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船也比落水好——意識形態鬥爭需注意的第二個問題

破船也比落水好——意識形態鬥爭需注意的第二個問題

對理論建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很多人還認識不足。於是,往往把意識形態鬥爭簡單地理解為輿論、媒體上的口水戰。

01

凱恩斯說過一段著名的話:

“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們的觀念,其影響力要比人們通常認為的大得多。實幹家常常相信自己不受任何思想觀念的影響,然而,實際上,他們經常是某些已故經濟學家的奴隸。”

一般用這段話來說明觀念的力量之大,但是,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解讀,那就是:人總得有一個觀念。你的大腦不可能是空白的。

打個比方就是:乘船在海上,那船已經千瘡百孔破爛不堪,但就算是這樣,對船上的人來說,留在船上,也比落到海里要好。要想讓人們放棄這條破船,你必須開來一條好船才行。

這就是意識形態鬥爭時必須注意的第二個問題。想要批倒、戰勝現有的意識形態,僅靠批判是不夠的。即使你有理有據地指出現有意識形態的一大堆錯誤和弊端,說服力很強,人們聽完以後,讚歎不已,雙挑大指,但過後,他們還是不會放棄那個意識形態,因為,你沒有提供更好的替代方案——你沒開來好船,那麼破船就還得繼續用。

批判之後,你必須要有理論建設,要能提供新的、更好的替代性意識形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取得意識形態鬥爭的勝利。

02

批判,在當代世界是個大大的褒義詞,被廣受鼓勵。甚至有觀點認為,批判是世界進步的源泉和動力。這些說法不能說是錯,但它們誇大了批判的作用,同時忽略了批判的侷限性。

不管多麼精彩、有力的批判,總歸是否定性的,作用是指出現有的人事物的不足和缺陷,也就是指出什麼是錯的,為什麼是錯的。

這裡面有兩個思維陷阱:

一)錯誤的反面,不一定就是正確,也可能是另一種錯誤。

二)某人某事某物固然會有種種錯誤。指出這些錯誤,批判之,很好,但卻可能因此忽略了那人那事那物更多的正確。

某個企業,人浮於事,效率低下,拿眼一看,到處都是問題。批判這些錯誤,或許很對,問題在於,你不能因此忽略了最大的事實:那企業還活著,還在繼續經營,雖然效率低下,也經常有虧損,但它畢竟沒有倒閉。

一個生物體、一個組織、一個機構乃至一個國家,能繼續活著,繼續存在,這本身就是最大的成功。它一定是在最重要的方面做了正確的事。當然,它活得不好,說明它也做錯了很多事,但正確錯誤互相抵扣,一定是還有餘額,所以它才能活著,而不是死去或者解體消失。

有一些“百年老店”的企業,或許現在不太景氣,有的年頭甚至還會有鉅額虧損,但這種長壽企業,在它存續的漫長歲月中,戰爭、革命、蕭條、危機、動亂等等,都經歷過,並且成功地熬了過來。它還活著,還在經營,這本身就是巨大的成功。它一定是具有某些特殊的能力,或者做對了很重要的事情,才取得了這種巨大成功。

意識形態也是一樣。某種意識形態,可能有很多自相矛盾和錯誤之處,尊奉這種意識形態的社會,也問題多多,各方面都在走下坡路。但是,畢竟這個意識形態還在凝聚著這個社會,還在發揮應有的作用——雖然不太理想。

批判的問題就在於,只看到種種可見的錯誤,卻看不到那些往往是不可見的成功因素。易言之,批判的分析,有固有的片面性。

要想克服這種片面性,唯一的辦法就是去建設。不但指出現有人事物的錯誤,還能建設、打造出一個更好的替代者。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造就進步,而不至於成為只會指手畫腳的妄人。

