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黃說史:“戰國七雄”確為七國,“春秋五霸”卻不止五人

歷史上的“春秋五霸”並非只有五人,竟達12位之多,如果讓你選擇,誰才會是你心中的真正霸主呢?

1/引言:周天子分封天下

老黃說史:“戰國七雄”確為七國,“春秋五霸”卻不止五人

但凡學過中國歷史的同學,春秋戰國時代的“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這兩個詞,大家都能脫口而出,其含義大家也都明白,那就是春秋時期五位最有成就的諸侯王者與戰國時代的七個強大諸侯國。有過考試歷練的同學,都會有個一致感受,那就是“戰國七雄”比“春秋五霸”要好背,“戰國七雄”者,“齊、楚、燕、韓、趙、魏、秦”是也。

老黃說史:“戰國七雄”確為七國,“春秋五霸”卻不止五人

周滅商後,周天子論功行賞,分封天下,這就是所謂的“封建制”。周天子轄下的諸侯,封地最高統治者被賜予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位不同,受封地的面積與人口也不同。周天子到底分封了多少諸侯(諸侯國),史無定論。《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謂西周分封“兄弟之國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荀子·儒效》謂“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呂氏春秋·觀世》則稱“周之所封四百餘,服國八百餘”。

老黃說史:“戰國七雄”確為七國,“春秋五霸”卻不止五人

當時的中原大地,可謂是諸侯國林立。當時,周天子為天下共主,但是,當歷史進入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實亡。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

2/“春秋五霸”不止五人

老黃說史:“戰國七雄”確為七國,“春秋五霸”卻不止五人

“戰國七雄”的答案是標準答案,但是,“春秋五霸”卻說法不一,甚至連初、高中課本都不統一,這樣的題目是很難作答的。初中歷史書上收錄的“春秋五霸”分別為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和宋襄公,而有些高中歷史教材中的“春秋五霸”,又變成了齊桓公、楚莊王、晉文公、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其實,不僅僅是現代的中學教材,即使是在古代典籍中,“春秋五霸”的人選也從未統一過,曾有幸入選“春秋五霸”的諸侯王者,至少有一打(12個),他們分別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鄭莊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吳王闔閭、吳王夫差以及越王勾踐。

3/眾說紛紜的榜單

老黃說史:“戰國七雄”確為七國,“春秋五霸”卻不止五人

“戰國七雄”榜非常統一,“春秋五霸”榜為何如此混亂呢?這是因為,人們評判“霸”的標準不一,所以,上榜者各異也就不足為怪了。下面老黃就給你一一分析不同榜單的霸主與標準。

1)“春秋五霸”榜第一組: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與宋襄公。

這個榜單是出自《史記索隱》。《史記索隱》的內容為考證《史記》中的人名、史實、司馬遷生平等等,為唐代史學家司馬貞所著。司馬貞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索隱》中說:“

以討伐為會盟主,政由五伯。【索隱】:伯音霸。五霸者,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也。

上文中的關鍵詞,是“以討伐為會盟主”,再簡潔點,就是“會盟主”。其實,早在司馬貞之前,東漢著名的史學家班固就對司馬貞之“霸”有過透徹地解析:“

昔三王之道衰,而五霸存其政,率諸侯朝天子,正天下之化,興復中國,攘除夷狄,故謂之霸也。

”上述五人,都曾有會盟諸侯之舉,故稱伯稱霸。這點,在現代商業或社會活動中,只要是組織者,不管實力如何,是都可以坐主席臺的。

老黃說史:“戰國七雄”確為七國,“春秋五霸”卻不止五人

2)“春秋五霸”榜第二組: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與鄭莊公。

這個榜單出自《辭通》。《辭通》是一部解釋古書中異體同義詞語的辭典,為近代學者朱起鳳所撰。此書原名《新讀書通》,1934年由開明書店出版時,改名《辭通》。因為是辭書,都是尋之有源的,所以,這個榜單與上一個榜單非常相近,前四霸的身份未變,只是將第五霸的宋襄公換成了鄭莊公。宋襄公被朱氏踢出五霸榜,也是有所考量的,因為,宋襄公雖然也曾會盟過諸侯,但是,在會盟大會上,卻被楚國給俘虜,活動辦砸了。

3)“春秋五霸”榜第三組: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與越王勾踐。

這個榜單出自《四子講德論》。《四子講德論》為西漢王褒所撰,是一篇歌頌當時朝廷的作品,後被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昭明太子)收進《昭明文選》。王褒西漢時期辭賦家,才華橫溢,與揚雄並稱“淵雲”。在王氏版的五霸榜中,變動也不大,前四位仍然在榜,只是將最後一位的鄭莊公,換成了越王勾踐。

