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給他兩個兒子取名,大的叫蘇軾小的叫蘇轍,其中有什麼玄機?

近日,看到著名書法家陳忠康和他的兒子陳天名,兩人用書畫合制的方式,來紀念北宋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

蘇洵給他兩個兒子取名,大的叫蘇軾小的叫蘇轍,其中有什麼玄機?

▲《三蘇“雪泥鴻爪”》(區域性)(陳忠康書、陳天名畫)

唐宋八大家裡,父子三人佔三席,也是文壇絕無僅有的美事一樁了。當然,他們也是名至實歸,父子三人文章成就確實了得。在四川省眉山市,還專門坐落著一座祠堂,叫“三蘇祠”,從北宋年間開始建設,到清朝康熙年間又重建,算得上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記憶了。

蘇洵給他兩個兒子取名,大的叫蘇軾小的叫蘇轍,其中有什麼玄機?

父子仨的詩文,相對而言蘇軾的文字拿出來鑑賞的多一些,這不僅僅是蘇軾寫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詞、文章,被奉為“天下第三行書”的《寒食詩帖》,還因為蘇軾的一生過得跌宕起伏,卻讓我們體味了雋永的人間清歡。

三蘇之間的文壇掌故也不少,我們從中能深切體會到父子情、兄弟情和文字情懷。

從取名中體現老父親的什麼願望?

蘇洵給他兩個兒子取名,大的叫蘇軾小的叫蘇轍,其中有什麼玄機?

▲蘇洵像(陳天名畫)

蘇洵在他的《名二子說》裡,說了為什麼要把兩個兒子的名字取為“軾”和“轍”?蘇軾是哥哥,聰明伶俐,出口成章,但也容易口若懸河,鋒芒畢露。老父親在取名“軾”的時候想啊,這“軾”雖然在一輛車上,只是一條橫木而已,讓坐在車子上的人,能做個扶手啥的,總歸不是什麼核心的重要的部件,但是“軾”總還算得上是一件有用的東西,一臺車沒有了“軾”,似乎就缺點什麼。

蘇洵給他兩個兒子取名,大的叫蘇軾小的叫蘇轍,其中有什麼玄機?

▲蘇洵《名二子說》(陳忠康書)

老父親取名字的時候還真是用心良苦。其實,明明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大展宏圖,出人頭地,流芳百世,名字卻取得如此“卑微”,人前人後都說“犬子不才”的意思。其實,蘇洵還是希望蘇軾不要太鋒芒外露,擔心招致不測。

對蘇轍就有所不同,取名為“轍”,也就是車子經過以後留下的車輪子印,這對於車子而言,沒有什麼功也談不上什麼過,知道蘇轍能夠急流勇退,保護好自己。後來“人如其名”,蘇轍辭官不做,過起自得的生活來了。

兄弟唱和之“雪泥鴻爪”

蘇洵給他兩個兒子取名,大的叫蘇軾小的叫蘇轍,其中有什麼玄機?

▲蘇轍像 (陳天名畫)

蘇軾和蘇轍兄弟倆,常有詩詞往來。比如比較有名的是兄弟二人一起去過澠池,蘇轍表達了思念和迷惘之情,寫了一首《懷澠池寄子瞻兄》: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遊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蘇轍的詩雖然沒有蘇軾後來寫就的唱和之作《和子由澠池懷舊》有名,但也畫面感十足,表達的詩境也很突出,惆悵之情躍然紙上。

《和子由澠池懷舊》這首詩,是蘇軾在去陝西鳳翔赴任的路上,經過曾經遊玩過的澠池,觸景生情,是對蘇轍這首詩的迴應。詩裡用雪泥、鴻爪來比喻均是自然、偶然之物,勸慰弟弟以順其自然之心,面對人生,看淡世態,寫出了對前塵往事的眷戀,也有抒發人生如夢的喟嘆。

蘇洵給他兩個兒子取名,大的叫蘇軾小的叫蘇轍,其中有什麼玄機?

▲蘇軾 《和子由澠池懷舊》 (陳忠康書)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宋神宗熙寧七年 (1074),蘇軾本意是因為弟弟在山東濟南,稟報朝廷,想離弟弟近一些,也想調任濟南附近,到東州任職,但朝廷卻讓蘇軾從杭州去山東密州任職。密州這個地方當然比東州條件差,但既然朝廷作出這樣的決定,那就只能去密州赴任。

蘇軾到任以後,曾經把一個廢棄的炮臺修築起來,自己寫一篇文章來做紀念,並且邀請了一些親友也寫詩文紀念。按蘇軾的話說,“方是時,餘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蘇轍不僅引用了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語,建議兄長將此臺命名為“超然臺”,而且寫就了《超然臺賦》,深得蘇軾讚揚。

蘇洵給他兩個兒子取名,大的叫蘇軾小的叫蘇轍,其中有什麼玄機?

▲蘇軾畫像 (陳天名畫)

在文章的後面,蘇軾特地寫了不足60字短文,作為跋尾。而這個重要的後序,蘇軾闡明瞭自己的文學觀念。

子由之文,詞理精確,有不及吾;而體氣高妙,吾所不及。雖各欲以此自勉,而天資所短,終莫能脫至於此。文則精確高妙,殆兩得之,尤為可貴也。

蘇軾認為,在“詞理精確”方面,蘇轍不如自己,但從“體氣高妙”而論,自己又不及蘇轍。當然,這似乎比較自謙;所謂“體氣高妙”,大致可以理解為詩文的格調和氣息,他這樣說,作為兄長有點“護犢子”的意思。

撇開這個不說,蘇軾又說,如果“詞理”和“體氣”兩者,“精確高妙”能夠兼得,那當然是最為可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