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20年後,我們站在了千尋的起點

2020年,是《千與千尋》上映後的第20年。

20年前的世紀之交,宮崎駿推出了這部拿下奧斯卡最佳動畫的巔峰之作,初次邂逅千尋的我年僅13歲,當時電影給了我自認為感觸良多的記憶。成長的絢麗、真情的動人、貪婪的懲罰、夢想的美好,種種般般,令人回味無窮。

一晃時過境遷20年。

去年《千與千尋》在時隔多年後終於在中國大陸上映,走進電影院的,有的人回憶童年,也有的人慕名而至,多年積攢的粉絲瞬間爆發,創下了兩日票房過億,最終票房逼近5億的佳績。時光帶走了當年的少不更事,窗外的世界也變化得翻天覆地,當初懵懂看著動畫的我們成為了社會中隨波逐流的一員,年少的純真與美好不再。時至今日,我忽然想起多年前的那個夜晚,第一次看千尋故事的我,當時滿懷著的對美好畫面的沉迷,溫馨故事的引人入勝,可惜的是,這個故事的真諦從來不是當初看到的那般單純與美好,在跨越20年後的今天,當歷史與故事再次碰撞的時候,感悟的火花才悄然誕生。

20年後的今天,我們驀然發覺,此刻的自己,恰恰站在了千尋的起點上。

千尋神隱的啟示

影片的開始,十歲的千尋跟隨父母親拋棄了都市的繁華前往鄉下定居生活,車子原本行駛在前往國道21的路上,然後轉道走向了岔路,最終不慎迷路走入了迷失之境。迷失之境內,千尋的父母在未得允許的前提下,仗持著身上揣著的現金與信用卡便開始私自吃了供奉神靈的食物,從而變成了豬。

《千與千尋》:20年後,我們站在了千尋的起點

上個世紀90年代初,在經歷了經濟騰飛的短暫歡愉後,泡沫被刺破,日本社會瞬間陷入了嚴重的經濟衰退。隨後的十年,是奔向21世紀的十年,卻同時也是日本迷失的十年。無數日本中產階級多年積累的財富轉眼成空,經濟上升時期帶動買房投資的狂熱也成為了遍地哀鴻,無數像千尋父母一樣曾經在大城市追夢的中年人含淚放棄了城市的繁華,前往鄉村落戶。

曾經秉持著消費至上的日本年輕一代,信用卡與借貸消費帶來的便利瞬間化為了負債累累,無數年輕人因此揹負了看不到黑暗盡頭的人生。而成年人逐步變成如豬一樣的社畜,日復一日用機械式的麻木工作,換取在社會立足的資格。

《千與千尋》:20年後,我們站在了千尋的起點

這部動畫中看似生動奇趣的故事啟始,卻無一不是現實社會赤裸裸的寫照。

千尋生於日本經濟衰退的時代,是經濟倒退環境下的日本新生代,她們一出生就享受著父母的寵溺,享受著衣食無憂,環境造就了她們的無能、膽小、懦弱和無知,但幸運並不會永遠降臨,當日本經濟經歷了狂歡到悲鳴的墜落,父母變成了豬一樣的社畜,無數像千尋一樣溫室裡的花朵,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被推進了狂風暴雨,她們被迫揹負起了生活的重擔,一夜之間學會了成長。

異世界中的芸芸眾生

迷失之境,這個看似脫離現實,充滿鬼怪排斥人類的異世界,卻無一不是日本社會真實的縮影。這個世界的周圍滿布大海,正如位居太平洋中的島國日本,街道中來往的眾人面目虛無,恰似現實社會中機械麻木的“螺絲人”。而最中央的油屋(日文油也有湯的意思,影片將其解釋為湯屋澡堂,但同時油也隱含了其本意,也就是暗指石油)富麗堂皇,正隱喻著日本這個資源並不富裕的島國,以石油為代表的稀缺資源是國家經濟的命脈。

