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齊放的“會員制”

百家齊放的“會員制”

本文共計4383字,會員制解決不了流量的問題。

“流量瓶頸,

會員制增長模式似乎成了C端業務新的增長突破口”。

根據新浪財經12月20日報道,從蘇寧電商到家庭卡,到蘇寧紅孩子和露樂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眾多跡象表明,蘇寧正在360度強強聯手試水會員制新模式。

新消費行業會員制模式跑道似乎正在加速發展

,從2018年的淘寶的88VIP卡開始,斑馬會員,餓了麼星選,雲集的IPO,“上海好市多的開業”,經過頭部諮詢公司得知資料分析資料表明,中國在資本在加速驗證會員制模式,

巨頭正在透過會員制形式尋找自身的二次增長。

平臺走向會員制經濟的3個相同的屬性:

一:使用者個性化多樣需求的驅動

二:圈層化,身份價值的肯定

三:體驗更多優惠服務和權益

“會員制”模式並不陌生,從誕生到發展,從國內到國外,從線上到線下,

似乎會員制隨著時代的發展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和特徵,

而這些特徵被稱之為

“會員制經濟”

百家齊放的“會員制”

01 “電商會員制發展史”

“中國電商6年

會員制的發展變遷”

會員制的上游是“供應鏈”“品牌”

,中間透過中臺服務,商品促銷,品牌營銷,資訊流廣告,明星站臺等方式,

吸引使用者的基礎上“服務使用者”

,然後隨著時代發展,平臺在為C端使用者

提供普通服務的基礎上增長”個性化定製“”需求滿足“等

根據億歐智庫2019年報道指出

最早的”會員制經濟“其實是”門檻性會員“,即原生會員,

起源於美國的1954年

,一家為SOl price的公司創立了會員制倉儲超市,命名為:

”Fedmart"

,標誌著推動

美國會員制倉儲型超市壯大發展的先鋒。

而在

1963年,1976年,1983年,這30年之內

,分別有

“麥德龍”“COSTO”“山姆會員“

相繼而出,據資料記載,

這種門檻性會員店在當時的發展模式,其實本質是貧富劃分,消費分層的一種表現,

一部分中產階級豐厚的財力,頻繁的復購率,以及蓬勃的慾望支撐起了三大巨頭的發展。

1996年山姆會員落地中國深圳,同年(麥德龍)在上海開設第一家現購自運批發商場,1997年中國第一家”普爾斯特“會員店北京開業,2005年,Amazon在美國市場推出Prime會員,成為綜合電商平臺付費制的領跑者。

百家齊放的“會員制”

2014年底,

中國零售企業開始探索本土化付費制會員模式,

2015年10月,

京東推出PLUS會員,成為”會員制“的嚐鮮者

2015年底,訂閱制電商開始玩”會員制發展“,

同年,

肖尚略先生的雲集出現

主打社交電商+會員分銷模式

2016年,

唯品會推出“超級VIP”,

2017年,

網易考拉推出“黑卡會員”

同年7月,

貝貝網戰略升級貝店“會員制+社交電商”

同年11月,

每日優鮮推出”優享會員“

同年12月

,蘇寧易購推出”SUPER會員“

2018年開年,

網易嚴選推出超級會員

,同年1月,由嚴海峰帶隊的專注會員制消費”

小黑魚

“上線,同年

7月小紅書推出小紅卡會員

,同年

巨頭”阿里“進入戰場

,推出88VIP卡,橫掃行業。

從時間維度來看,中國的會員制經濟在

短短6年的時間內百花齊放

,結合實體零售的付費會員發展,從整體趨勢分析得出結論,

中國市場目前還是處於“早期階段”,

屬於搭建基層設施“供應鏈”“技術中臺”“大資料分析CRM”,

屬於“各掃門前雪”,除了頭部巨頭的出現,二梯隊玩家的故事可能還可以講的更長,就是看怎麼定義邊界。

判斷認為每個平臺目前屬於搭建自身商業模式閉環,下一波5年發展,從單打獨鬥到開放生態,再到賦能體系,平臺與平臺之間,

會員制將會“權益打通”“共享式會員制”將會普遍,平臺也會從流量增長到各玩家聯盟互洗。

百家齊放的“會員制”

02 “會員制模式演變”

“會員制的發展

以及相關形態的演變”

