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名曲《高山流水》為何與“知音”有關,有何來歷?

中國古典名曲《高山流水》為何與“知音”有關,有何來歷?(原創)

中國古典名曲《高山流水》為何與“知音”有關,有何來歷?

喜歡民樂的朋友,都知道《高山流水》是一首經典古曲。聆聽此曲,如同置身山水之間,心靈也會為之淨化和平靜下來。這首名曲,雖形式上表現的是山水之音,但其中還賦予有更深的涵義。

“高山流水”這個成語,比喻知音難覓和樂曲的高妙,所以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說法,那麼這又是因何而來的呢?那就要從一個典故說起了 。

中國古典名曲《高山流水》為何與“知音”有關,有何來歷?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上大夫伯牙善鼓琴,而鍾子期雖是一個樵夫,但非常善於聽曲。在《列子·湯問》有載:“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當伯牙彈奏高山,子期說他彷彿看到了巍峨雄偉的泰山;當伯牙演奏流水時,子期又讚歎說,那聲音宛若浩浩蕩蕩的江河。

故而,伯牙相見恨晚,與子期結為知己,並相約來年在漢江邊此處再見。然而,造化弄人,第二年,伯牙赴約時,卻聽聞子期因積勞成疾已死。伯牙痛苦萬分,來到子期墓前,彈奏之後,感嘆世間再無知音,破琴絕弦,自此不再鼓琴。

這世上有我們與生俱來,血濃於水的親情,也不乏轟轟烈烈的愛情 ,而知己的情誼亦是難能可貴,就如同這段傷感的故事,雖穿越千年,至今仍讓人看到之後不禁為之動容,而扼腕嘆息。所以,魯迅先生也曾感慨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中國古典名曲《高山流水》為何與“知音”有關,有何來歷?

前段時間,熱播劇《鬢邊不是海棠紅》,就是描述得這樣一種知己情誼。劇中的梨園名角商細蕊和愛國商人程鳳台,因戲結緣,一個對戲曲藝術如痴如狂,而另一個也因此,被薰陶而聽懂了戲中人的內心獨白和靈魂,成為了知音。

後來,兩人都被戲劇的文化魅力所感染和折服,從而為國粹京劇的發揚光大一起努力奮戰,敘寫了一段生死之交的曲折故事,讓人看過之後 ,無不為之深深感動。

中國古典名曲《高山流水》為何與“知音”有關,有何來歷?

現在的社會節奏太快,很多人都為了生計奔波忙碌,而忽略了曾經的友情,又有多少曾經無話不談的朋友,在結伴而行的路上不覺間,卻已漸行漸遠……

然而,“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在人生路上,無論是知己還是朋友,當我們擁有一份真摯的友誼都實屬不易,所以還是要好好珍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