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五代十國時期,建立在廣東的南漢國是一個荒唐的國家?

為什麼說五代十國時期,建立在廣東的南漢國是一個荒唐的國家?

“五代十國”的存在感不是很強,很多人知道這個朝代,也是透過“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的落寞慨嘆,或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淒豔惆悵,才知道南唐後主李煜,然後一打聽,才知道在煌煌唐宋之間,有那麼個短而亂、狹而墮的“五代十國”,象楔子一樣,楔在唐宋之間。

除了宋太祖繼承的中國(即中原)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之中的後周之外。大略的說,十國基本上在同個時代,割據在中國周邊,窺視著中原,也互相窺視著。它們是前蜀、後蜀、楊吳、南唐、吳越、閩國、馬楚、南漢、南平和北漢。

至於為什麼國人普遍不記得五代十國。一個是跨時短、國家或藩鎮割據多,多了就亂了,何況跨時又短;另一個,如追根溯源的話,這些國家不僅與晚唐的藩鎮有關係,更與農民起義(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那個黃巢)和夷族(吐蕃、南詔等)交織互纏,真是越看越複雜;再一個,就是國家或割據地域大都狹小,主流文化墮落而荒唐。

為什麼說五代十國時期,建立在廣東的南漢國是一個荒唐的國家?

單說主流文化墮落和荒唐,曾有那麼句話形容這個時代,“臣弒其君,子弒其父”,“五代十國”,完全偏離了中華文化的君臣父子綱常禮制,讓人的慾望急劇放大,將人性中卑劣、貪婪、變態、縱慾粗暴地擺在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

此時,君權已衰弱到極點,悍將四起,奸臣當道。連做君主,也透著有今天、沒明天的慌亂,還是趕緊享受了再說。所以,“五代十國”的荒唐事枚不勝舉。下面就舉幾個偏居一隅南漢荒唐事的例子。

南漢國,地跨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越北部叫安南國、南部叫占城國)。南漢是劉?從父兄劉謙、劉隱之手接過來的,南漢存於亂世,堪稱短命,國祚只綿延了54年。

劉?原來叫劉巖,此人雖為南漢國主,卻是個苛政暴君。以酷刑奢靡為樂。奢靡到什麼程度,他叫匠人把宮殿建成以金作頂,以銀為地,溝渠湖水,皆浸以珍珠水晶欣賞,玉器香薰遍地都是,反正就是窮奢極欲。

為什麼說五代十國時期,建立在廣東的南漢國是一個荒唐的國家?

而且,劉?的精神極度變態,不僅自創湯釜、鐵床等刑具來折磨犯人取樂。還嫌不夠刺激,將殷紂王的蠆盆之刑,也重新鼓搗出來。

這蠆盆刑是當年紂玉為討妲已歡心,挖個方圓數百步,深高五丈的大坑,然後將蛇蠍蜂蠆等毒蟲丟進坑中,再將人投入坑穴,讓百蟲嘬咬, 紂王與妲己僅在上面聽個聲。劉?此舉真是堪比殷紂。

還有,原來屬於南漢的安南,在南漢大有11年(938年)之時,雛越人吳權透過白藤江之戰,打敗劉?的軍隊,此役當為越南獨立戰爭中的重要一步。

其後越南進入封建時期,經歷丁朝、前黎朝、李朝、陳朝、胡朝各朝的發展。越南從中國的脫離,劉?的罪過不小呀!

為什麼說五代十國時期,建立在廣東的南漢國是一個荒唐的國家?

劉?死了,子劉玢即位。這人短命還荒淫,常常命宮中男女現場交媾,以白日宣淫來觀賞取樂,滿足自己的變態廦好,怪不得短命兮兮。

當然,上天很快派了另一個惡棍,他的弟弟劉晟去結果了他。劉晟篡位後,南漢政權就更為荒唐了。因為得位不正,生怕別人效仿,就挖空心思、費盡心機地去羅織罪名,將其所有兄弟誅殺殆盡方休。

這還不算,這個荒唐的劉晟,為了反腐,想了個邪招。劉晟神經病般地認為,大臣之所以貪腐,皆因為家小所累,如果沒有了後代家眷,還貪個屁啊!

想到就去做,一紙詔令公佈於世,凡想做官者,先予自宮,方可進宮。於是一幕滑天下之大稽的景象,在南漢官場上演,朝庭到處是公鴨聲相聞,無須暖男盛行。

一句話,整個國家全被閹黨所霸。而官場腐化的風氣,並未因全是娘娘腔,而嬗變成風靜水清、天高雲淡。

為什麼說五代十國時期,建立在廣東的南漢國是一個荒唐的國家?

後來,其子劉鋹與劉晟一樣,變態地只信奉宦官執政,把國政大權都交給宦官龔澄樞、陳延壽去操作,最終成功地為大宋所滅。

說到了宋朝,不得不說說大宋王朝,最終的“文強武弱”國制方式產生原因。起爆點實際上是在安史之亂上。

儘管叛亂早在唐朝就被平息了下去,但卻徹底改變了唐朝、乃至宋朝的國制格局。京都被燕軍洗劫,又被吐蕃蹂躪,最後,連阿貓阿狗都可以領兵打進長安,請皇上喝茶。

在地方軍閥常態化割據自立的前提下,順理成章地發生了”五代十國”的亂局。即便出現了趙匡胤這種英主,解決了分裂的問題。

但前車的殷鑑,讓英主不得不行“杯酒釋兵權”之舉,最終令大宋誕生了強幹弱枝、君強將弱的國制缺陷。從而讓大宋王朝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跪在大元夷族的陰影之下苟活。歷史有時候,真的是命,還未出生,就決定了後朝的最終的死亡方式。

為什麼說五代十國時期,建立在廣東的南漢國是一個荒唐的國家?

為什麼說五代十國時期,建立在廣東的南漢國是一個荒唐的國家?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