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兒童“語遲”常見的三種原因

言語(speech)是以語音作為程式碼的語言行為,語言是人類在充分的語言環境刺激作用下特有的一種高階神經活動,是由語音、詞彙和語法構成的人際交流方式,也是智力的綜合體現。

語言是傳遞資訊的重要工具,是後天學習逐漸形成的。兒童語言首先是內化性的發育過程,再發展為聯結理解接受性的語言,最後出現外顯表達性的語言。

很多疾病都可表現為語言發育的落後,常見的有孤獨症譜系障礙、全面發育遲緩、發育性語言延遲三種。

引起兒童“語遲”常見的三種原因

1、孤獨症譜系障礙(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ASD)簡稱孤獨症,曾稱為自閉症,是一組由生物遺傳、社會環境等多要素相互作用下導致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在各種情景下持續存在的社會交往障礙及重複刻板的行為方式、興趣或活動範圍狹隘。

2020 年 3 月美國疾控與預防中心更新資料為 1/54。國內報道 ASD 的患病率為 3。51‰,男

女患病率 2。59:1。

依據社會交往障礙、重複的刻板行為程度和功能水平,病情可劃分程度有三級:需要支援(I 級)、需要較多的支援(Ⅱ級)、需要極大的支援(Ⅲ級),ASD 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多數預後不良,但研究發現ASD 兒童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早期識別、正確干預和教育可最大程度的改善其預後。

2、

全面發育遲緩(global development delay, GDD)是一種常見的嬰幼兒時期慢性神經系統疾病,發病率在 3%左右,2013 年 5 月 DSM-5 正式定義為專指5 歲以下,大運動或精細運動、語言、認知、社交和社會適應能力等能區中,存在至少 2 個能區未達到年齡水平相當的發育里程碑。

對全面發育遲緩也曾有不同的診斷,如智力落後(mental retardation, MR)、智力缺陷(mental deficiency, MD)等,我國之前多數診斷為精神發育遲滯或智力低下(mental retardation, MR)、腦發育不全(atelencephalia)等。5 歲以下兒童僅能根據其發育里程碑相應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時間程度判斷其發育遲緩,一般不直接診斷智力障礙。嬰幼兒早期的輕度發育落後並不一定將來存在持續的智力減低,一些輕度發育落後的兒童採取恰當的干預措施,可能進步到功能正常範圍而不符合 ID 的診斷標準。

3、

發育性語言延遲(developmental language delay, DLD)主要包括兩類:其一是“開口延遲”即除發聲表達延遲,其他方面無異常,也有稱為“單純性語言發育遲緩”;其二是特殊性語言損害(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SLI),指兒童的語言技能欠缺,開口說話及語言發育延遲,但無明顯病因,非言語智力正常、聽力正常,無情緒問題或明顯神經缺陷。

國外研究報道 2~3。5 歲兒童語言發育落後的比例約為 13。5%~17。5%。章依文等人對上海 10 個區的 8545 例 0~3 歲兒童語言調查報道:在24~29月齡的男女童語言發育的落後檢出率分別是16。2%和 15。2%,在 30~35 月齡時仍分別有 8。3%和 2。6%。

引起兒童“語遲”常見的三種原因

醫學科普,僅供參考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感謝閱讀,歡迎交流,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收藏、轉發。

每週更新內容主要為成人針灸推拿及兒童推拿為主!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