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人結婚後三天要回門,因為有件羞羞的事,只能在孃家做

陪你出嫁什麼意思

前言: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結婚一直都被視為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結婚就意味著兩個獨立的個人要開始組建一個新的家庭了,身上也開始肩負起繁衍後代的家族使命,同時也肩負起了一定的社會責任。

為何古人結婚後三天要回門,因為有件羞羞的事,只能在孃家做

而大家都知道古代是一個比較封建的社會,他們一般都比較看重結婚儀式,出於不同階層的利益需求,就會把結婚儀式搞得特別喜慶莊重、其中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同時還要嚴格地遵循當時的一些風俗習慣、繁文縟節這些。就好比清代的皇帝結婚,通常情況下,很多東西都要提前一年開始準備,前前後後要花費將近幾百萬兩白銀。到了大婚當日,過程更是複雜,甚至就連新娘子出門該先邁哪條腿都是有嚴格要求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時代也在不停的進步和發展,同時,結婚儀式也有了很多的改革,也在不停地簡化,但還是有很多傳統的風俗被延續了下來,就比如說新娘在出嫁後的第三天要回門,這個環節就是從以前的習俗裡面延續下來的。那麼你知道為什麼新娘要三天才回門嗎?這其中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想要知道它到底有什麼含義,我們就要先來了解一下它的來歷。

為何古人結婚後三天要回門,因為有件羞羞的事,只能在孃家做

結婚要回門的這個風俗最早是在春秋時期出現的,那時候叫

“歸寧”

。它的大概意思就是出嫁後的女子回家探望父母。這也是傳統婚俗中的最後一個環節,延續至現在已經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其實說白了,回門作為傳統婚俗的最後一個環節,主要就是為了表達女兒在出嫁之後也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帶著自己的夫君回家來感謝父母,同時也預示著夫妻恩愛、家庭和美的意思。

其實,回門在不同的時代也有不同的說法,在宋代時,他們把回門稱為

“拜門”,

後面到了清朝,他們又把回門稱為

“雙回門”

又或者是

“三朝回門”

。還有根據各個地方的一些風俗,也有人把它們稱為

“會親”、“喚姑爺”

或者是

“回郎”

等多種說法。

還有根據不同的地域和一些不同的風俗習慣,所以回門的時間也有所不同,這就是風俗習慣與社會制度之間的區別。既然是風俗習慣,那肯定就要秉承著“入鄉隨俗”的原則。不過,大部分地區的回門都是在結婚三天之後,也有個別地區,他們是六天或者是七天,更或者是十天、一個月的都有。

為何古人結婚後三天要回門,因為有件羞羞的事,只能在孃家做

一般情況下,在回門的這一天,新郎官是要帶著禮品和祭品和新娘一起回家的。禮品主要是用於送給父母,或者一些親戚朋友。而祭品最主要是要去祭拜祖先,而女方家裡也需要提前準備好迎接姑爺上門的宴席,這裡稱為

“回門席”

,在新郎入席之後,女方的長輩們需要一起陪同。

通常情況下,新郎、新娘在回門當天就會返回到婆家,他們是不會在孃家留宿的,如果實在要留宿那新郎和新娘也是不能住在同一個房間裡的。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大部分原因還是因為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因為在古代一直有這樣一句歇後語流傳下來,那就是“女婿上床,家破人亡。”這就是比較典型的封建迷信思想。

到現如今這個社會看來,這句歇後語簡直就是特別荒謬,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但是在以前那個封建社會,這種封建思想是牢牢的刻在人們腦海裡的,也是一直到近代才慢慢開始有所改善。

為何古人結婚後三天要回門,因為有件羞羞的事,只能在孃家做

雖然是因為很多種的原因共同影響,才會有回門這一風俗的出現,但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封建男權社會對一些女性地位的禁錮,從而才會衍生出這樣的現象。

首先,婚姻表現的形式就發生了改變。

早期人類的婚姻狀態,大多是以

“從妻居”

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而且還存在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但隨著男性地位的升高,他們漸漸成為社會支柱,婚姻的狀態也隨著發生了一些改變,在這個時候,就是以

“從夫居”

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在夏、商時期,女性的權利和地位還沒有完全喪失,婚姻狀態也不侷限於哪一種形式基本上是以

“從夫居”、“從妻居”

這兩種形式交替出現的,並且持續的時間還比較長。而到了西周之後,女性所有的社會地位以及權利,都在封建宗族制度的施行下,全部被剝奪了。從而也使得

“從夫居”

