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日月爭光——楚三閭大夫屈原(一)

中國文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說起中國文學的歷史,有一個註定無法忽視的存在。這個存在就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三閭大夫屈原。

屈原,也叫屈平,名正則,字靈均。他是楚武王熊通的後代,根正苗紅的楚國王族後裔。他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的名聲就好像是天上的太陽在照耀著四海九州。只要是一箇中國人,都會聽說過他的名字。就算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也會知道一個與他有關的節日——端午節。

與日月爭光——楚三閭大夫屈原(一)

 [胡瓜]壹

中國大地上有許多極其古老的節日。這些極其古老的節日往往都是為了紀念曾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前輩先賢的。比如說寒食節就算為了紀念春秋時期寧願被烈火燒死,也不願意出山的介子推的。而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投水而死的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

介子推死於火焚,所以禁火寒食。屈靈均死於水溺,所以賽龍舟。

與汝遊兮九河,衝風起兮橫波。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駕馭螭龍在水面上飛馳,端午節賽龍舟的情景,完全符合九歌·河伯裡面的描述。因此個人猜測九歌·河伯的描述,就是端午節賽龍舟的最初起源。介子推和屈原能夠被人紀念上幾千年,那就說明了他們既是人,也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人。

人都是兩條胳膊兩條腿,那麼又怎麼區分什麼是普通,什麼是不普通呢?想要區分出兩者的不同,首先要了解人這個集矛盾於一身的複雜生命體。

人生來就有慾望。眼欲視色,耳欲聽聲,鼻欲嗅聞,口欲食物,體欲舒適。普通人的一生,就是為了使身體各種慾望獲得滿足的一個過程。而不普通的人追求的往往不是這些外在的慾望滿足,他們追求的是心靈上的愉悅,是精神上的圓滿,是道德上的無缺,是理想的最終實現。

與日月爭光——楚三閭大夫屈原(一)

他們的內心有一個特殊的世界。他們有一套獨屬於自己的世界觀。而這套世界觀和普通人往往是相悖的,是格格不入的。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他們刻意尚行,煢煢孑立。做人做事從來計較個人的得與失,甚至是生與死。無視個人得失來做事,還可以說是與眾不同。而一旦無視個人生死來做事,那麼就顯得驚世駭俗了。屈原克服死亡的恐懼自投深淵,恰恰是一件驚世駭俗的事情!

[胡瓜]貳

世上有無數自尋短見的人,其中絕大部分都宛如塵埃湮滅不聞了。為什麼屈原會顯得如此的特殊?為什麼直到幾千年後,人們依舊在紀念他?

屈原的特殊和偉大之處,就在於他那脆弱的凡人軀體上面,承載著一些永垂不朽的神聖思想。而且他不是在建空中樓閣,也不是在紙上描花。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來捍衛自己的思想,他是用血肉身軀來為那神聖的思想而獻祭。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路,並且踽踽獨行,義無反顧地走在這條一去不復返的道路上。他是一個殉道者,雖九死猶未悔也的殉道者!

神聖的思想有許多的種類,而屈原用自己生命去捍衛的神聖思想就是愛國。

愛國是一種神聖的思想!

稱量一些東西是不是神聖的首要指標,就是看它能不能做到與世推移。所謂的與世推移,就是與這個世界一起向前移動的意思。也就是說能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屈原的肉體在兩千多年前就消亡了,可是他的愛國思想一直流傳到今天。每個人提起屈原,往往都會在他的名字前面綴以愛國二字。

由此可見,愛國這種思想是可以做到與世推移的,是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屈原作為這種神聖思想的標誌性人物。也獲得了另外一種形式上的永生不滅,亙古長存。這種永生不滅,亙古長存不是指外在肉體上面的,而是指內在精神層面的。你看不見摸不著,可它又事實存在。並且影響深遠,代代相傳。

當然了,愛國的神聖性不是先天而生的,它是後天培養的。這導致了其中有許多的操縱空間。你既可以愛國,也可以不愛國。這都是個人的選擇,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人而異。屈原能夠永垂不朽,除了他是以身殉道的殉道者之外。還得歸功於他遺留下來的諸多作品。他是中國修辭文學的開山鼻祖。是楚辭的標誌性人物,絕對沒有之一。

世人說起楚辭,肯定會說離騷。離騷裡面的傳世佳句數不勝數,而我個人特別喜歡的是那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與日月爭光——楚三閭大夫屈原(一)

初看這句話,會令人想起美人遲暮這個成語。沒錯,這就是成語美人遲暮的出處。當然了,屈原筆下的美人,不是現在所指的那些花枝招展的美女。當時的美人指的是那些有修養操守的道德君子。因此漢代王逸才會說出靈脩美人以媲君子的話來。

這句話能夠被我記住,自然不是因為一句簡簡單單的成語,而是它會給人一種莫名的感慨。草木零落,美人遲暮。兩句話看起來毫不相干,可又蘊藏無限。看到草木零落,從而想到人的一生。喔!人的一生和草木又有什麼區別呢?

[胡瓜]叄

草木春天萌芽,夏天勃發,秋天蕭瑟,冬天肅殺。人生的少年時期就好像春天萌芽的草木。人生的青年時期就好像夏天勃發的草木。人生的中年時期就好像是秋天蕭瑟的草木。人生的老年時期就好像是冬天肅殺的草木。人的一生就好像是草木經歷了一年四季。看起來很是漫長,可仔細思量一番,其實也就是須臾之間罷了。

與日月爭光——楚三閭大夫屈原(一)

這就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帶給我的人生感悟。一草一木關乎情緒,總有許多不起眼的東西,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觸。

太史公評論屈原的文章: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意思就是說:屈原文章描寫的東西很渺小,很不起眼,可是它背後指出來的東西極其的大。他文章所舉的例子離我們很近,可是其中蘊涵的意義又極其深遠。

我們可以拿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這句話做例子。草木零落,美人遲暮。這兩個場景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很小,很近,很不起眼,很容易被我們忽略掉。可是這兩個不起眼的場景背後,卻直指人世間最無情,最深遠,最強大的一條天地秩序——時間。時間不停流,隨之而來的是生與死,枯與榮,壽與夭,福與禍等等。時間就是天地間最冷酷無情的無形屠刀,一刻不停地收割著芸芸眾生的生命。

每次看到司馬遷對屈原文章的這兩句評論,我都有一種想要拍案叫絕的衝動,這實在是入木三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