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福禍相依,居安思危

《道德經》第五十八章寫道:“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

”意思是說君主廉正清明,民眾則民心淳樸;君主殘暴黑暗,民眾則兇惡狡詐。災禍往往伴隨著幸福;幸福也有可能潛藏著災禍。最終誰知道是災禍還是幸福呢?其並沒有確定的標準。

《道德經》:福禍相依,居安思危

正所謂:“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

老子認為世間萬物但是沒有絕對的好和壞,事物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一個人可能盛極而衰,也有可能福氣不請自來。

因此把握其中的一個平衡點尤為重要,只要懂得這個道理,那麼自然可以利用這個規律趨利避害,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任何事物都有對立面,而且對立的雙方在特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生活中亦是如此,當我們身處逆境時,不要自暴自棄,此時自己心態十分重要,堅持下去總會等到運氣轉換的時機;當我們身處順境時,也不要目中無人,需要居安思危,保住自己來之不易的成果。

《道德經》:福禍相依,居安思危

每個人的人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起起伏伏。

所以我們要懂得福禍相依,居安思危的道理。禍福之間的相互轉換,二者之間相互影響,從而達到一個平衡。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則無患。

這是一種憂患意識,也是一種大智慧,如果有這種憂患意識,即使遇到突如其來的狀況,也能泰然處之,不至於驚慌失措導致手忙腳亂。

《道德經》:福禍相依,居安思危

大家都聽說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一開始老翁丟失了一匹馬,鄰居們都來安慰他,老翁卻說:“這難道不是福嗎?”結果一段時間那匹馬帶著另外一匹馬又回來了,於是鄰居們紛紛給老翁祝賀。老翁又說:“這難道不是禍嗎?”結果老翁兒子就是騎著這新來的馬摔斷了腿。鄰居們又過來安慰他,老翁又說:“這難道不是福嗎?”後來因邊塞打仗,需要徵收健壯男子上戰場,結果老翁兒子因雙腿殘疾沒被徵用,保全了性命。

《道德經》:福禍相依,居安思危

所以說我們生活中或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狀況,有逆境也有順境,二者之間總是相互交替相互轉化。所以用何種心態面對順逆境尤其重要,只要我們身處逆境不氣餒,身處順境不自傲,這會讓我們受益良多。

福禍相依是一種規律,居安思危是一種意識,只要我們做好心態的轉變,遇到事情自然能趨福避禍,福氣不請自來。

《道德經》:福禍相依,居安思危

謝謝您的閱讀,歡迎點贊轉發評論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