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複雜的漢字,你認識幾個?別說寫,就是畫都畫不像

文/李光鬥

陝西美食在國內有著很高的地位,其中麵食更是五花八門,而在眾多陝西面食中“BiangBiang面”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它不僅味道極佳,名字更是非常吸引人的眼光。“BiangBiang面”中的“biang”字因為筆畫多達57劃,號稱中國漢字中筆畫最多也是最難寫、難記的一個字。

最複雜的漢字,你認識幾個?別說寫,就是畫都畫不像

“Biang”是一個臆造漢字,它完全是憑人的主觀意想編造出來的,在傳統字典中並沒有收錄,使用拼音輸入法也沒辦法把它打出來,而且這個字幾乎只用在陝西的biangbiang面中,在我們生活中的其他地方很難見到。

作為公認最難的一個字,它還有著一段傳奇的來歷,民間傳說Biang字為古代一秀才所造。據說曾經有一位進京趕考的秀才,在路過咸陽的一家麵館時餓得飢腸轆轆,聽見面館裡傳出一陣陣的“Biang—Biang”聲,並且不時飄出食物的香氣,秀才便忍不住進去點了一碗麵,吃完後才發現自己囊中羞澀,因為BiangBiang面從流傳開來就只有名沒有字,所以秀才便為店老闆造出了一個“Biang”字來代替自己的飯錢,這才使得BiangBiang面之名廣為流傳。雖然這是民間傳說不可全信,但是Biang字作為文化造字,在關中地區流傳了上千年,蘊含著當地人深厚的文化內涵。

而與我國飲食文化相關的還有一個字也非常複雜,它號稱舌尖上的漢字,從表面看上去完全是記錄了古人燒火做飯的過程,這個字就是“爨”(cuàn),它的上部分就像是左右兩隻“手”把一口“鍋”放在了“灶臺”上,下面的兩個“木”字表示柴薪,然後再點上“大火”,而且它原本的意思就是“生火做飯”。

最複雜的漢字,你認識幾個?別說寫,就是畫都畫不像

爨這個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不常用,不過在書法界有一種字型叫做“爨體字”,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稀有字型,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隸書向楷書演變的過渡字型,而且目前在雲南曲靖市留存的《爨寶子碑》和《爨龍顏碑》是現在僅存的爨體字碑刻和爨體字來源,爨體字也被許多書法大家奉為書體中的“國寶”。

不過“Biang”字和“爨”字還不是漢字中最複雜的,“Biang”字作為臆造漢字沒有被收錄在字典中,而看起來非常複雜的“爨”字也僅有30劃。在《漢語大詞典》《中華大字典》中收錄的最複雜的漢字讀作zhé,一共有64劃,由4個繁體漢字“龍”組成,意為“嘮嘮叨叨,話多”

最複雜的漢字,你認識幾個?別說寫,就是畫都畫不像

像“zhé”這樣單字重疊的漢字被稱為疊字,由四個字組成就是四疊字,這樣的四疊字在新華字典中共有38個,而且很多都採用了繁體字的寫法,若是把它們拆開了看大家都認識,合起來卻完全不像是一個漢字了。別說外國人看到這些字會傻眼,就是國人看到恐怕也會是一臉懵的狀態。

最複雜的漢字,你認識幾個?別說寫,就是畫都畫不像

看到這些複雜的疊字,立馬就會讓人想到朝日新聞中文網曾經發布的一條微博:“我們又雙叒叕要換首相了。”之後“又雙叒叕”(讀音:yòu shuāng ruò zhuó )這四個字在網上瞬間爆紅,因為把它拆開後有10個“又”字,能夠充分說明日本換首相的頻繁。而網友“這帖子要火炎焱燚了!”的評論更是一絕,真是不得不感嘆我們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啊。此後“又雙叒叕”就變成了一個網路詞語,意思是強調之前經常出現的東西再次出現或經常發生的事情再次發生。

除了四疊字之外,還有許多像“叒”和“焱”一樣的三疊字也非常的有趣。比如“猋”(讀作biāo),表示狗奔跑的樣子,是一個象形字。還有“麤”(讀作cū),是“粗”的異體字,主要表示動粗的意思。而“羴”(讀作shān)這個字與“羶”有同樣的意思,就是羊肉的味道。想想也是,在三隻羊中間可不是一股羶味麼。除了三個動物疊在一起可以組成新的漢字之外,“金,木,水,火,土”這中國文化中的五行全都可以形成一個新的三疊字。

鑫(xīn)表示財富興盛,“金”字本來就代指財富,三個“金”當然就是財富興盛了,所以“鑫”被稱為最富有的漢字。森(sēn)形容樹木繁盛,一個“木”表示樹木,三個“木”自然就是森林了,所以“森”被稱為最環保的漢字。淼(miǎo)本意為水大的樣子,表示水面遼闊,被稱為最滋潤的漢字。焱(yàn)則用來形容火花、火焰,但“焱”還不是最熱的漢字,因為還有一個“燚”(yì)比“焱”更熱。垚(yáo)古代同“堯”,意為山高的樣子。其核心是霄拔巍峨,直插雲霄,常被用於人名字中。