《千與千尋》:20年後,我們站在了千尋的起點

再進一步看,油屋這個大千世界裡,底層的勞工沒日沒夜辛苦勞作,對著稍微掌握點權力就張揚跋扈上級(象徵日本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點頭哈腰,對著眾神靈的客人(象徵日本上層社會階級人士)鞠躬盡瘁,卻只能得到很少的報酬(金子全都上交給了湯婆婆)。

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年過一年,他們變得貪慕虛榮、自私自利,拜金主義之風在人群中盛行,當無麵人撒出一把金子時,他們就能對他感恩戴德視作再生父母,然而金錢帶來的狂歡終究短暫,對金錢的貪婪也終將讓油屋裡的人們淪為無麵人的腹中餐(比喻貪得無厭的人終會反噬自身)。

而無麵人原本是社會的透明人(無面透明是社會眾多中底層人思想麻木的象徵),他們在機緣巧合之下進入了油屋(意指機緣巧合之下成為了社會中的暴發戶),然而物質的豐盈並不能填補精神世界的空虛,油屋就像是一個社會的大染缸,走進去的人往往被同化。

無麵人以為有了金錢就能滿足所有的願望,因此不斷丟擲金錢換來他並不需要的食物和享受(象徵日本社會暴發戶不斷用金錢收買他人的關注與目光),因此當千尋拒絕了他施捨的金子,他便因為金錢買不到千尋的感恩而勃然大怒。

《千與千尋》:20年後,我們站在了千尋的起點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是絕對自私的,比如願意幫助千尋的小玲(指代日本新一代打工人),她在被油屋同化的同時,身上仍保留著善良的意識不至於失去自我,她同情弱者,出手幫助千尋。但她對社會並不抱有希望,她日日期盼著跨越海洋到往彼岸繁華的城鎮,正如我們時不時聽到嘴裡常唸叨“我要有錢了就出國,開始新生活”的年輕人一樣,期盼以改變自己的立足之地來改變自己卑微的人生,從而從暗無天日的社畜生涯中得到解脫。

油屋的擁有者湯婆婆,在劇中她和錢婆婆都不止一次提到這個世界的有其一定的規則,在千尋的世界裡,這個規則大意可以總結為依靠契約,弱者的命運被強者掌握。這何嘗不是現實世界弱肉強食的寫照,掌握實質權力的湯婆婆,恰恰是掌控日本國家命運的美國的象徵。湯婆婆擁有強大的魔法(美國的高科技和軍隊世界領先),油屋上下所有人辛苦勞作(日本底層人社畜一樣工作),油屋的客人花銷著昂貴的資金享受服務(日本高層人士享受奢靡生活),腐爛的河神帶著散落的金子(以日本環境汙染為代價取得的經濟發展),然而最終所有人賺的錢全部落入了湯婆婆的口袋(二戰後日本石油資源基本被美國壟斷,美元霸權更是主宰日本金融),白日裡湯婆婆還化成鳥徘徊於天際(美軍常年在日本駐紮,美國國鳥是白頭海雕,配合湯婆婆白色的頭髮和黃色的長鼻子最為形象),確保這個世界永遠在她的掌控之下。

《千與千尋》:20年後,我們站在了千尋的起點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對湯婆婆的世界都心悅誠服,也有如同鍋爐爺爺(象徵日本老一代反對西化的保守主義者)一般堅守著這份土地,熱愛這份土地的人,他們收藏著四十年前的火車票(1960年日本爆發反美帝國主義的“文革”運動但遭到鎮壓),如今歷經了社會變遷的他們早已垂垂暮已,他們看透這個世界,比年輕人也有著更多的智慧,但已不再有激情去試圖改變這個世界的規則,只能任勞任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歷史的前進中等待著自己的消亡。