的婚姻表現形式,成為了當時社會上最主要流行的一種形式。

為何古人結婚後三天要回門,因為有件羞羞的事,只能在孃家做

所以,最開始的

“歸寧”

習俗,可以看作是短時間、具有象徵性的

“從妻居”

形式。只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男性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高,一般出嫁了的女性待在孃家的時間就變得越來越少,最終就形成了一種象徵性的婚俗禮儀。

其次,在出嫁後身份上也有一定的轉變。

在封建社會里,女性的社會地位很低,甚至可以說是沒有,所以就更加談不上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了。她們在結婚之前,所有的一切都要聽從父母的安排,在結婚之後又要全部聽從夫家的安排,按照封建禮制中的一些規定,他們在結婚之後,甚至還要把自己的姓氏也得改成夫家的姓氏。

其實所謂的結婚,簡單來說就是她們的歸屬權,從出生的孃家過渡到日後生活的夫家的一種儀式。所以,

“歸寧”

從字面上來解釋就是結婚後帶著夫君回家探望自己的父母,但是其中卻還有更加深層的含義,那就是透過這次回家是為了告訴父母,我的身份現在已經變了,我已經成為了別人家的人,什麼事都要聽別人安排了。

為何古人結婚後三天要回門,因為有件羞羞的事,只能在孃家做

最後,為了更好地適應新環境。

這一點是比較簡單也比較好理解的,古時候的女性在為出嫁時,是不能隨意出去走動的,大部分都是一直待在家中,所以對外面的環境需要都比較陌生,後面嫁到夫家之後,就需要花點時間來適應夫家的新環境,還有身邊的一些人,這些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如果新娘在嫁到夫家後,不能好好地適應那就的生活,或者是離開了自己生活了那麼久的家失落的心情,而此時回門的這個風俗,剛好能起到一個緩衝的作用。可以讓她有個更好地過渡。同時,透過回門的機會,新郎也可以好好地謝謝岳父岳母能夠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同時也可以好好地認識一下女方這邊的親戚朋友們。

為何古人結婚後三天要回門,因為有件羞羞的事,只能在孃家做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大概介紹了幾個方面的原因,但是“回門”這個習俗的核心還是下面這兩個方面。

首先,回門作為婚禮的最後一個環節,其實它的本質就是出嫁的女兒和父母之間的一個正式告別的儀式。

等到回門這道程式走完,女兒就正式變成別人家的了。自從女兒嫁出家門的那一刻起,不僅她的姓氏要跟隨夫家姓氏,而且還不能隨時隨地地再回到孃家來探望父母。

在一起封建禮制中有明確規定,嫁出去的女性只有這兩種情況下才可以回到孃家,第一種是孃家發生了重大變故,並且得在經過公婆,或者是丈夫的同意之後,再由丈夫陪同一起才能回孃家探望。第二種情況是丈夫去世,並且沒有留下任何子嗣,又或者是丈夫主動提出解除婚姻的情況下,嫁出去的女性才可以再度回家。

其次,回門還有一層比較隱晦的層面。

在古代女性的地位雖然比不上男性的地位,但終究還是母親費心費力生下來的,所以母親又怎麼會完全不關心自己的女兒呢。

為何古人結婚後三天要回門,因為有件羞羞的事,只能在孃家做

所以在古代,女性出嫁之前,母親一般都會給自己女兒講一些悄悄話,給她們普及一些生理方面的知識以及一些生活經驗。因為古代不像現在網路這麼發達,這些事情都是需要有經驗的過來人來相互傳達的。

於是,女兒在剛結婚幾天,剛好就可以回來和母親一起聊聊,新婚的狀況,可以把自己遇到的一些問題說出來,請教一下母親。母親也可以用自己的經驗來告訴女兒該怎麼做。

為何古人結婚後三天要回門,因為有件羞羞的事,只能在孃家做

結語:

在古代的封建社會,交通和通訊都很不發達,很多女性又嫁得也比較遠,這也就意味著出嫁之後就基本和家裡斷絕了所有的聯絡,因此回門很有可能就變成了她們與父母見的最後一次面,所以在傳統的婚俗禮儀中,回門這一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孃家人最為重視的一個環節。

而這個習俗也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女性的地位,更讓人感到有一種比較悲涼的氛圍。大家都說:

“嫁出去的女,就像是潑出去的水。”

雖然這種說法是比較殘酷的,很多人都無法接受,但是在那個封建社會里這也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與進步,女性變得越來越獨立自主,地位也越來越高,這也使得現在的婚姻表現形式越來越多元化。雖然現在回門的風俗依舊被延續了下來,但是它本質上已經發生了一些改變,沒有了原來的悲涼之意,更多的是幸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