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莊士敦來到北京後,為何會成為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

文/徐永超

1919年,一位英國人來到紫禁城,作為帝師,擔任起了教導末代皇帝溥儀的任務。這位洋帝師的中文名字叫莊士敦。

莊士敦(1874-1938),原名雷奈爾德·約翰·弗萊明1874出生於英國愛丁堡,先後就讀於愛丁堡大學、牛津大學,期間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由於其優秀的漢語水平,1898年,他通過了英國政府的考試,以東方見習生的身份被派往香港。此後又出任輔政司助理、港督私人秘書等職位。1904年,又被派往當時英國的租借地威海衛,先後任政府秘書、正華務司和南區行政長官等要職。

英國人莊士敦來到北京後,為何會成為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

雖然莊士敦的職位一路升遷,但他卻無意仕途。他來到中國,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尋求神秘的博大的中國文化的真諦。所以踏上中國的土地後,他不僅給自己起了漢名莊士敦,還按照中國傳統給自己起字“志道”,不但悉心研讀儒釋道經典以及經史子集諸部;還遊歷了中國二十幾個省,遍訪名山大川和名剎古蹟,見識各地風土人情,與名僧大德探討佛理;甚至著書立說,極力為中國的傳統辯護。

經年累月的研究,讓莊士敦積累了深厚的漢學功底。1918年,經李鴻章次子李經邁推薦,莊士敦擔任起末代皇帝溥儀的英語老師。1919年2月,莊士敦來到紫禁城,拜謁了時年14歲的溥儀,從而開啟了自己終身難忘的帝師生涯。

英國人莊士敦來到北京後,為何會成為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

在紫禁城裡,莊士敦主要任務是教授溥儀英文,以及為他講解西方的歷史、生活和風俗。和大多數貪玩的少年一樣,溥儀非常討厭讀書,經常以生病為藉口不上學,老師們無可奈何,只好在他每天早晨起來後,由總管太監站在臥室外,把昨天學過的內容大聲誦讀給溥儀聽,好促使他記憶。

對於這個特殊的學生,莊士敦表現得非常有耐心,竭力激發他的學習興趣。有一次,他給溥儀帶來一些糖果,趁機講解起製作糖果的機器和化學方法。溥儀對此卻不感興趣,吃了幾塊糖後,跑到大檜柏樹下看起了螞蟻,莊士敦呆呆守著糖果盒,一直等到下課。還有一次,他拿來一張畫報,見溥儀來了興致,莊士敦藉機講解起來。但沒過一會,溥儀不耐煩了,拿出鼻菸壺把玩起來,莊士敦見狀,不聲不響的收起畫報,看著他玩鼻菸壺,一直等到下課。久而久之,溥儀瞭解到莊士敦的苦心,師生間的關係開始融洽起來,不但認真學起了英文,還對西方文化產生了嚮往之心。

英國人莊士敦來到北京後,為何會成為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

作為一名西方人,步入紫禁城的莊士敦,為這個古老皇宮帶來了新氣象。溥儀不但請這位“莊師傅”為自己起了個英文名“亨利”,還在他的影響之下穿起了西裝,戴起了眼睛,吃起了西餐,聽起了西洋音樂,打起了網球,騎上了腳踏車, 給宮裡裝上了電話,甚至剪掉了自己頭上的辮子。一次,莊士敦譏笑中國人腦後的辮子像豬尾巴,溥儀聽到後,當即剪掉了髮辮。得知此事的遺老遺少紛紛流淚嘆氣。

莊士敦已是他靈魂的一部分。他們談論的話題越來越廣泛。從莊士敦那裡,溥儀知道了中國當前的局勢,白話文運動,列強的政體國情,世界各地的風光,他的心已飛出紫禁城,有了去英國留學的打算。1922年,溥儀在大婚之日還特意賞賜莊士敦“一品頂戴”,莊士敦以此為榮,恭敬地戴上官帽、身披大臣朝服,拍了許多照片給英國的親戚好友。

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莊士敦回到威海衛。之後,回到英國,做起了大學教授。但莊士敦始終對中國念念不忘,於是寫下了回憶錄——-《紫禁城的黃昏》,一時間洛陽紙貴。

英國人莊士敦來到北京後,為何會成為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

偽滿洲國成立後,莊士敦在長春再次見到了曾經的皇帝學生。溥儀特意設下家宴招待,希望他留下。看到昔日寄予厚望的學生,如今已成為日本人的傀儡,莊士敦失望又痛心,婉拒了他的請求,回到英國,從此師生不復相見。

回國後,他用版稅在蘇格蘭買了個小島,上面升起清朝的龍旗。住所的陳列館裡,陳列著溥儀賞賜給他的朝服、頂戴、飾物。晚年莊士敦,只有深深的懷念。

1938年3月6日,莊士敦帶著些對中國無盡的思念離開人世,享年6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