白龍的隱喻與象徵

日本地處太平洋島國,境內河川大大小小不計其數,河流是日本人精神與文化的象徵。在日本古籍中記載,眾神之父伊邪納岐在逃離黃泉國度之後,在河川邊梳洗身上的汙穢,河流洗過他的眼睛,誕生了天照與月讀兩位大神,而象徵光明的天照大神被奉為日本地位最高的神靈,日本世襲的天皇一族正是天照大神流傳在人間的神裔一脈。在日本,天皇被視作神的後裔,是日本人精神與文化不朽的象徵,這樣的傳承代代延續至今。

二戰後日本投降,日本國內效忠天皇唯命是從的軍國主義思想得到了嚴厲打壓,不過美國雖然控制了日本經濟和軍事,但仍保留了天皇的地位和制度,因此天皇就成為了美國在日本的代言人甚至傀儡。時至今日,日本天皇形式上的意義已大於實質的統治,日本人傳統的信仰也在時代的發展中被西方文化所更替。

白龍的故園是一條河川,經濟騰飛的時代帶起的炒房熱讓河川被填,上面也建起了房子,白龍被迫放棄了故地來到了異世界。白龍身為湯婆婆的弟子,在油屋的地位僅次於湯婆婆,依據湯婆婆的命令監管油屋眾人,雖然他時常目露兇光讓人害怕,但在千尋來到以後始終盡力保護千尋,而白龍身著的白色正是日本國旗底色,其名賑早見琥珀主被千尋稱為像是神靈的名字。在日本人世界觀之中,人間能被稱為神的只有一個家族,兩相比較之下,白龍的象徵意義不言而喻,當然通篇看下來如果認為白龍指代日本天皇似乎也狹義了些,筆者傾向於可以把白龍廣義理解為日本國家的代表。

白龍偷取了錢婆婆的印章(錢婆婆與湯婆婆為雙生姐妹,隱喻東亞圈,印章隱喻主權,偷取印章象徵主權侵略),從而被紙人追殺導致傷痕累累(戰敗後日本掏空家底向各被侵略國支付高額賠償,徹底壓垮了日本經濟),白龍不得已負傷逃進了湯婆婆的房間(日本經濟崩潰後不得已求助於美國,在美國的幫助下才重振了國家經濟),然而湯婆婆卻拋棄了

已無

用處的白龍(美國幫助日本的同時也掌控了日本國家命脈,天皇成為了被架空的傀儡,日本實質意義上成為了美國的殖民地),奄奄一息的白龍最終在千尋和河神丸子的幫助下逐漸恢復了力氣(象徵日本新生代的崛起和日本傳統文化精髓的迴歸才是日本崛起的動力,而並非一味屈從於西方)。千尋向錢婆婆道歉並歸還了印章,求得了原諒(唯有正視歷史、尊重他國主權方能得到原諒)。

《千與千尋》:20年後,我們站在了千尋的起點

經此一役白龍更為堅定了尋回自我的願望(日本要重振旗鼓,尋找屬於自己本源文化的未來),當然未來的道路仍舊漫長,湯婆婆仍舊是掌控這個世界法則的最高統領(美國依舊是世界第一強國,十年經濟衰退也證明日本無法對抗現在的美國),如果選擇不再屈從於湯婆婆面臨的可能是被大卸八塊的命運(該片上映時北約南聯盟戰爭陰影仍在,前南斯拉夫聯盟國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各種手段的侵略打壓中迎來了四分五裂的命運,宮崎駿或許認為,日本如果不受美國控制的崛起,也可能會面臨同樣命運)。但白龍已了悟一味在湯婆婆的麾下求全並不能帶來光明的未來,所以決定告訴不再做湯婆婆的弟子,一步步尋回回家的道路(日本決定不再依附美國,擺正自我並尋求讓國家再度強盛的未來)。

《千與千尋》:20年後,我們站在了千尋的起點

千尋的成長

千尋來到異世界,是身不由己的選擇,也是時代與大環境的無奈。但在這異世界中(無奈的大環境下),千尋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卻是她自己的選擇。她雖然膽小懦弱又無能,但她仍舊做出了堅定的選擇:努力工作,保持自我,然後設法把父母一起救出來。

