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除秦之外,還有哪國最有機會統一?

你還有機會嗎

除開七雄中最弱的韓國和燕國,其他國家均有機會完成統一。實際上,我們常說的長平之戰(前260年)之後秦國統一成為時間問題是正確的,但也有其侷限性,因為之後秦還患楚復強,魏國仍然“兵四佈於天下,威行於冠帶之國”,何況戰國前中期?

接下來我們看看各國的機會。

在兩千年前的戰國時期,經常提到的就是橫成則秦帝,縱合則楚王。可想而知,很長一段時間內,秦楚二國的國力是平分秋色的。這也是楚國威王時期,著名縱橫家蘇秦有“楚方圓五千裡,帶甲百萬,粟支十年,此霸主之姿”的說法。

實際上,戰國之楚也是到楚威王時期達到鼎盛,將戰國楚國國勢發展到最強,更在徐州之戰中大敗如日中天的齊國,而在此前的桑丘之戰中,秦國已被齊國擊敗,所以當時按照國力估值排名的話,戰國中期三強個人認為:楚>齊>秦。

一直持續到楚懷王前期,仍然具有一定優勢。而且在楚懷王六年(前323年),楚魏襄陵之戰,一舉奪得昔日霸主魏國八座城池。

因此此戰後楚國的統一機會,逐漸明朗:持續攻魏,威服三晉,破齊燕、滅秦,乃成統一。

戰國七雄除秦之外,還有哪國最有機會統一?

齊國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老牌諸侯國,實力一直不可小覷。在戰國中期,當魏國衰落後更躋身三強(秦齊楚)之一,國力在齊閔王前期達到極盛。在這之前,破燕、攻秦,平楚。一時間成為當之無愧的霸主。

而事實上齊國也是除開秦魏統一機會最多的。機率最大的時間是前296年,孟嘗君被秦國扣押歸國後派遣名將匡章率領韓魏聯軍攻破秦國函谷關時。

彼時楚國已衰(垂沙之戰)、趙國未起(胡服騎射還沒有開始)、燕國已不成氣候(子之之亂)、秦國新敗(齊韓魏聯軍破函谷關),攜大勝之威滅秦以服楚,蠶韓魏,則天下可以入囊中。

戰國七雄除秦之外,還有哪國最有機會統一?

前453年,三家分晉,趙國雖然分得最大利益,但是魏國內部很快出了一個逆天人物-魏文候魏斯。其率先實行變法。大力提拔人才。

任用李悝變法,主要是嚴明法令,整頓軍隊;

吳起強軍:不光有《吳子兵法》傳世,而且在魏國期間創立了名聞天下的魏武卒,吳起率領這支軍隊創下了與諸侯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皆平的戰績,而且《荀子。議兵》裡也說魏武卒是戰國時期最強的三大兵種之一。陰晉之戰時更是率領五萬魏武卒大破秦軍五十萬,將秦國死死壓制在餚山以西。

西門豹治鄴,因為其在治理鄴城期間,解決了黃河水患、使得華北平原,農業生產得到了保障,人口也有顯著增加,保障了魏國的國力。

樂羊滅中山:緊鄰的一個小國,後來復國又被趙國所滅。

再加上魏文候自身眼光超前,團結韓魏,使得三晉雖然分開,但聯合作戰,比春秋時期的霸主晉國更強。

所以彼時的統一契機是團結韓魏,連續打擊秦國,服齊楚,滅燕,統一幾乎是時間問題。

戰國七雄除秦之外,還有哪國最有機會統一?

作為後起之秀,幾乎在戰國後期獨自抵擋了秦國數十年進攻,其統一機會雖然不足前面三位,但還是有操作空間。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武靈王時期,他自己的戰略規劃,北並胡燕,同時從雲中九原南下,滅秦,到之後齊楚也只能淪為魚肉,天下統一也就水到渠成。

戰國七雄除秦之外,還有哪國最有機會統一?

戰國時期,大爭之世,兼併戰爭激烈:敵謀爭權,蓋為戰國。這些只是從客觀意義上去分析,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最主要的還是人和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秦國之所以能統一,也是奮六世之餘烈。而這六世最主要的幾世是:

第一代:秦孝公+商鞅

第二代:秦惠文王+張儀

第三代:秦昭襄王+範睢

第四代:秦莊襄王+呂不韋

第五代:秦始皇+李斯

都是明君賢臣,傳為佳話。賈誼也在《過秦論》裡寫道:“滅六國者,六國也“,趙國獨有李牧而不用,楚國又一直處於分治,韓魏後期只能倚靠縱橫,齊國君王消極沉湎,怎麼能不亡?若是做到尊重人才,君臣一心,強大隻是時間問題,後來南北朝的北周為鼎立的南梁 、北齊三國中勢力最小,因為重用賢臣,人家最終還是統一北方,並給後來的隋朝留下了統一天下的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