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崔氏:被李世民拼命打壓,延續700年的大族究竟得罪了誰?

公元207年,曹操終於統一了北方,北方的各大遊牧民族紛紛前來示好,匈奴使者為了求見曹操,送來了好幾車奇珍異寶。曹操覺得自己形象醜陋,不足以震懾匈奴,於是他叫來自己的親信來代替自己,而自己則扮作侍衛,手持鋼刀,立在旁邊。

清河崔氏:被李世民拼命打壓,延續700年的大族究竟得罪了誰?

匈奴使者離去後,曹操迫不及待地派間諜去問對方對“曹操”的印象如何,匈奴使者說了一句話:

“‘魏王’看了起來高雅俊美,但在我看來,他旁邊握刀的侍衛才是真英雄!”

這就是《魏武將見匈奴使》,大家都知道這個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那個假扮曹操的人,名叫

崔琰

,是曹魏一代名臣。《世說新語》記載: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

崔季圭

代,帝自捉刀立床頭。

崔琰,字季圭,

乃東漢末年的名士,同時,他也是曹操的重要謀士之一。《三國志》記載:

崔琰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也。

注意,崔琰的籍貫,乃清河東武城,他代表了一個龐大的家族——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被李世民拼命打壓,延續700年的大族究竟得罪了誰?

清河崔氏發跡於漢朝,在三國時期開始崛起,魏晉南北朝時期進入鼎盛。隋唐時期,清河崔氏更是著名豪門,先後有12位家族成員擔任唐朝宰相,該家族有700年榮耀,在社會上聲望極高。

清河崔氏如此輝煌,但在唐朝初年,它卻被唐太宗李世民拼命打壓。本文,筆者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清河崔氏的故事。

一、高攀不起的“五姓七望”

唐朝貞觀十五年,李世民把李元吉之女許配給了太子舍人

薛元超

,當時李元吉早已被李世民追封為海陵郡王,也就是說,薛元超娶的可是當朝郡主,金枝玉葉。

唐高宗時期,薛元超成為宰相,一時位高權重,但當別人問起薛元超此生有何遺憾時,薛元超卻說:

“此生所遺憾者,未能娶五姓女!”

(《隋唐佳話·卷二》)

薛元超已經娶了一位皇家郡主,他竟然說自己遺憾未娶“五姓女”,這“五姓女”到底有多好,能比皇家女子還好?

清河崔氏:被李世民拼命打壓,延續700年的大族究竟得罪了誰?

其實,薛元超所說的“五姓”,指的是隋唐時期最著名的七大門閥,當時被稱為“五姓七望”,即:

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

這裡面,雖然李唐皇室自稱出自隴西李氏,但備受其他豪門質疑。

從薛元超的話中,可以看出當時“五姓七望”在士族心目中的地位。

自魏晉以來,門閥世家成了朝廷選取人才的最主要渠道,到了隋唐時期,“五姓七望”是當時最出類拔萃的7大家族,他們相互聯姻,讓其他人高攀不起,對於那些“寒門”來說,能娶到“五姓”女,比皇家女子還要榮耀。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詩聖”杜甫,筆者曾寫過一篇關於杜甫身世的文章(

你可能想不到,杜甫和李世民是直系血親,僅隔6代人

),論述了杜甫和唐太宗李世民其實有血緣關係,只是中間隔了5代人,杜甫的外祖母(姥姥)是義陽王李琮(李世民之孫)之女。而杜甫的這位外祖母就嫁到了清河崔氏,後來生下了杜甫之母。換句話說,杜甫之母是清河崔氏之女。

清河崔氏:被李世民拼命打壓,延續700年的大族究竟得罪了誰?

