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統一北方,蜀漢割據西南,為何《三國演義》把蜀漢列為正統

三國是中國5000年曆史中“知名度”很高的歷史時期,一部名叫《三國演義》的電視劇就能讓中國最普通的老百姓對三國曆史有大致的瞭解。作為“四大名著”中描寫戰爭和謀略較多文學作品,《三國演義》雖然裡面有一部分虛構的情節,但《三國演義》對還是在歷史大框架和大事件上遵循了歷史上真實的“三國場景”,做到了“三分虛構,七分真實”。

然而,《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在價值觀導向上卻有天壤之別。《三國演義》把割據西南的蜀漢列為正統,《三國志》把曹魏政權列為正統。

那麼,《三國演義》為何把沒有統一北方,最後被曹魏消滅的蜀漢政權列為正統呢?難道劉備做出了什麼豐功偉績嗎?

曹操統一北方,蜀漢割據西南,為何《三國演義》把蜀漢列為正統

上圖_ 三國演義

第一,羅貫中的生平經歷是“擁劉貶曹”思想形成的內在原因,也是核心原因。

羅貫中,元末明初的著名文學家,小說家。根據歷史資料記載,羅貫中早年跟隨父親到南方生活。南方的蘇州杭州一帶為非常重要的戲劇戲曲中心,其小說、戲曲演藝相當發達。生活在南方的羅貫中就自覺不自覺的接受了小說、戲曲等文學文藝對其個人的影響。

由於從小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和儒家文化的影響,羅貫中沒有經商,而是跟隨著名的學者趙寶峰學習中國傳統的文化知識,這段學習經歷對羅貫中後來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曹操統一北方,蜀漢割據西南,為何《三國演義》把蜀漢列為正統

上圖_ 張士誠(1321年-1367年)

元朝後期,元帝國統治者橫徵暴斂,天下大亂。地方各個諸侯紛紛揭竿而起,羅貫中尋找機會投靠了元末的著名領袖張士誠,羅貫中希望他自己能像蕭何、張良、魏徵等歷史上的名臣那樣,幫助張士誠統一江山。但張士誠志大才疏,聽不進去勸諫,最後被朱元璋處死。

投靠政治勢力,在天下大亂的年代裡施展才華的理想破滅了,但羅貫中是一位不願意放棄理想的人。作為儒家知識分子,羅貫中在很長時間內都有推翻元朝統治,建立儒家知識分子心中“美好江山”的理想,既然這種理想在現實中失敗,羅貫中就把這種理想寄託到了文學作品的創作中。

曹操統一北方,蜀漢割據西南,為何《三國演義》把蜀漢列為正統

上圖_ 劉備(161年-223年)

而劉備,這位一生為了讓蜀漢統一全國而奮鬥一輩子的帝王,就成為劉備建立“儒家美好江山”的寄託物件,在羅貫中的筆下,劉備近乎於完美無缺點,其底下全是趙雲、關羽這樣的能打江山,為人忠誠忠厚的優秀將領。羅貫中筆下的蜀漢成為“明君賢臣”的樂園。羅貫中也自然把劉備建立的蜀漢視作正統,把曹操打下基礎,曹丕稱帝的魏國視為篡逆。

總而言之,儒家的影響和羅貫中的人生經歷,是羅貫中“擁劉貶曹”思想形成的直接原因,也是內在原因。

曹操統一北方,蜀漢割據西南,為何《三國演義》把蜀漢列為正統

上圖_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

第二,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對曹魏和劉備的“整體認識”,是羅貫中擁劉貶曹的重要外在原因。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中國歷史2000年。雖然中國皇帝的治國大多“外儒內法”,但儒家思想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的思維意識形態和生活的很多方面。

儒家思想提倡君臣關係、父子關係,提倡大臣對皇帝的忠誠,對朝廷和國家的忠誠。用儒家的觀點看漢朝歷史,王莽為大逆不道,劉秀就是“光復河山”的“大善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大逆不道,劉備繼劉秀之後又一次“光復河山”就屬於“理所應當”。由於漢朝在中國歷史上延續4個世紀,創造了輝煌的古代文明,再加上漢朝的漢武帝正式確立了儒家的指導思想,古代的知識分子就把漢朝政權作為中國古代絕對正統,不可顛覆的大一統合法政權,凡是和漢朝作對的政權,都是“非法的”“大逆不道”的。

