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而復始,人類的歷史是個環?

為什麼把歷史比作車輪

「來源: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ID:cspbooks」

全球化之下,我們又成了遊牧民族。在新時代中,我們不是尋找食物,而是從世界各地收集和交換資訊。

週而復始,人類的歷史是個環?

歷經一萬年,我們是更自由了,還是更被束縛了?|圖蟲創意

作者 | [英]薩利·杜根 戴維·杜根

人類的歷史是個環。有歷史學家指出,像上海、芝加哥這樣的大城市,人們的行為方式與遊牧民族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

他們到處奔波,但不是在田野裡,而是在機器和剩餘產品之間。雖然不再像遠古時候那樣,需要從事各種體力勞動,但現在的社會結構、現在的生活方式,都是狩獵者和採摘者的姿態。

歷史有點像三明治,兩面都是麵包,中間才是有滋味的地方。

農耕對人類的馴化

在遠古遊牧時期,文明初始的時候,人類以“牧民”的姿態出現。當他們改變或結束這個身份,歷史的車輪就開始緩緩向前滾動。

那時候,人類的身份開始由

狩獵

者向

農民

轉化,也在由被動物馴化轉向更深層的被植物馴化。農業的出現,可能是個漸進的過程,始於遊牧部落回到撒過種子的地方,收穫他們喜歡的作物。

在開始階段,這更像是在侍弄花草而不是耕種。然而隨後,發生了

生態危機

:10000年前,歐亞大陸的一些地方,大型動物和食用植物越來越少,人們的生存受到了威脅。

這樣,零散的種植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需求,於是人們開始改變種植方式,也開始改變自然。

這時候,

種植

飼養

誕生了。

而人類一旦適應了這種生活方式,便沒有回頭路。這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影響很大。有的農民比其他農民更有收穫,有的家庭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更多,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為重要,人們發現一天天走向一個

等級分化

的社會。

一旦有了糧食儲備,少數人便被解放出來,從事製陶、紡織等活動。慢慢地,他們的技能提高了,想法也變了。

又過了幾千年,早期的村落和城鎮開始出現。食品過剩催生出

市場

,市場帶來了貿易,很快,社會形態也複雜起來。大致過程不難把握,但經濟和社會豐富的多樣性,就不那麼容易解釋了。

週而復始,人類的歷史是個環?

人在馴化自然的同時,也在被自然馴化。|圖蟲創意

人類歷史是個環

為了滿足自身需求,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提高。人們改良動植物品種,開發礦物燃料,以滿足越來越多的人口需求。

在20世紀,這一程序飛速發展,好像我們很快就能控制自身的進化。

在這10000年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我們從馴化動物,走到了今天的

大眾消費

寵兒麥當勞。始於西方的這一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現在已蔓延全球。而工業化的種子,也早已遍佈世界。

今天人們習以為常的技術,是經若干國家和不同社會的努力才發展起來的,它還有個更具體的名字,叫

全球化

發達國家的購物中心是全球文化最為明顯的地方,不過,這一點從發展中國家日益增長的中產階級身上也可以看到。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透過電子郵件、電子商務、電子娛樂和電子生活接觸外部世界,全球化的範圍會越來越廣。而全球計算機網路則有可能模糊掉紐約和新德里、買方和賣方、作者和讀者,以及電影和觀眾導演之間的界限。

週而復始,人類的歷史是個環?

全球化讓人們重新進入“遊牧”狀態 。|圖蟲創意

未來“人工人”社會

對未來的種種預測,讓人聯想到一種場景,一種公司勢力漸弱、國家概念淡化、個人日漸突出的場景。

許多人對大公司毫不信任,對民族主義恐懼又加,然而又無力改變現狀。通訊網路正開始改變這一切。

不過新時代的遊牧者,不是尋找食物,而是從世界的不同地方收集和交換

資訊

這會不會是一個平等時代的開端?會不會預示著人人都有機會一展身手?抑或是要回歸遊牧時代?

歷史學家認為,我們甚至可能會造出新的物種。“智人”可能會進化為“

人工人

”,也就是一種雜交人,由透過基因選擇決定的生物體系與一系列新增特質結合而成,其中包括高階記憶儲存、資訊的感應式輸入等。

在《1984》一書中,喬治·奧韋爾描繪了一個由電視操縱的社會,由“思想警察”監督歷史的重寫。這是令所有試圖回顧過去的人深感不安的一幕,尤其是看到許多歷史似乎已被重寫,以便與現有思考方式保持一致。

對此,可能沒什麼辦法。歷史所講述的畢竟是對今天仍有意義的過去;講述未來也一樣。

所以,關於虛擬的遊牧者或雜交人這種想法,更多是在告訴我們,人類現在處於何處,而不是未來處於何處。

當下,我們似乎處在了萬年時光的閉環口。

這一萬年間,人類由遊牧狀態漸變為定居狀態。雖然這種形態在近期已經有了鬆動的趨向,但這萬年裡的活動變遷,也頗值得我們回顧與審視。

文章節摘編自《劇變:英國工業革命》

週而復始,人類的歷史是個環?

劇變:英國工業革命

[英]薩利·杜根 戴維·杜根

譯者 孟欣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8年9月

68。00元

作者簡介

薩利·杜根

作家、教師。曾任《牛津郵報》記者、專欄編輯。為《時代週刊》、《無線電時代》撰寫多篇稿件,主題從超人到恐龍,跨度很大。寫作之餘,在牛津韋奇伍德學校教授英國文學。

戴維·杜根

英國BBC《劇變:英國工業革命》系列節目製作人,風暴電影公司董事長。曾在英國BBC的科技部供職10年,期間製作了數版“地平線”專題欄目。

1988年,與他人合作創辦風暴電影公司。為英國BBC第4頻道,製作了多個專題節目。曾兩度榮獲葛蘭素科普作家獎。

《劇變》這本書,明寫引發“工業革命”的根源,實際卻在深究這些年裡,人類的生存形態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來自劍橋的五位歷史學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人類歷史的萬年閉合”。這樣一本融注了智慧與趣味的書籍,不納入囊中,你還在等什麼?

編輯 /戴靖師 高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