杜甫的父親是杜審言之子杜閒,杜甫之母在生下杜甫之後病逝,杜閒又娶了續絃,杜甫被繼母所不容,因此從小就寄居在姑姑家中,嚐盡人間冷暖。

杜甫祖上出自京兆杜氏,雖然不及“五姓七望”,卻也是名門。

奇怪的是,杜甫出去自我介紹時,不介紹自己是京兆杜氏之後,也不介紹自己和皇族沾親,反而介紹自己是“清河崔氏之甥”。

因為在清河崔氏家族裡,有他許多“舅舅”。在杜甫眼中,清河崔氏在文人中的影響力,遠比“京兆杜氏”和“李唐皇室”要大得多。

其實,杜甫的看法代表了唐朝文人,當時的“五姓七望”,是一個高不可攀,又儘量去攀的門閥集團,即使是“詩聖”杜甫,也不能免俗。

二、榮耀700年的家族

根據《水經注》記載,崔氏起源於姜姓,是姜子牙的後代。公元前975年,姜子牙的孫子

季子

將自己的繼承權讓給了弟弟齊乙公,然後歸隱采邑,他的後代後來以崔為姓。季子的第十二世孫

崔杼

曾任齊國的正卿,後來因弒君全家被殺,好在他有一個叫崔明的兒子躲在墳墓中逃過一劫,被魯國收留。崔明的十五世孫是崔如意,崔如意生兩個兒子,分別是

崔業

(崔伯基)和

崔仲牟

。西漢初年,崔業和崔仲牟兄弟二人分別定居在

清河郡東武城縣

涿郡安平縣

,就形成了

清河崔氏

博陵崔氏

兩支。而這兩支,到了唐朝時期,都進入了“五姓七望”的名單。

到了東漢末年,清河崔氏的

崔琰、崔林

兩兄弟先後服務於東漢和曹魏,並且揚名於史冊,其中崔琰就是上文提到的,假扮曹操接見匈奴使者的人。

陳壽在編撰《三國志》時,特地為崔琰立傳,說他“崔琰高格最優”。一個“最”字可見,崔琰在三國的文人眼中,堪稱泰斗。(下圖為《軍師聯盟》中崔琰的劇照)

清河崔氏:被李世民拼命打壓,延續700年的大族究竟得罪了誰?

崔林在曹丕時期,先後擔任大鴻臚、光祿勳,最終位列三公,封安陽鄉侯。

崔琰、崔林兄弟二人在曹魏身居高位,威望頗高,後來,曹操讓愛子曹植娶了崔氏之女,讓清河崔氏一躍成為皇親國戚。

曹丕時代,開始施行“九品中正制”來選拔人才,當時考核一個人是否有資格做官,主要看三個方面,即“

家世+行狀+定品

”,若想躋身於朝堂之上,首先要看家世,其次才看其他,這種制度逐漸阻斷了寒門的晉升之路,同時,也開啟了豪門世族的壟斷時代。

而清河崔氏則比較幸運,他們剛好搭上這股東風,逐漸走向了權力的中心,並影響家族數代人的命運。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家族徹底掌控了朝堂,直到司馬炎建立西晉後,仍然維護各大世家大族的利益,清河崔氏也在這時,人口不斷增長,後來逐漸擴充套件了其他支系,例如

清河大房

清河小房

清河青州房

許州鄢陵房

齊郡烏水房

、鄭州崔氏、南祖崔氏等支系。

清河崔氏:被李世民拼命打壓,延續700年的大族究竟得罪了誰?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永嘉之亂持續爆發,大一統的王朝瞬間變成亂世,司馬睿倉皇南下,建立東晉,而清河崔氏作為天下大族,也舉族南遷,當然還有一小部分族人留在了清河故地,例如,崔林的六世孫

崔宏

和他的兒子

崔浩

、崔簡、崔恬父子四人,先後服務於前秦苻堅、後燕慕容垂,以及北魏。當時,世人都說崔宏有“王佐之才”,因此雖然王朝更替,但崔宏始終是各方勢力爭搶的人物。崔宏死後,他的兒子崔浩在北魏長時間擔任二號人物,權傾朝野。

當時清河崔氏炙手可熱,包括范陽盧氏、琅琊王氏、太原王氏、河東柳氏等世家大族,都爭相和清河崔氏聯姻,若聽說清河崔氏有一位待嫁之女,幾大世家爭相前來求親。可以說,崔宏父子,把清河崔氏推向了另一個高潮。

清河崔氏:被李世民拼命打壓,延續700年的大族究竟得罪了誰?

陳寅恪先生曾下結論:

“清河崔氏為北朝第一盛門,而崔浩一支又為清河崔氏門中最顯之房。”

因為遭逢南北朝的亂世,後來崔氏一族幾次遭逢大難,族人對仕途也不是很熱衷,開始過著“不入仕途、摳衣避世”的生活。到了隋唐時期,科舉制度出現,清河崔氏雖然名氣大,但在科舉上並不顯眼,因此在朝堂上的影響力有所下降。

雖然如此,終唐一朝,清河崔氏仍然有12位宰相。也許,他們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大不如曹魏和北魏時期,但在江湖上,在士族眼中,清河崔氏仍然是江湖第一豪門。

