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我們內心深處,那些被遺棄的傷痛

如何面對我們內心深處,那些被遺棄的傷痛

如何面對被遺棄的傷痛?

① 覺察(瞭解)共依存的結構

這是個覺察的過程,當受挫、失望或陷入絕望之時,被遺棄的傷口會被觸動,而這是存在將傷口帶回給我們照顧的途徑,好讓我們有機會可以療愈它。

基本上,我們所有共依存的課題,主要都來自於被遺棄的傷痛。

反彈行為和內在的任性小孩是我們的生存伎倆,想去控制、支配和操控別人的努力,都只不過是在掩飾被遺棄的傷痛罷了,這個體會將給 我們如何和別人互動帶來根本的改變。

在無意識裡,我們都希望能遇到一個人,滿足過去童年未能滿足的需求。雖然理性的成人部分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內在的小孩卻從未放棄這樣的希望,並且會將希望無意識地投射到愛人身上,以及生活的各個層面。當開始感受到自己的需求未滿足時,被遺棄的傷痛就被觸動了。

瞭解這些所有的感覺 只不過是來自於遺棄的創傷而已,且我們無法療愈自己感受不到與理解不了的事情,瞭解這兩點對我們非常有用。

對內在小孩而言,現在發生的是一個真實的被遺棄,實在無法把觸動的事件和感受的源頭加以分辨。當它發生時,也實在太具殺傷力而無法去感受它。雖然傷痛是現在被觸動的,但內在小孩似乎感受到與過去同樣強度的痛苦。慶幸的是,我們已經不是小孩,如今我們已經可以尋求資源,得到療愈。

如何面對我們內心深處,那些被遺棄的傷痛

② 接受恐懼和痛苦,並給予它們空間

當傷痛降臨時,我們越坦然面對它,就越容易穿越它。如果我們對生活的期望是不需要理會這些傷痛,反而是在自找麻煩。藉著關係的建立來逃避空虛也不會奏效,因為我們是借它來逃離自己。如果我們把排斥痛苦當成是生命的一部分,那會招致更多的痛苦而非療愈,但恐懼和痛苦發生時,也沒有內在空間可以穿越它們。這個情形在與愛人的關係中最為嚴重,

由於太過相信浪漫愛情,我們潛意識地相信,我們可以在愛人身上獲得小時候得不到的東西。

事實上,我們的深層深層意識卻有某種截然不同的想法。它希望我們得到自由,而得到自由的唯一方法,是穿越被遺棄、被剝奪和空虛的恐懼與苦痛。

在蜜月期裡,眼前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愛人也是所渴求的完美化身,然而,等到蜜月期一過,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失望。失望發生的面向 可能是親密關係的問題、是性的問題、無意識作祟的問題、才智匹配的問題、精神契合的問題…… 不可勝數。

真正麻煩的是,可能我們會有一段時間生活在否認或調適中,而心底深處卻在積累怨恨,這些怨恨會以各種間接方式表達,像是尖酸諷刺、評頭論足或是微妙的報復行動。

這樣一直下去,關係變得越來越令人難以忍受。我們發覺自己開始向朋友抱怨愛人的不是,或將怨恨用身體或情緒的暴力攻擊直接發洩出來。也許我們最終離開了這段關係,而且深信必須離開的原因,是因為那個人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

我們一直錯過機會去了解,每一段關係都可能以某種方式 喚起我們被遺棄和被剝奪的感受。沒有人可以填滿我們內在的空洞。有覺知地體驗這被遺棄和被剝奪的痛苦,正是能慢慢填補內在空洞的方法,並有助於接受自己的孤單。

通常,我們第一次體會到孤單時,往往體驗到的是被剝奪的感受。生活中的失望和挫折總是顯而易見,特別是在關係當中。存在的意義不是為了活著去滿足期望,而是讓自己自由,我們卻常常在頑固抵抗。親密關係帶來滋養,卻也帶來了痛苦。只有願意全然面對這個事實,才能在愛情生活中和諧,並且優雅地航行在生命的旅程中。療愈傷痛是通往深度自我的大門。除非被剝奪的傷痛獲得療愈,完全接受自己的孤單,否則我們將無法自由。瞭解這一點,有助於我們在傷口開啟時,不再如此抗拒。

