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寒食》要以前二句為主

《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我認為今人讀任何一首古詩都必須要去了解詩作者當時的時代背景的,否則就沒有辦法更深的瞭解古詩的寓意和作者的思想。

韓翃,河南南陽人,生卒不詳,天寶十三年(754年)進士及第。建中(780—783)初,德宗皇帝賞識其才,任駕部郎中,擔任起草詔令的中書舍人,成了皇帝的近臣。其朝有兩個韓翃,另一個為江淮刺史,大臣問選誰?皇帝說要寫“春城無處不飛花“那個。可見當時這首詩的知名度。從當朝皇帝到一般朝士,都極喜誦此詩,歷來評價很高。

讀《寒食》要以前二句為主

從史料的時間分晰,我們可以知曉這首詩是韓翃在入朝為官之前所作。正時唐朝天寶戰爭失敗之後,宦官受寵,忠臣良士受打壓排擠而遠離朝庭。連年的戰爭和失敗已使很多文人和百姓已產生厭戰和恐怖的情緒,“慣聽梨園歌管聲,不識旗槍與刀箭“。

韓翃為“大曆十才子”之一。存世詩作有一百七十多首,其中以送行贈別的詩句就有一百二十首。其詩善寫離人旅途景色,節奏琅然,但乏情思,亦無深致。筆法輕巧,寫景別緻。正類如高爾基所說那樣“優秀的文學作品形象大於思想”。

寒食,又稱寒食節,清明節的第二天,節日當天以食冷食,嚴禁生火。後晉時期為紀念晉國名仕介子推,寒食與清時合二為一,成為緬懷古人的節日。

詩人以寒食為題,可見此詩在清明節這天所作。前兩句,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描繪了一幅寒食節這天長安城內濃郁的春色美景,柳絮花隨風滿城飛舞,御宮苑的楊柳在春風吹拂下的搖擺姿態。飛花與柳斜正是這種二句詩的點睛妙筆之作,非常形象地描述出了這一自然現象。讓人記憶深刻, 一下子把讀者代入一派生機盎然的春天裡。可是這麼美的景色卻又是在這樣的節日裡出現,卻又不得不說是作者構思之巧,極具諷刺之意味。

讀《寒食》要以前二句為主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後兩句寫實的成分具多,本為禁火節,但皇宮裡在日暮時節已開始在忙碌著傳燭遞火,顯示出皇權的豪貴尊榮,非他人可望。輕煙散入五侯家,而不是百姓家,其寓意更是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