三、當李世民槓上清河崔氏

北魏太武帝年間,爆發國史之獄,崔宏的兒子崔浩牽連其中,差點被滅族,崔宏的侄子崔蔚拼命逃到江左,為劉宋小吏。崔蔚的長孫名叫崔產珍,崔產珍有一個女兒嫁給了獨孤信,後來給獨孤信生了第七女,小字伽羅,後世稱之為

獨孤伽羅

而獨孤信還有一位姓郭的妻子(當時已經去世),此人為獨孤信生下了第四女,此女就是李淵的母親、李世民的祖母獨孤氏(元貞皇后)。

也就是說,從倫理上說,元貞皇后(李淵之母)的繼母,也是清河崔氏之女。

清河崔氏:被李世民拼命打壓,延續700年的大族究竟得罪了誰?

正是因為有這層關係,公元617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他還不忘拉攏清河崔氏,希望清河崔氏能夠支援自己。可是,9年後,李世民透過“玄武門之變”登基後,對清河崔氏的態度大變,李世民公開表示:

吾實不解山東四姓為何自矜,而人間又為何重之?

這裡的“山東四姓”指的是崔、盧、李、鄭四家,李世民的意思是說:“朕很不明白 ,這四家人為何如此自負,而天下人又為何會如此看重他們?”

這還不算,根據《貞觀政要》記載,李世民還對房玄齡說:“山東四大姓氏明明已經家道中落,為何還要打腫臉充胖子,他們依靠祖上的輝煌,過分誇大自己,每逢子女婚姻,總要收很多的彩禮,像販賣人口,這種風俗不可取。朕覺得,他們德不配位,朝廷應該儘早打壓他們的囂張氣焰。”

清河崔氏:被李世民拼命打壓,延續700年的大族究竟得罪了誰?

房玄齡跟隨李世民多年,早已成了李世民肚子裡的蛔蟲,房玄齡表示:

陛下說的是!

具體怎麼打壓呢?李世民身為皇帝,有的是辦法。貞觀十二年春天,李世民讓吏部尚書高士廉,帶領岑文字等人編纂一部《氏族志》,主要任務是把天下世家大族都錄入其中,然後劃分等級。

高士廉是長孫皇后的親舅舅,自然為李世民著想,但和房玄齡相比,高士廉顯然不夠了解李世民。《貞觀政要》記載:

士廉等及進定氏族等第,遂以崔幹為第一等。太宗謂曰:“我今定氏族者,誠欲崇樹今朝冠冕,何因崔幹猶為第一等,只看卿等不貴我官爵耶?”遂以崔幹為第三等。

高士廉老老實實辦事,把清河崔氏定為“第一等”氏族,李世民一看結果,大動肝火,把高士廉一頓臭罵。最後,捱了罵的高士廉,終於明白李世民編《氏族志》的用意,於是把李世民所在的“隴西李氏”定為第一等,把清河崔氏等幾個大族都定為“第三等”。

清河崔氏:被李世民拼命打壓,延續700年的大族究竟得罪了誰?

這裡筆者需要說一下,關於李唐家族的具體出身,歷史上爭議很大,李唐皇室說自己是隴西李氏出身,因為中間的世系傳承說不清楚,因此飽受質疑。開元年間,唐玄宗更是把老子(李耳)說成自己的祖宗,封老子為“始祖”。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李唐王朝在其他門閥面前,並不自信。

回到剛剛的話題,李世民為何要把清河崔氏定為“第三等”氏族呢?

筆者認為,李世民和清河崔氏等“五姓七望”並沒有仇,他之所以這麼做,有三點原因:

第一,清河崔氏等門閥德不配位。

在“九品中正”時期,清河崔氏佔盡天時地利,因此名人輩出,但到了隋唐時期,他們開始避世,而且在科舉中表現一般,很少有人出來做官。不出來做官,就意味著不能為李唐做貢獻。但他們靠祖上的名望,在唐朝享有比皇族更高的影響力,這對雄才大略的李世民來說,是不能容忍的。

第二,清河崔氏等門閥態度很傲慢。

他們仗著祖上的功績,到處炫耀,自詡家族忠孝兩全,看誰都不順眼,甚至對朝廷的做法指指點點。而很多大臣還很樂意和清河崔氏結交,給他們送錢送物,更加助長了清河崔氏的囂張氣焰,這種負面的影響,李世民不能接受。

清河崔氏:被李世民拼命打壓,延續700年的大族究竟得罪了誰?

