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罵人,這是事實,學會說人話很重要

今天週一,隔壁小學操場上,升旗儀式慣例舉行。有個三年級孩子的發言吸引了我的注意,他的發言主題是呼籲大家避免夏季溺水的。

從頭到尾,他的發言都很官方,很冠冕堂皇。你聽不到一句來自孩子切實的聲音,一聽就知道發言報告來自老師或者家長的手筆。這很能理解,畢竟孩子能夠代表全校同學發言,無論是對於班主任還是對於家長,感覺都是一種自豪和榮耀,這樣的好機會,一定要打造出最符合標準的發言稿了。

只是大家都忘了,讓孩子上臺當著全校師生的面發言的目的是什麼?難道僅僅是走走過場?如果不是,那發言稿就得以受眾群的心理為導向,發出讓他們聽到後有所警覺,或者知道自己該如何做的發言稿,而不是在臺上背背臺詞,發言者是發言者,聽眾還是聽眾,發言結束了,發言者和聽眾之間不產生一絲的共振和心理交流。

這不是罵人,這是事實,學會說人話很重要

第二位發言者是校領導,他的發言當然是強調紀律的多。如果不是我留意了孩子的發言,我就不會發現領導的發言,原來強調紀律只是為了“我管理學校的方便,你們都做配合者就行了。”強調的每一條,都看不到對孩子的關心和呵護,而只是一味強調同學們一定要做、要聽從。這和培養奴隸沒啥不同!

我說大家都不會說人話了,不是想罵人。因為如果我們知道說人話,我們就會關注並尊重聽話的物件,我們就會知道,我們為啥說話、說什麼話、以什麼方式說話,才能在說者和聽者之間建立信任和同頻的場,讓話語變得活潑有生機,能有效到達對方的心那裡去。而不是讓一個孩子冠冕堂皇地講著大人想講的話,擾亂孩子和孩子之間天然互通的氛圍。而領導只講自己想講的話,不管孩子們愛聽不愛聽。

這不是罵人,這是事實,學會說人話很重要

類似這樣的情況很多,從家庭,到單位,到陌生人之間,大部分人都存在這種現象: 說話從自我出發的多,從標準出發的多,從形式出發的多,從情緒出發的多,而忽略最後想要達成的結果,是否盡如人意?

要學會說話,就得讓話從心裡流出來,流到對方心裡去。心和心之間動了,交流才能真正的發生。

學會說人話,是說話者對聽話者的基本禮儀和尊重。

這不是罵人,這是事實,學會說人話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