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女人懷春,男人悲秋”呢?

一年四季,二十四個節氣,季節的變遷似乎很容易牽動人的情緒,那古人說“女人懷春,男人悲秋”是否有道理呢?

一、女人懷春

春天是一個萬物生長的季節,也是一個適合繁殖的季節。

為何“女人懷春,男人悲秋”呢?

女性的心思情感細膩,受外界四季變幻的影響就更大了。

對於古代的女性來說,有一個對自己好的夫君和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所以她們到了春天這個時候,就會萌發出對愛情的期待,想找到另外一半,共同結婚生子。

《詩經》有云: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野外有一頭死獐子躺在那裡,要用白茅慢慢地把它包起來。

有那麼一位少女春心萌動,男子把包起來的獐子送給她。

獐子是古代求親必備的聘禮之一,所以這一首詩歌其實謳歌了男女之間純潔美好的愛情。

為何“女人懷春,男人悲秋”呢?

其實到了春天,不僅僅是女子想談戀愛,連男子都會有蠢蠢欲動的心情,畢竟春天可是一個美好的季節。

二、男人悲秋

相對於春天的萬物生長,秋天可就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也是一個枝葉凋零的季節。

相對於抱得美人歸,男人更在乎建功立業。

如果到秋天了還是一事無成,孤家寡人,那就會感覺慘淡落寞了。

所以男性到了秋天會更容易傷感。

杜甫的《登高》正是表達了詩人秋天傷懷之感: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看著蕭瑟的秋景,悲傷滿懷,常年漂泊在異鄉為客,這一生疾病纏身,一人獨上高臺。

為何“女人懷春,男人悲秋”呢?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也同樣描寫了蕭瑟落寞的秋天景緻: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夕陽西下的秋天傍晚,路邊枯死的藤蔓纏繞著老樹,烏鴉發出嘶啞的叫聲,河流上的橋邊有一戶炊煙裊裊的人家,古樸的道路,一匹瘦馬正頂著西風艱難前行。

夜色昏暗,孤獨的旅客獨自漂泊在異鄉。

所以男性總是很容易對秋天落寞的景緻,抒發自己的愁緒。

為何“女人懷春,男人悲秋”呢?

其實無論懷春還是悲秋,都是一種情緒病,現代社會壓力大,各種情緒病的發病率都不低。

有研究表明,在春天的時候抑鬱症就比較容易復發,可見季節對情緒病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為何“女人懷春,男人悲秋”呢?

所以,無論是春天還是秋天,大家都應該平衡飲食、規律鍛鍊,要有充足的睡眠,這樣才能更好地預防各種情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