如何面對我們內心深處,那些被遺棄的傷痛

③ 尋求外在支援

當傷口開啟時,極度的焦慮也會出現。有時候,灰暗的想法和寂寞感就如無底洞一般襲來,沒完沒了,我們還害怕自己會瘋掉或自殺。我們會陷入深深的沮喪,極度自責,徹底的否定和不信任感讓生活變成黑白。觸動的狀況越強烈,顯現的症狀就越嚴重。遇到這種關頭,我們可以冒險向外求助以獲得力量。

向外求助,並非期望有人可以結束這個苦痛,只是讓自己感覺不至於如此孤單。許多人在孤立中感受自己的苦痛,加深了我們一定要獨自面對苦痛的信念。這是一種孤單的假象,是退縮而非展開,是恐懼、不信任而非信任。

我們內在的聲音說:“當我承受這種痛苦時,沒有人能幫我。”或者,“我是一個負擔”之類的話。但是

有時候,療愈正是來自於受傷時能夠向外伸手求援。一旦我有勇氣向外求援時,大部分的恐懼就都消散了。

④ 運用靜心的一些幫助

有一個簡單的技巧,就是

花點時間坐下來並緩緩呼吸,這有助於發展內在覺知,明白痛苦期將會過去。

這個痛苦曾經來過,也已然渡過,這一次也一樣會過去!每渡過一關,下次就更容易。每次穿越了那個痛苦,我就更有力量,不會覺得這麼孤立,更有內在空間去感受,並和焦慮與痛苦同在。

如何面對我們內心深處,那些被遺棄的傷痛

從寂寞到單獨 ——

面對著大大小小被遺棄、被剝奪以及空虛的感覺,就是在面對著寂寞,面對著宇宙間孤獨的內在空間,沒有人保護、沒有人愛、沒有人關心,這是一個我們一點都不想進入的黑洞。當我正處在被遺棄的痛苦中時,我感受不到單獨的喜悅與自由,至少一開始時是沒有的。

我處於恐懼和痛苦中,並藉由反依賴巧妙地躲掉了這份痛苦。因為放手去愛會招致失落的痛苦,所以我封閉自己,以避免去體驗那樣的感覺,這樣比較安全。

但如此一來,我們就必須過著沒有愛的生活,痛苦仍會以某種方式傷害著我們。如果敢於穿越痛苦,痛苦就有可能被解除;相反地,如果逃避它,它會一直在我們的生活中徘徊不去。所以,沒有任何方式可以逃避得了愛的痛苦。

從根本上來說,我們內心都有一個深深的渴望:想被填補,想成為完整的。被遺棄以及被剝奪的痛苦,不過是打開了我們常常投射在愛人身上的深度渴望。沒有一位愛人能夠涵蓋或滿足這些渴望。這些渴望是生命本質中最深層的部分,因為我們都渴望回到源頭,而源頭正處於精神追求的核心,只是,我們卻錯把追求放在別人身上。

被遺棄的感覺觸動了這個渴望,我們常覺得這樣的渴望是令人害怕的寂寞,但其實,這樣的寂寞只是我們從開始感受寂寞,到最終享受單獨的轉變期,我們還能從中找回生命中的內在幸福和信任。但我們首先感受到的,不是廣博的愛,也不是生命的奧秘地帶和生命的目的,而是強烈、沉重且黑暗的浪潮。如果童年時不曾有過被遺棄的經歷,上述的情形也就不會發生。但因為我們都曾經遭遇過類似的經歷,所以不得不穿越這個轉變時期。

我們的寂寞感,其實來自於失去了內在靈性道路的浪漫和理想。

當傷痛來臨時,我們有如在壕溝中奮戰。它帶來傷痛,我們所有的意識無不想逃避它。而在願意去面對這些傷痛之前,我們會一直感受到痛苦、失望,以及希望和憤怒下產生的挫折。

生命歷程之所以無法深刻或幸福,是由於關係只是表面膚淺的,其實內在積累了一堆怨恨。但只要撤回投射在別人身上的期望,我們就能真誠地和對方分享——那些發現真相的心路歷程。在那之前,愛人並不只是朋友,他還是揹負著我們的投射 以期減輕自己痛苦的物件。

歡迎您的留言與分享~

圖片來自網路

愛與光 與我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