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今日·那個差點被燒死的百科全書主編

放縱不羈愛自由的他,為什麼冒著被燒死的風險、耐著性子35年主編一套《百科全書》?

穿越歷史,發現那年今日的大事。

1713年的今天,狄德羅出生於法國北部城市朗格爾。

他和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被譽為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他主編的《百科全書》啟發民智,讓人們用科學平等的眼光審視王權社會的弊病和神權體制,為法國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那年今日·那個差點被燒死的百科全書主編

說到革命鬥士和思想家,我們會立刻想到嚴肅而正氣凜然的形象,狄德羅究竟是不是這樣呢?

越瞭解他,就越會發現他的獨特和有趣。

他是深受馬克思推崇的小說家。

1869年,流亡倫敦的馬克思給恩格斯寫信,說自己發現了兩本《拉摩的侄兒》,要寄一本給恩格斯,並說“這本無與倫比的作品必將給你新的享受。”寄書時,馬克思還抄送了一段黑格爾的評論。 後來,這部小說被恩格斯稱為“辯證法的傑作”。

它的作者正是狄德羅。一直以哲學家形象被公眾熟知的狄德羅,還是出色的小說家,他的文學作品和他的批判文章一樣,既有對外在世界的,也有對人性自身的審視檢討。

除了馬、恩,歌德和席勒以及米蘭·昆德拉,都很推崇狄德羅的小說。

那年今日·那個差點被燒死的百科全書主編

《拉摩的侄兒》1821年才在法國面世,而1805年,萊比錫的書商就出版了這部書的德文版,這都要歸功於歌德和席勒。席勒將狄德羅的手稿視若珍寶,拿給歌德看,歌德十分欣喜,立即著手翻譯。據說,後來的法文字還是根據歌德的德文譯過去的。

米蘭·昆德拉曾經創作過一齣戲劇《雅克和他的主人》,靈感來源就是狄德羅的《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這齣戲劇還有個副標題:一出向狄德羅致敬的三幕劇。

他是個消費慾旺盛的窮光蛋。

狄德羅19歲拿到巴黎大學文科碩士,頭腦聰明、文筆漂亮,精通義大利文和英文,本來應該前途和錢途都不愁的,但“窮“這個字卻貫穿了他此後人生。

原因之一是他崇尚自由,早年沒做過什麼正式工作,一直以代筆、翻譯、家教之類的零工為生,“窮”也是他接受《百科全書》職位的原因之一,每月100法郎的薪水就打動了這個剛剛結婚、需要養家餬口的窮光蛋。

其二是他喜歡花錢,經常入不敷出。他的散財方式很多,比如:和朋友聚會,喝咖啡,買書,給情婦零用錢等等。

狄德羅恐怕和海明威、薩特一樣,把咖啡館當成作家的天堂。他女兒在回憶錄中寫到:即使在最窮的時候,母親都會每天給父親六個蘇,讓他去喝一杯咖啡。對於狄德羅來說,咖啡不重要,他愛的是咖啡館裡熱鬧的聊天氣氛,激烈的思想碰撞和觀察不同人的機會。咖啡館裡的見聞也經常出現在他的作品中,比如《拉摩的侄兒》的主人公就是個狄德羅式的咖啡館常客,小說的主要場景也是咖啡館裡的辯論和閒聊。

狄德羅還喜歡書,窮困潦倒的時候也要買。他一生最寶貝的兩樣,一是女兒,二是他的書。女兒出嫁時,狄德羅沒錢置備嫁妝,一度要賣掉藏書,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出於愛才之心,以高價買下這批書,同時承諾只要狄德羅活著,這批書就由他保管。

狄德羅愛消費,還透過消費總結出一個規律,被後來的心理學家稱為狄德羅效應:即“愈得愈不足效應”,也叫配套效應。

簡單來說,它是指在沒有得到某樣東西時,心裡很平穩,而一旦得到,卻又產生之相關的其他慾望。這背後有個小故事:狄德羅收到一件高階睡袍,穿上之後,他感覺周圍的地毯、沙發、椅子都破舊醜陋,和華麗睡袍非常不搭,於是立馬換了全套傢俱。換好之後,才猛然醒悟自己竟然被一件睡袍“綁架”了,於是他寫了一篇《與舊睡袍別離之後的煩惱》來闡釋這種消費心理。

他是與王權、神權“硬剛”的熱血中年主編。

1745年,狄德羅擔任《百科全書》主編,他把這當成自己此生唯一的偉大事業,投入滿腔熱血。他的計劃十分宏大,要“彙集世界上分散的各種知識”,無所不包,當時很多人認為這是天方夜譚。

成書過程有很多障礙,其中最大的難題是合規審查。

編寫開始之前,負責出版物審查的官員十分欣賞狄德羅的學識,曾建議他請國王來支援該計劃,他斷然拒絕了。

那年今日·那個差點被燒死的百科全書主編

百科全書歷時20年,共35卷

狄德羅生性無拘無束,不懂迂迴逢迎,早年混跡於貧民區和咖啡館,寧願和流浪漢、無業遊民為伍,也不願出入上流社會的沙龍,這一點和沙龍常客伏爾泰、盧梭等人,非常不同。

後來,《百科全書》手稿被查抄、遭刪減,被列為禁書。從1757年開始,作者們因為受到政府的嚴密監視相繼退出,1766年,迫害達到頂點,有人喊出口號:哲學家的書燒夠了,現在該是燒哲學家本人的時候了!這種情況下,狄德羅依舊堅持工作。

伏爾泰曾建議狄德羅不要在法國出版《百科全書》,放到其他國家出版,這樣能緩和和教會、國王的矛盾,這正是他自己常用的套路,但狄德羅不願意,堅持要在法國出版。

1780年,百餘位專家參與編寫的《百科全書》歷時20餘年,全書35卷,終於出版完成。

4年之後,這束熱烈、奔放、獨特的“煙火”在巴黎家中熄滅了。

歷代評價:

我愛十八世紀。說實在的,我不怎麼愛十八世紀,我愛的是狄德羅。說得更真摯些,我愛的是他的小說。

——米蘭·昆德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