疊字不僅少見,而且很難讓人直接明白它們的含義,在日常交流中也幾乎不會使用這些字。而有一些漢字雖然也不常見,但是在網路上卻被網友頻繁使用,最重要的是讓人一看就能夠明白它要表達的意思,用起來也非常的有趣。比如嘦(讀jiào)和嫑(讀biáo)這兩個字表達的含義就是它們的“字面意思”,不但很好理解,而且讀音就是它們上部和下部連起來讀,非常容易就能夠記住。

除了上述的兩個字之外,還有許多類似的字被網友們挖掘了出來,比如槑(mei),是“梅”的古體字。因為這個字由兩個“呆”字組成,所以在網上被用作形容人很傻很天真。還有巭,讀作gū時,意為功夫,引申為役工,讀pu時,意思是勉學。不過在《功夫熊貓》上映之後,巭的意思就成為了“有功夫的人”,而且與閄(huò)組合起來之後,“巭閄”就成為了“功夫門人”的意思。

現在許多有趣的漢字被廣大網友從字典中發掘了出來,雖然在網上使用起來很多字都不再是它們原本的意思了,但是這些連中文系的大學生都未必認識的漢字現在已經成為了時尚的網路語言,而且隨著這些字不斷傳播它們也被賦予的新的網路含義,這是資訊化和娛樂化時代下,年輕人自我表達需求得到釋放的一種表現。

除了這些陌生複雜的漢字讓我們看得頭昏腦脹,既讀不通又寫不來之外,很多筆畫簡單的漢字看上去也是奇奇怪怪的,如果不是被寫在了字典上還以為它們都是一些亂碼或者符號。

“巜”(讀作kuài),這個字看起來與書名號的左半邊“《”非常的相似。但其實它是一個漢字,與“澮”是一個意思,代指田間的小水溝。

“丶”(讀作zhǔ),這個字則與筆畫中的“點”非常相像,但是卻完全不同。作為一個漢字,“丶”與“主”的意思一樣,是“主”的異體字。而除了一個點的“主”之外,四個點的“灬”(讀作huǒ)也是一個漢字,和火一樣是燃燒的意思。

“丌”(讀作qí),這個字與表示圓周率的“π長得很像”,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符號,但其實它是一個真正的漢字,是“其”的古體字。此外這個字和“突兀”的“兀”字也長得非常相似,容易讓人認錯。

“亖”(讀作sì),一個橫讀作“一(yī)”,兩個橫讀作“二(èr)”,三個橫讀作“三”(sān),所以四個橫讀作“四(sì)”,雖然看上去比較奇怪,把兩個“二”上下疊在了一起,不過這個字確實和“四”是一樣的意思。

“丅”(讀作xià),這個字看上去很像英文字母T,與“下”字也只差一點,其實它就是“下”的古體字,讀音和含義都是相同的。

“亍”(讀作chù),“丁”字的上方多了一橫,意思是小步慢走。不過 像“亍亍”這樣把兩個相同的字組合在一起看起來就像一張哭臉,可以當做顏文字使用。

“厶”(讀作sī),也是一個漢字,是“私”的古體字,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跪著的人,用來形容一個人不擇手段地為自己攫取利益。

還有“罒”(讀作wǎng)這個字,看上去很像“皿”,又像是壓扁的“四”,不過它們完全沒有什麼關係,反而是“網”字的古體字。

像這樣簡單的漢字還有很多,比如“丨”(讀作gǔn),意思是上下貫通,非常形象;還有彡(讀作shān),意思是用羽毛來裝飾;還有“〇”(讀作líng),意思與“零”相同,多用於表示年代和頁碼。這些漢字雖然簡單,但是因為在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用不到,所以讓我們感到陌生。

漢字的歷史悠久,其中蘊含的文化博大精深。作為表意兼表形的文字,漢字從被創造出來之後經歷了6000多年的演變,從最早的刻符到甲骨文再到如今的簡體字,都是在人們使用過程中逐步進行改善來適應當下的書寫紀錄需求。許多古老的字型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而且越古老的文字越難以辨認。比如陶文(如下圖)看上去就像一堆亂碼。

最複雜的漢字,你認識幾個?別說寫,就是畫都畫不像

在殷商時期出現的甲骨文、西周時期的金文和秦朝的篆書都顯得比較原始,一直到隸書、楷書和草書的出現,才讓我們現代人看起來不再似是而非,而且之後逐漸發展的書法使得這些漢字寫出來非常的令人賞心悅目。

最複雜的漢字,你認識幾個?別說寫,就是畫都畫不像

漢字作為老祖宗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需要我們傳承下來,而現在因為電腦手機的廣泛使用,生活中提筆忘字的現象變得越來越普遍了。而隨著網路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手寫的漢字越來越少,我們應該把對於漢字的繼承和發展也融入到社會發展的大潮流中,使用網際網路來保護我們的漢字文化,讓漢字這種“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更好的傳承和發展下去。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作者李光鬥:中國品牌第一人、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華盛智業李光鬥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