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玩家》:何為失控?自由何在?

導言:電影作為我們透視社會現實的一面稜鏡,不能僅僅沉湎於娛樂至死時代下的快餐式消費,而應以更嚴肅的態度、更深刻的視角提供更豐富的內容,為習慣於填鴨式接受的受眾提供一個反思的契機: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人的本質性存在究竟何在?電影《失控玩家》主人公蓋是真的失控於遊戲程式碼之外並獲得了真正的自由嘛?

原名為“Free Guy”的電影以《失控玩家》的譯名於近期在影院上線。故事講述了爆款遊戲“自由城”(Free City)中一位名叫蓋(Guy)的遊戲NPC(非遊戲玩家)因為愛情而獲得意識覺醒,成為其創作者口中的有自主意識的AI生命。這部以遊戲模式為載體,延續美國電影一如既往的英雄配美人的經典模式,外加俏皮搞笑的幽默段子以及酷炫爆炸的視覺衝擊鏡頭,獲得了大量觀眾的好評。然而,我們有必要基於這部電影所敘述的故事本身,嚴肅地反思這樣一個問題:何為失控?正如其電影英文名所示,作為獲得自我意識的NPC角色,蓋是否獲得真正的自由?

蓋每天都經歷著相同的故事情節:早晨起床對魚缸裡的小金魚問好,換上藍色襯衫,買一杯咖啡,在上班路上遇到尋找丟失貓咪的老奶奶,且其上班的銀行每天都發生一場搶劫……蓋雖然對這些情節有潛意識層面的熟悉性,但卻未曾懷疑過自己是否真實,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是否真實。直到有一天,他在街頭遇到了自己的夢中情人“燃燒瓶女孩”,這讓他的內心產生一股衝動,一股靠近自己夢中女神的衝動,於是,在一如既往的搶劫情節中,他奪取了遊戲玩家的眼鏡並找到了女主米莉(遊戲名為“燃燒瓶女孩”),且仍舊是以能更靠近女神的目的而超速升級。此後,女主米莉在現實生活的世界中發現自己和鍵盤(Keys)所研發的原創遊戲以及人工智慧引擎被抄襲盜用的證據仍舊留存於“自由城”內,並在Keys的提示下認識到蓋是擁有自主意識的人工智慧生命,米莉為拿到證據而選擇將“自由城之一切包括蓋在內都是虛假的”這一真相告訴蓋。在經歷一番與大反派安託萬的可可謂“十分輕鬆”的對抗後,蓋引導自由城內其他獲得自主意識的遊戲角色贏得勝利,生活在沒有槍擊、搶劫的美好伊甸園中,當然這所烏托邦也是由程式設計師以程式碼的形式加以建立和維繫的。

我們可以從以上故事情節中發現,故事主人公蓋自始至終的原動力在於對於夢中女神的衝動與嚮往,但這一份愛情的衝動卻是由現實生活中的Keys編寫的程式碼早已決定的,以及電影結尾蓋將自身降格為一封Keys向米莉表達愛意的電子情書並作出紳士的讓步,這完全是從人的視角出發的單純且幼稚的大團圓結局。一方面,蓋從故事伊始對夢中女神的靠近以及最終的對自身的程式碼本質的不自覺認同,都表明了他其實自始至終、徹頭徹尾地都只是被規定的東西,而決定他的行為的——是由程式設計師敲下的一行行程式碼,所以從這一意義上,他始終是一個處於編碼牢籠中、被編碼所規制的無生命物,更談不上具有自主意識。另一方面,我們可以說,《失控玩家》的敘事框架借鑑了《楚門的世界》中楚門的自我意識的覺醒,以及《駭客帝國》中尼奧對現實生活產生的懷疑,但《失控玩家》卻在眾多速食性流行文化元素的雜糅中變得不倫不類,大反派安託尼雖能說出“金錢也只是數字”這樣的清醒話語,卻仍舊限於資本逐利之中,女主米莉以及Keys對於人工智慧的態度過於理想化,未曾構想過《西部的世界》中機器人意識覺醒並反抗人類的可能景象。總而言之,這部影片對資本主義以及人工智慧的批判只是海面之上的冰山一角,因此影片末尾的遊戲烏托邦也只能是烏托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