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舉史上“三元及第”僅13人,廣西省卻佔其二位?他們是誰?

直到現在,都還流行著一句話“十二年寒窗苦讀只為一場高考”,而這其中的高考便是之前的科舉制度所延續至今,經過時代的變遷與改革,最後形成的適合現代的一種制度。

中國科舉史上“三元及第”僅13人,廣西省卻佔其二位?他們是誰?

科舉制產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它的演變過程也是大家所有所耳聞的,但是很多人也許還不知道,在中國的科舉史上,能夠成為“三元及第”的人少之又少,至今也只有十三個人,其中按省份來分類的話,廣西省就佔據了其中的兩個名額。

這也導致了在廣西桂林的靖江王城南面,有一塊寫著“三元及第”的牌匾,在向世人宣示著廣西在中國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史上所創造出來的輝煌歷史,也在記錄著這一時刻。

中國科舉史上“三元及第”僅13人,廣西省卻佔其二位?他們是誰?

什麼是“三元及第”呢,跟現在的考試製度不一樣的是,現在考試排名第一的叫做第一名,而且還會分全國第一、全省第一、全市第一、全區第一等等,但是在古代,名列第一的那個人會被稱作“元”,並且三元指的就是這個人同時在鄉試、殿試、會試中都考取了第一名,才能夠獲此殊榮,這也可謂是當時科舉制下每個讀書人所想要追求的偉大目標了。

中國科舉史上“三元及第”僅13人,廣西省卻佔其二位?他們是誰?

而在中國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歷史中,就誕生了592位狀元,但是在這些人之中能夠被稱得上是“三元及第”的卻僅僅只有十三個人,廣西省就佔據了兩位,可以說是十分的厲害了。那麼,究竟在古代的文化中,狀元代表著什麼意思?廣西省一共有多少位狀元?他們身上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中國科舉史上“三元及第”僅13人,廣西省卻佔其二位?他們是誰?

根據1995年出版的書籍記載我們可以瞭解到,廣西省在古代的時候先後出現了十位狀元,其中首位狀元的誕生可謂是充滿了喜劇色彩。為什麼呢?因為在一年的春天,長安城的花園內幾位新科進士正在把酒言歡,慶祝自己金榜題名,而來自廣西的趙觀文卻顯得悶悶不樂,因為他原本的目標是想要考取一甲前三,但是卻只考到了第八名。在朋友的安慰下,他原本打算不再糾結此事,卻聽到本次考試中有人作弊,狀元是花錢買來的。

中國科舉史上“三元及第”僅13人,廣西省卻佔其二位?他們是誰?

而當時的唐王朝,在經歷了幾次戰爭與藩鎮割據的的局面後,官場上本就已經腐敗不堪,民眾也是非常名不聊生,唐昭宗本就有意想要重新整頓一番,在聽聞這個訊息之後直接下令此次考試將重新進行,並且由自己來出題、閱卷。在結束後,他認為趙觀文的才能與知識儲備非常的好,於是點頭下令他為廣西省的第一位狀元。

中國科舉史上“三元及第”僅13人,廣西省卻佔其二位?他們是誰?

而在廣西河池的其中一個公園內,我們可以發現有一位容貌俊美、風度翩翩的才子雕像,這便是廣西省考取了第一個”三元及第“的才子——馮京。但是他的誕生之路,卻顯得一波三折。

中國科舉史上“三元及第”僅13人,廣西省卻佔其二位?他們是誰?

當時年僅二十八歲的馮京已經連中兩元,是“三元及第”的熱門人選,但是當時的宋朝流行在科考發榜的當天,權貴高門選擇登第世子來成為自己的女婿,這對於讀書人來說可謂是事業與愛情的雙豐收,達到人生巔峰了。這不,向馮京提親的也有不少,其中就包括了張堯佐,但是馮京並不想要與他們沾上聯絡,於是婉拒了。

中國科舉史上“三元及第”僅13人,廣西省卻佔其二位?他們是誰?

但是張堯佐被拒絕後顯得十分生氣,直接買通了當時殿試的主考官,讓他務必不能讓馮京排名靠前,於是馮京靈機一動,在考試過程中將自己的名字寫得潦草了一些,讓人看上去像是“馬涼”而不是“馮京”,因此逃過了一劫,大魁天下。在那之後,他婉拒張堯佐的事情也被傳開了,不少人稱歎他是塊“硬骨頭”,非常的有志氣,也因此有了諺語“錯把馮京當馬涼”。

中國科舉史上“三元及第”僅13人,廣西省卻佔其二位?他們是誰?

馮京過後,在等待了七百年之久,廣西省也等來了自己的第二位“三元及第”——陳繼昌。他自幼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先後考取了解元、會元,而且在殿試的考試過程中他雖然是帶病赴考,卻還是對於行政、邊防等問題都做出了自己獨特而又精闢的見解,最後奪得了“三元及第”之稱。

中國科舉史上“三元及第”僅13人,廣西省卻佔其二位?他們是誰?

在聽聞陳繼昌奪得“三元及第”後,嘉慶皇帝十分高興,不僅親自寫下了一首詩歌,並且兩廣總督還在廣西的貢院門上雕刻上了有“三元及第”字樣的牌匾,這塊牌匾直到今日雖然已經充滿了風雨的痕跡,但是也在向世人傳達者廣西省在科舉下的光輝歷史,激勵著後人以此為目標,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