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城、楊子珊演繹的電影《天亮之前》,有別樣的悽美

最近看了一些去年和近期熱播的影片,有的寡淡如水,有的不知所云,心裡就想,現在,票房收入越來越高,可想看到一部好的電影咋就這麼難呢?

在三月三的午後,在安靜地辦公室裡,我靜靜地看完《天亮之前》這部電影,卻覺得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在洶湧,以至於影片已經播放完很久了,我還沉浸其中沒有走出來。

首先感覺故事的構思很好,特別是收尾,完全在意料之外,又巧妙地彌補了前面劇情的不合情理之處。

觀看的過程中,我一直對女主茉茉(楊子珊飾)對男主高野(郭富城飾)的感情覺得有些突兀,短短的一夜之間、一面之後就會有那麼大的信任、那麼深的情義還有那麼大的默契和那麼大的縱容,就是有些不合情理。

雖說有一見鍾情之說,但對一個風塵女子來說,絕不是因為一部影片、一個夢想的影響那麼簡單。

茉茉陪著高野有兩次奮不顧身的捨生忘死,一次是蒙面開車,一次是一起喝下一瓶安眠藥,這種可以為對方去死、陪對方一起死的感情珍貴到稀有。

直到影片即將結束,才知道茉茉身患絕症只有半年的生命,才知道高野的妻子曾經救過茉茉,才知道茉茉替雨晴給獄中的高野寫信而高野的回信成了茉茉活下去的心理支撐。

故事講到這裡,峰迴路轉,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這個結局雖不是大圓滿,但對故事來說卻堪稱完美,也有一種讓人心疼不已的悽美在。

郭富城、楊子珊演繹的電影《天亮之前》,有別樣的悽美

總體感覺這似乎是個悲劇,畢竟劇中有著美好心靈的兩位女人都離世了,兩座墓連續在影片結束前出現,確實有一種極強的衝擊心靈的作用,讓人頓生人生無常的唏噓。

墓碑上所書的“音容宛在”也好,“彤管流芳”也罷,似乎都昭示著命運的不可捉摸。

雨晴救了茉茉,難道真的就註定了茉茉要在離世的半年前再去救高野嗎?宿命真的是冥冥中存在且不可抗拒的嗎?雨晴見高野的最後一面是茉茉見高野的第一面,就預示了三人糾纏不清的命運糾葛嗎?

故事在悲慼之中又注入了生機,只要活著,就有希望。雨晴走了,可她活在高野和女兒的思念中,茉茉走了,雖然她活著的一生也沒有實現她被一個男人深愛的願望,可死後,她卻會在高野的一生中微笑,這也許是命運給她的一個補償吧。

想起茉茉的那句話,總覺得有道不盡的辛酸之意:“對你來說,也許只是一個晚上,對我,卻是一生。”想起茉茉其短暫悲慘的一生,能有這樣一個夜晚,多少也會有一絲欣慰之意。

整個故事情節緊湊、高潮不斷、迂迴婉轉,我是由衷歎服。

郭富城、楊子珊演繹的電影《天亮之前》,有別樣的悽美

其次是感覺影片中的感情真摯。影片中有夫妻之情、父女之情、男女之情、家人之情。

雨晴是浪蕩公子哥高野的妻子,想來高野一開始對這個父母硬塞來的妻子並不會有太多的感情,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善解人意、時時處處為高野著想的雨晴終於贏得了浪子高野的愛。

正如高野自己所說的,這種愛,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是雨晴的繞指柔感化的結果。我也不敢說這種愛到底好不好,只能說,這也是愛情的一種方式吧。

影片中的父女之情也很真實,我說的是真實,不是感人。高野絕不是個稱職的父親,他把家業敗光,把女兒交由姨媽寄養,自己墮落為一個負債累累的爛賭徒。

這樣的父親,沒有給予女兒應有的照顧,更談不上對女兒的責任和擔當,可以說,女兒被抓的遭遇就是其父高野一手造成的。

高野的選擇在情理之中,他願意用自己的命換女兒的命。高野的選擇,是一個正常的父親做出的正常的選擇,可是,真因為尋常,才愈加顯得父母之愛的偉大。

在生死的選擇面前,捨己為女,悲壯之餘,又是那麼自然,除卻父母,這世間,又有誰會毫不猶豫的如此?

郭富城、楊子珊演繹的電影《天亮之前》,有別樣的悽美

片中的男女之情就複雜了些。妓女茉茉多次輕生,生無可戀,沒有活下去的動力。她在延續雨晴對高野的感情的過程中找到了寄託,似乎也對高野產生了好感。

這種感情有些錯亂,也有些錯位,再加上她那個始終橫亙在心的找一個深愛自己的人的願望,就讓這份感情增加了些夢幻般的美麗。

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也許真的是一種奢望!影片結束前的那句:我多希望在十八歲時遇到你,似一聲長長的嘆息,如刺般紮在觀眾的心裡,其激起的共鳴似漣漪般久久擴散。

除了夫妻、父女,影片中還涉及到家人之情。一場空難,讓富家公子在繼承了鉅額財產的同時,卻失去了活著的方向,就在賭博之中尋找那一份虛妄的刺激來支撐,以至於家業敗盡,混得慘淡無比。

《天亮之前》這個名字也好,黑夜的相遇,是一場夢還是真實?黑夜過去了,天亮之後,生活是否會燦爛?

即便黑夜裡的經歷是一場夢,天亮之後的陽光,難道會將這夢融化的了無痕跡?逝者已矣,活著的人,又會選擇怎樣的生活,還是一直活在記憶裡?影片沒有給出答案。

也許,生活會給出每個人不同的答案吧。

作者靜塘:好讀書,喜讀史,善談人生、聊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