結合市場主流的發展分析,中國目前一共有5

種會員制的模式

,分別為

:導購系分銷制會員模式,訂閱式會員制,預付費模式,積分體系激勵式,增值服務式這幾種形態。

一.分銷會員制模式

雲集屬於早起做社交+分銷創新模式的頭部玩家,在2019年已經處於IPO階段,同類玩家有,“貝店”“愛庫存”“斑馬會員“”每日一淘“等平臺,使用者透過購買商城的會員,得到一個分銷禮包的同時,可以享受”分享獲得佣金“的權益,這類模式可以藉助社交打造”會員制“平臺。

使用者群體主要以全職寶媽,微商,自媒體和自由職業者,二三線下城為主

,使用者有較多的閒暇時間,基於自己的人脈網路,分享商品資訊,向熟人推銷相應商品,來幫助初創零售品牌獲得口碑式營銷,

讓顧客推廣”會員”或者銷售商品,即可享受自用能省錢。

分享能得到利益的行為,模式多半存在於設定多級,目前已經步入正規化階段,經過法規許可,已經壓縮至二級居多。

前期多半以增長為主,中期打造平臺爆款,深耕供應鏈來拓展平臺流量,到後期就要求平臺精細化運營

,提高供應鏈能力,平臺品牌力,目前看來,很多平臺往往

忽略了後期的維護,加上市場的變化,而顯得有些乏力。

另一種導購系平臺偏輕運營,主要以優惠券+自營供應鏈為主,使用者在頭部平臺購物,可以將商品連結複製到導購系平臺,下單即可獲得相關的優惠,同時也可以分銷優惠券。

二.訂閱式會員制

奈飛是典型的訂閱式會員制模式

,Netflix98%的收入來自於會員,國內的平臺”愛奇藝“有著”中國版奈飛“的稱號。在早期的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開端時期,屌絲經濟彷彿佔據了整個流量時代,影片網站,短劇,搞笑段子,使用者習慣了免費的模式,那麼花樣頻繁的廣告就成了免費的代價。

平臺為了變現,使用者被劇情,內容吸引,為了內心滿足感,而甩掉討厭的廣告,部分群體願意透過付費的形式來避免廣告的打擾,訂閱會員制的付費背景,其實本質代表著娛樂化的消費升級,在國內市場這類平臺頭部玩家還有騰訊影片,優酷影片,芒果TV等。

百家齊放的“會員制”

三.預付費會員制模式

使用者透過充值,辦卡的形式預付給門店,或者到平臺的賬戶,即可享受相關的折扣權益。

目前這類模式運用場景居多,比如:火鍋店,美髮店,美甲店,健身房,以及網際網路教育的”年卡“”月卡“等,這種手段玩法現在也被網際網路平臺所借鑑使用。

比如:混沌大學,樊登讀書會,有書,這些都屬於“預付費”的形式,有的以賣“權益”為突破口,有的以賣“課程”為突破口,

但是需要提防的是多半的平臺都會讓使用者簽約自動續費行為,會出現連續付費的情況。

四.積分體系激勵方式

這型別常見於“航空公司”,酒店,“信用卡”等,使用者無需額外付費,註冊就可以成為會員,每次消費住宿累計達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透過積分的形式兌換相關的實物產品以及特價機票等,享受VIP服務。

積分體系式也多半用於網際網路平臺,比如“滴滴”,“美團”,多半是透過一些列的消費行為,簽到,打卡,玩遊戲等來提高平臺的使用者粘性。

五.增值服務類會員制

智遠認為,增值服務類是平臺二次增長的突破口,這類平臺比如典型亞馬遜的PRIME,阿里的88VIP會員,以及中國的影片網站等。12月12日,騰訊網的報道中指出,亞馬遜在2019年的全球新增會員數量再創新高,海外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了3倍,並全面揭示過去一年亞馬遜PRIME會員如何憑藉專享購物以及娛樂權益讓使用者悅享品質生活。

那麼在中國市場不難發現,

阿里的88元VIP會員卡,京東PLUS的會員權益也在無限制的拓展自己的邊際。

透過以上會員制模式的分析,不難看出,

目前較多的平臺逐漸開始走向“會員制服務”全品類化,即積分,訂閱,服務,體驗,分銷鏈路全打通

,包含現在的中國移動聯通等,也都在著力的用流量切入的形式配合平臺做更多的使用者權益,比如,優酷流量包短劇,騰訊流量專注VIP等。

百家齊放的“會員制”

