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親還是舅舅親?喪禮文字上是有明確規定的

叔叔親還是舅舅親?喪禮文字上是有明確規定的

古人講禮,啥是禮呢?就是規矩,啥是規矩呢?就是位次,啥是位次呢?就是你在特定禮儀中的站位。在特定的群體中,以特定的人為參照,你所在的站位,就是禮的位次,就是你的定位,就代表你與參照人的親疏關係。

看看古法喪禮文字對叔叔和舅舅是怎麼定位的。《儀禮——喪服》將喪禮參加人分為五個喪服等次,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以喪服的做工、材質、款式和套式來區分,居喪時間分別為三年、一年、九個月、五個月、三個月,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五服”的來源本義。

根據《儀禮——喪服》的設定,齊衰一年喪服包括:“祖父母,世父母,叔父母等”,所謂世父、叔父,就是父親的兄和弟。而為舅舅服喪的喪服是“緦麻三月”。比較一下就知道,為叔喪服是二等齊衰一年,為舅喪服是五等緦麻三月。表面上看,就是喪服差異,但在實際生活中,這個差異大了去了。

唐代喪禮入律法。《唐律疏儀》規定:居父母(斬衰)之喪,“喪制未終,釋服從吉,若忘哀作樂,徙三年;雜戲徙一年。”居期親(齊衰)之喪,“喪制未終,釋服從吉,杖一百。”大清律規定:“凡居父母及夫喪而身嫁娶者,杖一百;若男子居喪娶妾,妻女嫁人為妾者,各減二等……若居祖父母、伯叔父母、姑、兄、姊喪而嫁娶者,杖八十。”從刑律的角度來說,居斬衰和齊衰之喪,違反者要受到刑罰懲處,而大功、小功、緦麻的居喪情況,公家不管。

根據《儀禮——士喪禮》《儀禮——既夕禮》《儀禮——士虞禮》的規定,在喪事活動中,規模性的喪禮儀式,如復(招魂)、沐浴、飯含、小殮、大殮、朝夕奠(堂祭)、動柩朝祖(告廟)等等,喪服斬衰、齊衰人員在靈堂內有喪位,即在逝者棺槨旁邊稽顙,而服大功、小功、緦麻的喪服人員,靈堂內沒位,是跪在堂外的。

看出來了吧,在父權家長制的傳承體系下,按古法喪禮的規定,因為兄弟一體,叔叔伯伯是家人,是父親的手足兄弟,而大舅小舅是外人,是母親的孃家人,叔叔要比舅舅親的多。因為夫妻一體,叔母伯母也是家人,侄子服喪也是二等齊衰,而外甥和舅母就沒有關係了。

現時生活中,古典宗法制度已經解體,人們都講法律,很少有人講禮儀。五代以內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近姻親,是人與人之間親緣關係的法定標準。實際操作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靠走,走得親就親,走得不親就遠。叔叔也罷,舅舅也罷,誰走動關愛的多,誰就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