舉個例子,《舊五代史·李專美傳》記載:

“專美之遠祖本出姑臧大房,與清河小房崔氏、北祖第二房盧氏、昭國鄭氏為四望族,皆不以才行相尚,不以軒冕為貴,雖布衣徒步,視公卿蔑如也。其間有未達者,必曰:‘姓崔、盧、李、鄭了,餘復何求耶!’”

有一個叫李專美的人,出自隴西李氏,他和清河崔氏、范陽盧氏一樣是大族。此人平時對公卿指指點點,自己則不思進取,清高傲慢。還總是狂言:這輩子姓崔、盧、李、鄭了,夫復何求呢?

李專美並不是個例,唐朝的豪門中,有許多這樣的“李專美”,這也是李世民必須打壓豪門的原因。

第三,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李唐的江山,不可能和豪門來分享。

儘管李世民把清河崔氏列為“第三等”,但這只是朝廷的說法,在民間,清河崔氏仍然是第一門閥,房玄齡嘴上迎合李世民,私底下仍然和清河崔氏聯姻,除了房玄齡外,李世民的另一位心腹宰相魏徵也娶清河崔氏之女為兒媳,程咬金等唐初功臣亦是如此。

清河崔氏:被李世民拼命打壓,延續700年的大族究竟得罪了誰?

李世民駕崩後,他的繼任者唐高宗李治繼承了父親的遺志,對清河崔氏等豪族繼續持打壓態度。

唐高宗時期,宰相李義府出身寒門,他向清河崔氏求親被拒,懷恨在心,因此攛掇唐高宗懲治這些門閥。李義府的建議,正中唐高宗下懷,唐高宗隨即頒佈了“禁婚家”令,禁止當時的“七姓十家”之間相互通婚,用以阻斷各門閥之間錯綜複雜的聯絡。具體的“七姓十家”包括:

清河崔宗伯的二子、崔元孫的二子,北魏隴西李寶的六子,太原王瓊的四子,滎陽鄭溫的三子,范陽盧度世的四子、盧輔的六子、盧溥不知几子,前燕博陵崔懿的八子,西晉趙郡李楷的四子。

唐高宗的手段雖然犀利,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像清河崔氏這樣的門閥大族,一旦得到天下人的認可,即使不和其他豪族通婚,其影響力仍然不減,許多官宦子弟爭相和清河崔氏聯姻。像杜甫的父親杜閒,就是如此。

四、昔人已乘黃鶴去

清河崔氏雖然“避世”,但畢竟詩書傳家,在唐朝的科舉制度下,他們考中功名的機率還是比寒門要高,所以,部分想要入仕的清河崔氏族人,機會還是很大。例如,崔慎由、崔元綜、崔龜從等多位宰相,都出自清河崔氏。

而那個為大家留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的崔顥,也同樣出自清河崔氏,崔顥在唐朝是名噪一時的大文學家,在唐玄宗時期,崔顥入朝為官,即使是“詩仙”李白,也對崔顥佩服不已。

清河崔氏:被李世民拼命打壓,延續700年的大族究竟得罪了誰?

根據《新唐書》記載,清河崔氏在唐朝共出了12位宰相,共有22人留下超過300多篇詩詞文章流傳後世。

龍生九子,不管是清河崔氏等豪門,還是寒門,隨著時代的變化,他們中總有一些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橫空出世,在青史上留下一頁。而對於那些好吃懶做,躲在家中坐吃山空的子弟,必將被時代所淘汰。

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從宋朝開始,科舉制度被空前重視,許多寒門子弟逆襲成功,世間再無豪門和寒門之分

,於是,延續700餘年榮耀的清河崔氏,徹底消亡在歷史的長河中。

清河崔氏:被李世民拼命打壓,延續700年的大族究竟得罪了誰?

筆者認為,一個家族若想永遠傳承,有兩點非常重要,第一是它要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調整家族進取的方向,第二是它要為所處時代作出正面的貢獻。

清河崔氏作為古代門閥中的佼佼者,其前後延續700年足以讓後世敬畏。然而,沒有做好以上兩點,是這個家族衰落的主要原因。

其實,清河崔氏也罷,琅琊王氏也罷,歷史上每個家族都有它的高光點,但這都已過去。不管是某個家族還是某個民族,如果只靠坐吃山空,“吃老本”,那它也必將凋零。

處於新時代的我們,需要適應時代發展,積極進取,為祖國之發展,世界之和平,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這樣我們才能永遠屹立於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