區裡楞說自己月入兩千,從來沒出過國,被派到尼泊爾就黯然神傷覺得社會不公,停個電就能撕心裂肺嚎啕大哭,開個玩笑就覺得自己苦大仇深和土豪勢不兩立,參加一場遊行就覺得自己人生觀世界觀都昇華了……這樣的劇情很難說是“不矯情”和“接地氣”,程羽蒙就是一個怨氣太重的文藝女青年。她對人生的領悟過程就像劉孜飾演的犀利主編說的那樣:“出世入世這事兒,你以為那麼簡單啊?出去演演遊客,在村兒裡體驗一下生活,拜個佛留個影兒就頓悟了?那我是不是紮在雍和宮裡磕半年頭,還能成活佛呢?”,雖然主編成不了活佛,但是程羽蒙的確是去體驗了一下尼泊爾這個村兒裡的生活,然後頓悟了人生的真理,也是富二代王燦掛在嘴邊的那句“別瞎折騰,沒什麼用”,沒有風,你再努力也飛不起來。只是這頓悟讓我覺得自己彷彿片中那個可有可無呆滯的李熱血一樣,聽了程羽蒙各種內心獨白大道理仍然似懂非懂,或者說不懂裝懂,原來,我想要的生活是像現在這樣的。

依她的話講,上海很亮,到處都有光,只要在這兒,就是亮的,就比在別的地方強。然而生活在大城市並不容易,面對極高的生活成本、激烈的競爭和扭曲的價值觀,再辛苦、再被別人看不起、再想念家裡人,她依舊倔強地說:不回去!回去就輸了……這難道不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寫照麼?我們都想證明自己,急切地想贏,但,贏是贏了誰?輸又輸了什麼?我們幾乎沒有時間去細細地思考。然而贏了就意味著開心和幸福麼?就如程天爽這個名字,父母希望她每天都happy,而不是‘程天贏’,我們始終不明白幸福與輸贏的關係。 男主人公王燦則與女主人公截然不同,是當今被譽為‘高富帥’的那一類。他擁有殷實的家底,從來不需要考慮油鹽醬醋這類生活瑣事,而導致的結果就是他沒有認清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要做什麼。然而非常有趣的是,與程天爽比較,王燦可能活得又很明白,因為他所信奉的人生哲理是“別瞎折騰,沒什麼用”。這兩個人在一起,王燦是沒什麼追求活得稀裡糊塗但很開心的‘沒頭腦’、程天爽則是非常有追求但又活得很累很不開心的‘不高興’。 我們無法定論哪種生活態度更好,就好像上海與尼泊爾截然不同的風貌。前者是摩登城市的典範,生活速度快、競爭激烈、高度奢華。而尼泊爾則沉靜簡單樸實,《等風來》用電影鏡頭呈現了這番異域美景。

《等風來》生活,到哪兒都要折騰

影片中所呈現尼泊爾的原生態、其清澈和豐富的色彩能夠讓觀眾享受一場放鬆心情的旅行。與大上海最大的不同,是尼泊爾這片土地把堅韌的信仰放在生活的首位。尼泊爾人把自己的國家稱為“愛與和平永不停歇”(Nepal,Never Ending Peace and Love)。民眾擁有虔誠的心,生性平和,大多過著樸實的生活。信仰讓他們的心靈富足,對物質的要求非常基礎,我想這就是尼泊爾的幸福指數高於某些發達國家的重要原因。影片中主人公們在加都滿都體驗神寺信仰的力量,在奇旺與野生動物親密接觸,再到博卡拉融入喜馬拉雅山的自然美景……這些畫面都能夠喚起久居辦公室的城市人對大自然美好的感知,以及對幸福生活標準的重新考量。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等風來》作為一部賀歲喜劇,男主演井柏然功不可沒,他或隱或現的東北腔增添了影片的喜劇感,出了電影院我也在一直哼唱著“高高的山上丨有一個姑娘……”的搞笑歌調。女主演倪妮把‘不高興’演到了極致,與井柏然的互動十分到位。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在大城市打拼、每天在辦公室苦哈哈地工作,沒有時間閒下來休息旅行,高租金高房價把你壓得喘不過來氣,然後你仍不想回到自己的故鄉小城,自己基本上是這種“高不成低不就”感覺的朋友們,或許應該在2013-2014年的交替之際,給自己放鬆個心情,去電影院裡面旅個遊。或許你始終脫不開城市生活——在看電影的時候還會時不時走神兒琢磨一下怎麼應對老闆同事,或者更新一下朋友圈、回覆個微博評論……但是,為什麼不呢?雖然說‘別瞎折騰,沒什麼用’確實沒錯,但是,生活,到哪兒都要折騰啊。

常規來說,恢弘的長篇鉅著改編電影比較困難,因為情節人物太多而不得不取捨壓縮,所以成品總難令所有人滿意,但故事一般會很豐滿;中篇小說如果寫得好最適宜改編電影,如果創作班底可以的話,反對聲往往只是因為原著粉太挑剔;短篇小說要想拍電影就得有個好編劇,把內容充實了,既符合原意又能自圓其說。——我實在不知道原來散文也可以改編成電影,甚至不是背影那樣的散文,而是遊記!更沒想到的是,電影竟然很忠實於文字寫法,沒生編一堆狗血愛情,而就是心靈感悟!結果呢?不知道文藝青年們看了有什麼感想,我一個大俗人看完之後,實在是覺得:沒意思啊!我是討厭為賦新詞強說愁,可是作為電影,總得有故事情節吧,這光是一個自我認知的過程,一個人叨逼叨叨逼叨的,不是閨蜜親屬什麼的,真不樂意花時間聽啊!更何況,實在是矯情啊!速食年代,真沒人有興趣看你怎麼成長,真沒人關心你內心多麼空靈,您那傷春悲秋的還是省省吧,自己在豆瓣上發發說說無所謂,微博微信的發發狀態也無所謂,弄成電影讓大家花錢真不必了。且,覺得倪妮和劉雅瑟長得都不是第一眼美女,但都很耐看很舒服,井柏然不覺得帥也不討厭,但這些人真的都沒演技啊!都不入戲啊!再者,什麼自我成長真不必非去尼泊爾。尼泊爾是個好地方,就是和時尚雜誌女編輯沒什麼必然聯絡。另外,尼泊爾哪兒比義大利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