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被滅,高喊“糾糾老秦,共赴國難”的老秦人,為何沒來救國?

“糾糾老秦,共赴國難”

這句秦國老少爺們響噹噹的口號,源自於

《大秦帝國》

這劇優秀古裝劇。

老秦人前仆後繼衝擊魏武卒的情節,是整部劇最具淚點的場景之一。

不過,在感動之餘不禁令人疑惑,當年敢於為國獻身的老秦人,為什麼在秦朝滅亡之際,卻沒有絲毫動靜呢?

秦朝被滅,高喊“糾糾老秦,共赴國難”的老秦人,為何沒來救國?

想要回答這一問題,我們先要了解,“老秦人”究竟指的是什麼人。

老秦人其實是秦國本土居民的一種自稱,就和北京人自稱“老北京”一樣,是一種自我認同後的產物。

值得注意的是,也不是所有時期所有秦國人都能自稱“老秦人”的。

老秦人的概念,

起源於周朝建立初期,主要指那些跟隨秦國嬴姓先祖一起西遷至此的部族們。

當然了,隨著部族西遷至後來的秦地,這群人逐漸和當地人融合。

秦朝被滅,高喊“糾糾老秦,共赴國難”的老秦人,為何沒來救國?

到了戰國時期,老秦人這一稱呼所囊括的範圍已經發生了改變,除了原先贏族、孟族、西族、白族這些西遷族群外,還包括了不少在遷徙中逐漸融合的當地戎人。

作為秦國的“基本盤”,這一股力量在秦國四處征戰時,曾經立下汗馬功勞。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的耕戰國策,吸引了三晉地區一大批失地農民的加入。

這些逐漸加入的人口,也逐漸被當地老秦人同化吸收,等到秦國開始對六國發動滅國戰爭時,老秦人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集體。

秦朝被滅,高喊“糾糾老秦,共赴國難”的老秦人,為何沒來救國?

和剛剛被征服地區的六國人相比,老秦人已經習慣秦國的嚴刑峻法,對於秦國的耕戰之策也更為認同。

如果秦國的吞併速度再慢一點,有足夠的消化時間,那麼所謂的“老秦人”也會進一步擴充和發展。

可問題在於,秦國的擴張速度實在是太快了一些,許多地方雖然在地域上已經連線成一個整體,但是對於當地人而言,他們沒有對秦國的認同感,反而是帶著國仇家恨來看待秦國的佔領。

這樣一來,問題可就大條了,像韓、趙、魏還好,因為距離較近,秦國想要派遣軍隊鎮壓也非常容易。

而楚國的情況就嚴重了,從咸陽到雲夢,僅地圖上的直線距離,就超過一千五百公里,維繫對楚國故地的統治,成本太高了。

秦朝被滅,高喊“糾糾老秦,共赴國難”的老秦人,為何沒來救國?

另外,楚國本身就存在著不少世卿世襲的貴族制度殘餘,對於這些貴族而言,秦國不僅是侵略者,更是毀滅他們家族根基的寇仇。

正因如此,楚國覆滅後,楚地貴族們對秦國的反抗極為激烈。所謂“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讖語就是在這種條件下形成的。

像張良、項羽、劉邦這些秦國的反抗者們,無一例外都從楚地舉事,也與此有關。

《睡虎地秦簡》上就記載了許多楚人反抗的資訊,當時為了鎮壓楚地反抗,秦國在楚國舊地設定了不止一個規模龐大的武庫。

這也是為什麼陳勝吳廣起義之初還是斬木為兵,攻下陳城就鳥槍換炮,開始“披堅執銳”的原因。

秦朝被滅,高喊“糾糾老秦,共赴國難”的老秦人,為何沒來救國?

面對這些矛盾,秦國開始大規模抽調“故秦吏”,到楚地參與管理。

所謂的“故秦吏”

就是“老秦人”中選拔出來的,他們其實就是曾經為秦國征戰四方的秦國軍人,

常年的作戰也使得他們諳熟秦國法令。正因如此,他們才會被派到這裡來充當基層官吏。

說到這,大家可能就明白老秦人到底去哪了。

楚國只是六國中的一個代表,除了楚國外,其他新徵服地區也需要抽調大批官吏。

這種抽調對於老秦人來說,也有些吃不消了,既要充當兵源,又要抽調赴遠方為吏,等到秦國一統六國後,秦國最重要的基本盤已經被稀釋了數倍。

秦朝被滅,高喊“糾糾老秦,共赴國難”的老秦人,為何沒來救國?

更大的打擊還在後面,在秦朝滅亡時,以往日精銳秦兵為主的秦國主力還剩下最後兩支。

一支是蒙恬、扶蘇率領的雲中郡長城軍團,共計30萬人,負責防禦北方胡人的襲擾

這是老秦人最穩固的根基

這一支力量作為秦國最精銳的兵團,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但秦始皇死後,李斯、趙高秘不發喪,假傳秦始皇旨意逼迫公子扶蘇、將軍蒙恬自殺,另立胡亥繼位。為了防止長城軍團叛亂,胡亥等人下令將長城軍團歸王離統帥。

等到陳勝吳廣起義,天下大亂後,王離奉命率長城軍團平叛,圍攻趙王所守的鉅鹿城,最後這支軍團被項羽擊敗。

秦朝被滅,高喊“糾糾老秦,共赴國難”的老秦人,為何沒來救國?

除了長城軍團外,秦國的另一支主力——嶺南軍團,人數有50餘萬。

但這支大部分由六國地區人員組成的軍隊,對秦廷的忠誠度,可以說是相當得低。

趙佗掌控這支軍隊後,下令各關口軍隊據險自守,直接脫離了秦帝國的控制,隨後在嶺南建立起了“南越國”,國祚一直延續到漢武帝時期。

“糾糾老秦,共赴國難”,畢竟只是作者浪漫的虛構,而非真實。

在歷史上,老秦人作為秦國征服六國的重要力量,在秦末大起義之際受到了多次重創,尤其是長城軍團和嶺南軍團的損失,更是讓其未能挽救秦國的覆滅。

秦朝被滅,高喊“糾糾老秦,共赴國難”的老秦人,為何沒來救國?

不過,這並非老秦人的絕響。

劉邦佔領關中之際,蕭何搶先進入府庫蒐集了秦地法律、戶口、地利圖冊,這也使得劉邦可以呼叫關中的資源、人口。

可以說,劉邦之所以能擊敗項羽,老秦人也是關鍵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