曹操統一北方,蜀漢割據西南,為何《三國演義》把蜀漢列為正統

上圖_ 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

必須說明的是,漢武帝雖然確立了儒家文化的影響,但在漢朝到宋朝之前,中國文化實際上為“儒釋道”多種思想文化的集合並蓄,儒家文化對官場和民間思想和習俗的影響遠沒有像宋朝那麼深刻。

所以,在宋朝之前的歷史和文化學界,知識分子編纂史書既把漢朝列為正統,也把曹魏列為正統。從歷史傳承看,西晉繼承曹魏統一全國,把曹魏當成正統對於宋朝之前的知識分子而言也無可厚非。至少陳壽的《三國志》就是這麼看的。

曹操統一北方,蜀漢割據西南,為何《三國演義》把蜀漢列為正統

上圖_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

但到了宋朝之後,尤其是南宋朱熹以後,儒家文化當中的很多內在的核心的思想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更加深厚的影響,“君臣”“正統”等觀念在知識分子心中進一步加深,直至固化。因此,在朱熹改造過的儒家思想的全面影響下,宋朝以後的知識分子評價三國曆史發生了變化——宋朝之前,知識分子把曹魏當作正統。但到宋朝之後,由於曹丕將漢獻帝趕下了龍椅,其政權為“非法篡位”所得,那曹魏政權就是“非法”“大逆不道”的政權。

羅貫中生活的年代為元末明初,朱熹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其不可避免的打上了南宋朱熹之後的儒家文化對其判斷三國曆史的影響,再加上羅貫中自身的人生經歷,讓羅貫中不由自主的把曹魏當做叛逆,把蜀漢當作正統。

曹操統一北方,蜀漢割據西南,為何《三國演義》把蜀漢列為正統

上圖_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第三,曹操的很多歷史上的做法,讓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羅貫中無法認可。

儒家文化倡導仁義禮智信,即對人講仁義、義氣、禮貌和誠信。而曹操所幹的一些事情和儒家傳統的道德觀念“仁義禮智信”相距較遠。比如,公元193年,曹操對徐州城的老百姓展開大屠殺,具體屠殺人數,《後漢書》和《三國志》爭論較大,但屠殺這事情始終是存在的。再加上曹操對政敵的殘忍,比如害死名醫華佗等事情,讓曹操根本不符合儒家文化中倡導的“仁義君主”的形象。

而歷史上真實的劉備性格寬厚,善於用人,擁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其三顧茅廬見諸葛亮的做法就能體現出劉備對人才的看重。這種性格和劉秀、李世民、趙匡胤、宋仁宗趙禎、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孝宗朱祐樘、康熙帝等性格寬厚或善於納諫非常相似。劉備做事整體符合儒家“仁義禮智信”的道德,使得羅貫中將劉備打造成一個毫無缺點的完人,而將統一北方做出歷史貢獻,但做過徐州大屠殺的曹操打造成“昏君”。曹操成為“大逆不道的昏君”,曹魏政權自然成為羅貫中眼中的叛逆。

曹操統一北方,蜀漢割據西南,為何《三國演義》把蜀漢列為正統

上圖_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

第四,民間觀念影響。

劉備形象的提高和關羽密不可分,《三國志》當中的關羽是一位忠義但有些清高的武將,但隨著時間的延續,關羽在老百姓心中成為忠義之士的“完人”,被老百姓廣泛祭祀。

關羽屬於劉備陣營,劉備的形象也就在民間被抬高了。劉備自然成為正統的軍事集團,而孫權和曹操然稱謂非正統的軍事集團。這種民間觀念也不得不影響到了羅貫中的寫作。

作者:貞觀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尊劉貶曹思想及成因》 陳永賢 李理 赤峰學院學報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