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成語,它們本來的原意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今天我們來看一看,平時我們耳熟能詳的詞語,原意到底是什麼意思。因為詞語的演化過程也是歷史人文的一部分。

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成語,它們本來的原意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第一個要說的詞語就是:“空穴來風”,這個成語我們現在的理解是指沒有根據的傳說。可是古代卻和現代的意思恰恰相反,反而是是“事出有因”的意思。

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成語,它們本來的原意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這個詞語經考證,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楚國文人,也是中國古代美男子之一宋玉,所寫的一篇文章當中,其中有一句這樣寫到,宋玉引用它老師屈原的話:樹上有枝杈,山中存在孔洞,所以引起空氣流動,而形成風。在唐代有一名著名詩人,白居易也有一句詩: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

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成語,它們本來的原意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由此可見古人所說的空穴來風意思死有根據有來由的,和現在我們所認為沒有來由的事情,意思恰恰相反。在古代的空穴來風是指有根據有來由。經過世世代代人的傳承,就把新的意思也加進去了,所以這個空穴來風現在有兩面意思。

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成語,它們本來的原意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第二個要說的就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經常用來形容博覽群書把書讀透以後運用起來才能自如的意思。這句詩就是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手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的一個問題,就是讀書破萬卷那麼萬卷到底是多少本書。

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成語,它們本來的原意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在我們的理解中萬卷就是無窮無盡、大量的書,但是在古代卻並不是這個意思,在古代萬卷是可以用數量來計算的,一卷大概是現在的2000到3000字左右,如果按現在的圖書字數來計算的話,哪一本書的字數也應該有30多萬字。所以我們簡單的計算一下就能得出,在古代的萬卷書,換算到現在保守是100本書左右,如果我們從七歲起每天讀一本書,到不到20歲的時候就能讀萬卷書了。而在古代除了最經典的四書五經之外,能讀100種種類的書就是非常博學的人了。

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成語,它們本來的原意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接下來要說的一個成語是:登堂入室。這個詞出自《論語》,現在經常用來形容進入某個地方。在古代堂室是指在宮室,堂在前面室在後面,比喻學問或者本領越來越好。這個成語也有一個小故事,在春秋時期,孔子有一個弟子名叫子路,他喜歡談色,已經超過了喜歡討論知識,這讓孔子很著急,孔子就說:子路你談色的本領可以登上廳堂,但是知識內涵卻還不能進入內室。可見登堂入室原本指的是學問或者本領由淺到深的過程。而我們現在常誤認為是進入某一個地方。

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成語,它們本來的原意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最後講的是一個詞語,這個詞語就是:捉刀,捉刀是什麼意思呢?這個詞出於世說新語,說的是當年曹操手下有一個名叫催琰的武將,儀表堂堂威風凜凜,連曹操都常常認為自己的相貌不如他,有一次匈奴要派來使臣來面見曹操,曹操就想出一個計策,讓他的武將催琰來代替曹操覲見外來使臣,於是催琰穿上魏王衣帽做在王座上,曹操扮演侍衛拿著刀站在催琰身旁,觀察匈奴使者,接見過了以後,曹操想知道匈奴使者的反應,便暗暗地去打聽,就聽到使者說,這魏王固然儀表出眾,可是那個捉刀人,卻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從此之後就有了“捉到”這個詞,經過歷史的層層演變,就泛指請人代表自己做事稱為捉刀。如果請人寫文章,就叫做請人捉刀,而替人寫文章的那些寫手就叫“捉刀人”。

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成語,它們本來的原意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看完上述內容是不是對這些信口拈來的成語多了一些瞭解。

(文章圖片素材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