03

具體到意識形態領域來說,現在世界主導的意識形態,是西方的自由民主制,或者說,是以公民普選投票為基礎的代議制。

這種意識形態,有很明顯的弊端。比如,在很大程度上,自由和民主是互相對立的兩種政治傾向。本來,英美等西方國家選擇自由,而民主屬於東方社會主義國家。兩德統一之前,東西德分別名為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東方陣營一般也自稱為“民主陣營”。

但冷戰結束以來,經過一番學術上的打扮裝點,西方國家居然把這兩個很有些矛盾的理念捏合為一個名叫“自由民主”的新概念。其實,這裡面有很多邏輯上說不通的地方。

現實中呢,西方國家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政治越來越極化,國家治理能力大幅下降,經濟發展長期低迷。社會方方面面都顯出頹勢。這足以證明“自由民主”這個意識形態有很大問題。

指出、批判這些問題和弊端,很有必要,但遠遠不夠。指望著透過批判來戰勝這種意識形態,是不可能的。很簡單,對於西方人來說,他們當然也多多少少看到了“自由民主”意識形態的問題,但他們放棄這一套,想讓他們接受哪一套呢?替代方案在哪裡?

說起來,可能的替代方案有兩個。一個是中國傳統的政治哲學。這套意識形態雖然創造出輝煌悠久的中國文明,但現在就算是我們中國人自己,也不大推崇中國的傳統,更談不上概括整理出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論。

另一個則是馬克思主義及其社會主義。這套意識形態起源於西方,西方人很熟悉。但這種熟悉,是20世紀意識形態大斗爭的結果。在這場大斗爭中,以蘇東劇變為時間節點,馬克思主義在西方遭遇重大挫折。

實際上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有中國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併成功復興,馬克思主義及其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現在可能已經消失了。是中國,拯救了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

面對馬克思主義,自由民主的身份是意識形態鬥爭的勝利者。那麼,你現在怎麼可能讓勝利者轉而屈就失敗者呢?

看來,這兩個可能的替代方案,現在都很難直接拿來支撐意識形態鬥爭。並且,中國的復興,也不是簡單的回到傳統,或者應用馬克思主義。中國的復興,是中國本土傳統和馬克思主義結合的產物。可見,未來,只有充分結合中國傳統和馬克思主義,打造出一套更高階的、更完善的意識形態,才能構成自由民主制的理論替代。

04

對這種理論建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很多人還認識不足。於是,往往把意識形態鬥爭簡單地理解為批判,甚至理解為輿論、媒體上的口水戰。實際上,意識形態鬥爭的複雜性和困難性就在於,你必須在理論上取得勝利,必須提出一套更高明、更有效、更強大的理論,才有可能在意識形態鬥爭上取得勝利。口水戰,雖然痛快,但卻是不頂用的。

拆除並不容易,但真正困難的,同時也是真正有效的,永遠是建設。

必須承認的是,理論建設,恰恰是我們中國現在的意識形態薄弱點。這正是我們現在的意識形態鬥爭並不佔主動,往往被動的根本原因——理不直、氣不壯,沒有自己的話可說,往往被對方引領話題。

在這種情況下,再嚴厲的批判、再尖刻的諷刺、博得再多掌聲喝彩,都用處不大,往往是逞一時之快。

當然,輿論、媒體上的針鋒相對、寸土必爭,在凝聚人心、鼓舞鬥志上,很有必要。但是,如果沒有厚重的理論基礎,沒有意識形態的大建設,沒有自足自洽的話語體系,終究難以擺脫意識形態上的被動。

這是一個呼喚大理論的時代。未來主導人類和世界的意識形態,正在噴薄欲出。但是,必須為此付出長期而艱苦的努力,才能望見曙光。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李子暘”

作者其他熱文:

意識形態鬥爭要注意的兩個問題

意識形態鬥爭要注意的兩個問題2

認識中國歷史的兩大誤區

認識中國歷史的兩大誤區2

認識中國歷史的兩大誤區3

認識中國歷史的兩大誤區(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