《千與千尋》:20年後,我們站在了千尋的起點

異世界中,湯婆婆會奪走每個人的名字,遺忘了名字就遺忘了回家的路,說想回家也會被湯婆婆殺掉(美國不允許日本走回頭路,不允許日本人擁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要全面接受西方文化價值觀),而千尋只是這世界中最弱小的一員,她沒有如湯婆婆強大的魔法,完成自己逃出異世界的夢想似乎希望渺茫。

然而這個過程雖然有辛苦,有艱難,但心懷夢想,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與堅持,最終換來的一定是徹悟與光明。到底怎樣才能到達夢想的彼岸,白龍給予了第一個答案,好好記住名字(日本新生代要有自我的志向和堅持,萬不可如大眾隨波逐流),然後努力朝前走,不要忘記回家的路(新生代不僅要努力向前,更不要忘記自己為何而努力)。

過去發生的事情不會消失,只是想不起而已。如何走出迷失之境,錢婆婆則給予了進一步回答,不要忘記自身的根源(日本人不該忘記自己的本源和文化),要做出美麗的護身符(保護國家立足於世)依賴的不是魔法,而是大家共同的努力(強大的軍事和科技並不等同於駕馭一切,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強盛是和千尋一樣的無數日本新生代認同本源與文化,齊心協力才能達到的結果)。

當然湯婆婆也從她的立場給予了最後的警醒,希望與未來不會被任何人賜予,一定是自己努力追尋的結果。要離開異世界的千尋,依照和湯婆婆的約定要從眾豬之中認出父母,但最後千尋堅定搖了搖頭道自己的父母並不在這裡。對於日本新生代而言,未來的道路並不是誰給予的選擇,也不是遵循既定規章前行,未來是千尋一樣的新生代共同努力創造的新的道路,唯有打破常規與界限,方能走向光明。

《千與千尋》:20年後,我們站在了千尋的起點

故事的最後,要走出迷失之境的千尋與白龍依依惜別,白龍究竟何去何從?昔年看似留白的懸念在時隔二十年後我終於找到了解答。白龍為何不能與千尋一起離開迷失之境?因為如今的日本暫無法改變迷失的現狀,要讓國家走出迷失獲得新生,答案正在千尋身上。

迷失之境的種種經歷,白龍已然從千尋身上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宮崎駿用千尋的故事,叩問著國家與民族的未來,他期盼看到日本新生代如千尋一樣成長,而當如千尋一樣的新生代不再自我迷惘,徘徊不前,勇於懷著目標和理想堅定向前之時,就必定能在時光的盡頭帶來國家與民族的新生。而那個時刻,就是白龍離開迷失之境的時刻,也是千尋與白龍真正的重逢時刻。

20年前的我們,沒能看懂《千與千尋》的真諦,是歷史的火花尚未帶來思想的碰撞。但20年後的今天,千尋世界中種種一切似乎都能在身邊找到若有若無的影子,弱肉強食的冰冷規則,新生代被頻頻嘲諷無能,人心浮躁的現實社會,有人嚮往著世外的天國花園,也有人默默紮根故土辛勤耕耘,其實我們此刻的世界,何嘗不是那異世界的另一種縮影,而此刻的我們,不也正站在千尋的起點,徘徊在命運的路口嗎?

究竟是懷揣夢想,堅定自我,還是隨波逐流,碌碌一生?

也許千尋最後主題曲的歌詞已給予了答案:無需探求海的另一方,因為光輝早就在這裡,在我這裡找到了。

縱然只是萬千眾生的一員,卻也莫忘:國家與民族的命運,正是掌握在千千萬萬和我們一樣渺小的人手中,水以萬千匯成海,樹以萬千榮成林,人以萬千組成國。

願天下的孩子,都能如千尋一樣,莫自卑、莫自棄,心懷理想,勇往向前。

你若開朗,所到之處,即是光明。

你若堅強,所行之路,即是方向。

我們自己手中創造的,才是這個國度,真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