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笑星半壁江山將齊聚東藝 和觀眾一起 “鬧”元宵

原標題:滬上笑星半壁江山將齊聚東藝 和觀眾一起 “鬧”元宵

滬上笑星半壁江山將齊聚東藝 和觀眾一起 “鬧”元宵

圖片說明:歡樂元宵曲藝晚會。(東藝供圖)

東方網記者桑怡2月21日報道:俗話說,過了十五才算年。為了給上海本地和就地過年的朋友們獻上牛年春節最後一道最具上海本土文化特色的“海派年味”大餐,滬上笑星半壁江山將齊聚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元宵佳節之際,東藝和上海獨腳戲藝術傳承中心在這個特別的節日精心策劃了一臺歡樂元宵曲藝晚會,陪伴滬上觀眾一起歡歡喜喜鬧元宵!

共同守護海派文化歡樂笑鬧還原純正上海年味

在海派文化的薰陶下,上海擁有了與眾不同的“海派年味”,讓一代又一代上海人魂牽夢縈。“上海女兒”、著名作家程乃珊在《海派年俗》一文中的寥寥幾句,讓老上海的年味躍然紙上,女子穿旗袍,先生著中裝,“如是花團錦簇煞是好看”,收送年禮都是“慎重且早早計劃好的”……除了吃穿用度,各種各樣的民俗文化活動也必不可少。滬劇、上海說唱、浦東說書、獨腳戲、滑稽戲……都是獨屬於上海的“壓箱底年貨”,若不在春節期間品賞一二,那不可不說是一大憾事。

王汝剛曾說,“海派文化、地方語種、滑稽藝術等都是在上海這座城市裡歷經歲月孕育、沉澱和成長起來的,作為上海人應當格外珍惜和愛護”。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每個人都有義務傳承和發展這上天給予的獨一無二的饋贈。也只有這樣,許多人尋尋覓覓、難以割捨的“海派年味”才會更加濃烈長久。

元宵佳節之際,“海派年味”再飄濃香,王汝剛、潘前衛、曹雄、錢懿、陳靚、陳國慶、陶德興、薛文斌等等海派藝術家將紛紛來到東藝獻寶獻藝,陪滬上觀眾一起“鬧”元宵。整場元宵晚會既有諸多傳統經典的滑稽戲段子和根據時代弄潮兒創編的新段子都將一一亮相,保證令觀眾們捧腹大笑。王汝剛和曾懿的《新請保姆》、陳靚和潘前衛的《武松打虎》、陳國慶《恭喜發財》、錢懿和陶德興的《包裝》等等的經典之作都能在這臺元宵晚會上再見風采。而其他節目諸如《點贊上海》、《阿拉上海人》、《回眸40》等別具當下風味。

2月26、27日,上海的滑稽戲演員保持初心,用最傳統、最真誠的形式,讓你近距離在舞臺上感受海派文化別樣風采的同時,還原出一個最濃油赤醬、最地道醇厚的上海年味!

上海滑稽戲演員初心依舊堅守舞臺傳遞快樂

近日,有許多網友紛紛抒發對沒有在各大春節聯歡節目中欣賞到上海海派文化劇種的遺憾。無論是滬劇、上海說唱、浦東說書、獨腳戲、滑稽戲,都沒有在今年東方衛視的春晚裡出現。小時候上海過年,開啟電視電臺都是上海話和江浙方言唱滑稽,現在卻幾乎無法看到。上海的滑稽戲去哪兒了?

滑稽戲作為海派文化的一種承載,幾十年來留給上海人太多美好記憶,讓人在戲謔打鬧中捧腹大笑。但這幾年銀屏前的滑稽戲甚少露面,與電視節目中的喜劇、綜藝風風火火的狀況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人們在線上看脫口秀、聽相聲,卻很少有人還能想得起去看看滑稽戲演員們“出噱頭”。再加上越來越多年輕人已經聽不懂上海話,滑稽戲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演出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觀眾的需求日趨多元讓滑稽戲的市場越來越小。有輿論稱,如今最常見到滑稽戲演員們的地方倒是在市百一店和光大會展中心,伴隨我們長大的滑稽戲真的看不到了嗎?

事實上近年來,滑稽戲演員們依舊不斷在舞臺上給觀眾帶來笑聲,在歷年東方名家名劇月的舞臺上,經典滑稽戲劇目劇目《七十二家房客》《皇帝勿急急太監》到《上海的聲音》《老樹新花傳統滑稽戲節目薈萃》等等,每每都是票房火爆。如今,滑稽戲的亮相儘管不那麼多,但每次登臺必然十分亮眼。這些都離不開上海滑稽戲人的堅守初心,不停創作併為上海觀眾帶來更有新意的滑稽戲作品,他們在舞臺上的豐富精彩也應該被更多人看見、被更多人支援。正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獨腳戲”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上海獨腳戲藝術傳承中心黨委書記兼主任、著名笑星王汝剛所說,我們應該“繼承、保護、堅持和傳播屬於本地的文化,多講上海話,熱愛海派文化”。(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