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李恪當不了太子的原因有哪些?這點是他的致命傷

在一些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唐朝吳王李恪的身影,那麼吳王李恪在歷史上又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為何最後李恪會落得一個冤死的下場?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吳王李恪背後的故事。

吳王李恪當不了太子的原因有哪些?這點是他的致命傷

吳王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在唐太宗的諸多子女中,吳王李恪可以說是出身最為高貴的一個皇子。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介紹一下吳王李恪的母親,李恪的母親楊妃是隋煬帝的女兒,也就是說李恪是隋煬帝的嫡親外孫,再加上李恪的父親是唐太宗,因此上李恪身上具有隋唐皇室的血脈。從這點來看,吳王李恪的出身無疑是最高貴的,但這也為李恪的悲慘命運埋下了伏筆。

吳王李恪當不了太子的原因有哪些?這點是他的致命傷

在當時吳王李恪確實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萬般寵愛,唐太宗甚至不止一次地在臣子面前說吳王李恪最像他。但是要知道當年這些大臣都是為滅亡隋朝出過力的,想讓一位具有隋朝血統的皇子繼承皇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而唐太宗李世民也就放棄了想讓李恪繼位的想法。可是長孫無忌卻記住了這件事。

吳王李恪當不了太子的原因有哪些?這點是他的致命傷

唐太宗李世民在治理國事上可以說是兢兢業業,但是在子女的教育方面卻顯得有些優柔寡斷。在他剛當皇帝的時候就已經立長子李承乾為皇太子,但是之後又因為各種想法冷落了長子,最後惹出了大禍。按理說既然已經立李承乾為繼承人,那麼就應該好好教導李承乾,但唐太宗這個人就愛喜歡挑撥其他皇子的神經。

吳王李恪當不了太子的原因有哪些?這點是他的致命傷

唐太宗先是在大臣面前多次表現出對皇四子魏王李泰的寵愛,甚至動過更換太子的念頭。這讓已經成年的太子怎麼想,再加上李泰也是長孫皇后所出,這就更讓李承乾感到地位不穩,最後生出了謀反的心思。其實史書上對李承乾的評價太過苛刻了,其本人還是有一定才能的,要不然怎麼能當幾十年的皇太子呢?終於在貞觀十七年的時候,太子李承乾謀反了,這讓唐太宗大失所望。

吳王李恪當不了太子的原因有哪些?這點是他的致命傷

太子李承乾被廢后,唐太宗自己也反思了錯誤,為了不讓悲劇重演,於是唐太宗便將魏王李泰幽禁到皇宮中,重新立其他皇子為皇太子。起初唐太宗想讓吳王李恪當太子,他認為李恪英武果敢,當皇帝后一定能守住國家。但是此時長孫皇后還有一位皇子晉王李治,於是在長孫無忌的刻意建議下,晉王李治被立為皇太子,李治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

吳王李恪當不了太子的原因有哪些?這點是他的致命傷

但之前說過唐太宗這個人在立儲方面搖擺不定,一會中意小兒子,一會又中意其他兒子,這種操作讓一些皇子生出了不軌的心思,吳王李恪也不例外。在晉王李治當了幾年太子後,唐太宗認為李治性格柔弱,不能當一個合格的皇帝,於是想立吳王李恪為皇太子。在唐太宗的謀劃下,吳王李恪逐漸進入了朝堂的視野中。但長孫無忌一直對吳王李恪懷有戒心,看到這種情況後便立刻向唐太宗進諫,希望他不要改立太子。之後唐太宗也起了疑心,就詢問長孫無忌原因。

吳王李恪當不了太子的原因有哪些?這點是他的致命傷

唐太宗對長孫無忌這樣說,“公豈以非己之甥邪?且恪兒英果類我,若保護舅氏,未可知”。意思說你是因為吳王李恪不是你的外甥,所以你不想讓吳王李恪當皇太子。但長孫無忌這個人比較狡詐,就給唐太宗解釋說晉王李治比較仁孝,是可以守成的君主,況且太子是儲君,不能隨意變動。這才讓唐太宗打消了念頭,但這件事也讓長孫無忌徹底記恨上了吳王李恪。

吳王李恪當不了太子的原因有哪些?這點是他的致命傷

在唐太宗去世後,晉王李治登基成了皇帝。而吳王李恪也安靜地在封地裡當王爺,不再摻和當皇帝的事了。可長孫無忌不會放過他,開始了針對吳王李恪的謀劃。公元653年,高陽公主駙馬房遺愛謀反,房遺愛被抓後為了活命便順著長孫無忌的心意誣告吳王李恪謀反。在這種情況下,吳王李恪被廢除爵位,幽禁到皇宮之中。之後唐高宗想要為吳王李恪求情,但此時長孫無忌權勢滔天根本不可能饒恕吳王李恪。於是吳王李恪在長安宮禁之內被縊殺,年僅三十四歲,他的子女也被流放嶺南。

吳王李恪當不了太子的原因有哪些?這點是他的致命傷

其實當時朝廷上都知道吳王李恪謀反的案件存在著諸多疑點,但是礙於長孫無忌的權勢,於是便默認了這場冤案。直到神龍元年唐中宗復位後,才真正平反了這場冤案。當時唐中宗為了振興皇室,於是便赦免吳王李恪的家族,讓吳王李恪的子孫繼承親王的爵位。至此,吳王李恪冤案才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