03 “會員制能否解決流量的焦慮”

“並不是

所有的平臺都適合玩會員制”

對於創業者或者平臺來說,中國當下,

全民最大的焦慮其實並不是資金,而是“流量”和“現金流”。

關於流量的焦慮,不少的CMO或者高管肯定深有體會,在預算緊張,打法失靈的時代,尤其是網際網路創業,當我們看到阿里巴巴雙11一天的GMV就可以深深的感受到流量是多麼的可怕,而巨頭顯然已經佔領了“多半使用者”的心智。

除了巨頭以外,對於所有的二梯隊玩家來說,

高不上低不就才是最難受的狀態,一不小心戰略的失誤,可能就會被友商擊敗,

從砸廣告品牌瘋狂的獲客增量,到精細化運營存量市場,

會員制真能解決流量的焦慮嗎?智遠有兩個思考:

第一方面分析:

“先有增量才能做存量”,沒有存量無法做會員制。

會員制是一個較大的營銷體系,它整合了供應鏈,品牌商,營銷等上下游“,如果純做會員制,智遠認為新做一個平臺成功的機率並不是很大,

除非有非常強大的BD資源開拓能力,以及對行業痛點敏銳的觀察力。

目前市場已經到了商品和服務進入大融合的時代

,無論是傳統的零售渠道,還是服務的提供方,都需要實現整個產業鏈的貫通融合,構建基於使用者真切需求的一體化,一站式場景,才能構建一套完成的會員制服務體系。

比如國外亞馬遜就是這樣的邏輯,它所打造的會員體系就是對超級平臺的搭建,融合各種差異化的服務

,在比如,推出的會員定製產品,服務等,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實現了對使用者訴求的精準,精細化運營,一方面也為使用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消費體驗。

那麼國內市場,百度,阿里,騰訊,美團,頭條系等

各巨頭都在自己的核心業務之外,發展一個圍繞”人“全身的生活場景

,他們做的會員制更多的是融

合自己的生態業務板塊進行打通,從而形成一個”非常大“的閉環流量增長池。

將自己的同行業,同領域競爭對手拉入跨平臺競爭,這就是大玩家的玩法,未來可見更大程度削弱了小平臺,高不成低不就平臺的生存能力,所以,拼平臺權益固然打不過頭部玩家。

百家齊放的“會員制”

第二方面分析:

“做會員制應該依託現有人群的紅利,結合消費升級的品質,挖掘高消費市場的潛在紅利,而非下沉”。

智遠認為這條路大有可為,

個性化需求的演變因素背後是老齡群體的迭代,新青年的崛起

。未來更加垂直和細分的行業會員制反而發展會更加的兇猛,比如現在所看到的花點時間,衣二三,衣邦人等,這類平臺抓住了消費升級後部分的使用者群體,其實本質還是“社群”的形態,增加了會員制的權益。

根據分析這些小而美的平臺,

一方面沒有依託原有的流量紅利,而是消費升級後的“使用者需求”做了個性化會員定製,完善了新的消費形態

,另一方面,這些平臺都在自己“垂直的跑道上

”重塑使用者價值“

,越來越多的垂直型會員制平臺出現,其背後帶動的是新趨勢的誕生。

在整個大的”會員制“上面,頭部玩家有頭部玩家的佈局,但是船大了,很難和垂直業務單一領域達成共識,尤其是在消費市場2020年這個拐點上,巨頭依然會在,但是

”紅利會逐步釋放”

“並不是所有好看的衣服都適合自己穿”。

如果說

“會員制模式”能夠解決“流量增長的問題”

,智遠認為,應該找到屬於自己與行業痛點,

打造屬於自己的“個性化之路”,才能迎來與巨頭達成共識的機會。

個人觀點:

對於二梯隊玩家來說,

繞開與巨頭會員制場景相似的地方

,才是透過“會員制”增長要找到“屬於自身的差異化”的核心原因。

會員制是一個“整合”的過程,在整合之前,要找到屬於

“自己的群體”

非常的重要,其本質還是經營與“人”,就好比

“差異化的付費社群”,或許先把存量使用者服務,體驗留存做好比擴充套件權益更加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