以老黃猜度,越王勾踐是憑實力入榜的。勾踐是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在吳越之戰中落敗被擒。此後,他臥薪嚐膽,立志報仇,經過幾十年努力,轉弱為強,滅了吳國。勾踐平吳後,又引兵北渡淮河,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胙,命為伯,成為一代霸主。

老黃說史:“戰國七雄”確為七國,“春秋五霸”卻不止五人

4)“春秋五霸”榜第四組: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與吳王闔閭。

這個榜單出自《白虎通》。《白虎通》又稱《白虎通義》,是漢代講論五經同異,統一今文經義的一部重要著作,因辯論地點在白虎觀而得名。由班固等人根據漢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經學辯論的結果撰集而成。在這個榜單裡,越王勾踐被換成了吳王闔閭。

闔閭也是個狠角色,他雖然沒有會盟諸侯之舉,但卻靠一個狠字稱霸。闔閭的上位史就充滿血腥,因為,他就是專諸刺王僚的幕後主使。吳王僚被刺後,他奪取吳國王位。闔閭執政時期,以楚國舊臣伍子胥為相,以齊人孫武為將軍,使國勢日益強盛。公元前506年,吳軍在孫武、伍子胥率領下,從淮水流域西攻到漢水,五戰五勝,攻克楚國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闔閭的死也很慘烈——在與越國的槜李之戰中,被越大夫靈姑浮揮劍斬落腳趾,重傷而死。

老黃說史:“戰國七雄”確為七國,“春秋五霸”卻不止五人

5)“春秋五霸”榜第五組: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與吳王夫差。

這個榜單出自《漢書注》。《漢書注》是隋唐時期的經學家、史學家顏師古所著,為其晚年力作該書彙集了二十三家前人註釋,又有自己的考證,是現存最早最為通行的注本。與史記三家注、三國志裴注、資治通鑑胡注並稱為四大注。這個榜單就出版他的《漢書注·諸侯王表》。

在這樣榜單中,除了會盟被俘的宋襄公重回榜單外,與上一榜單不同的是,吳王闔閭又被其子吳王夫差所替代。夫差是吳國的末代君主,是個悲劇性人物,但是,他的前半生卻是輝煌的。其父死於越人之手後,夫差為了洗雪吳人閭敗給越王勾踐的恥辱,勵精圖治,吳國迅速強大,最終打敗越王勾踐。勝利後,勾踐向吳國表示臣服,夫差不聽忠良之勸,而將勾踐釋回越國,結果國破家亡,自己也只能以死謝國。就憑他擊敗日後的霸主勾踐,其實力是不言而喻的。

老黃說史:“戰國七雄”確為七國,“春秋五霸”卻不止五人

6)“春秋五霸”榜第六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與越王勾踐。

這個榜單出自《荀子·王霸》。這個榜單上,曾經的死對頭號,吳王闔閭與越王勾踐,同時上榜。荀子之所以如此排行,也是有其特定標準的。正如荀子所言:

“故齊桓、晉文、楚莊、吳闔閭、越勾踐,是皆僻陋之國也,威動天下,強殆中國,無它故焉,略信也。是所謂信立而霸也。”

荀子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翻譯成現代語表述就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這些人的國家都處在偏僻落後之地,但他們的威勢卻震動天下,他們的強盛危及中原各國,並非別的緣故,就是因為他們取得了民眾的信任啊。這就是我常說的“信立而霸”。取信於民,民改助之,這就是現代意義上的人民戰爭的力量吧!

老黃說史:“戰國七雄”確為七國,“春秋五霸”卻不止五人

7)“春秋五霸”榜第七組: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與晉悼公。

這個榜單出自《鮚崎亭集外編》。《鮚崎亭集》為清代浙東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史學家全祖望所著,因其家鄉鄞縣古有鮚埼亭,並自署鮚埼亭長,故名。《鮚崎亭集》包括文集三十八卷、《經史問答》十卷、外編五十卷。全氏的這個榜單非常特別,除了打首的齊桓外,餘者皆為晉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選擇呢?全祖望在文中說得很清楚:

“然則五霸之目,究以誰當之?曰齊一而晉四也。終晉之霸,由文襄至昭頃,凡十君,然實止四世。文公垂老而得國,急於求霸,旣有成矣,而圍鄭之役,見欺於秦,此其所深恨也。幸襄公眞肖子足以繼霸,自靈以後而始衰成公,以邲之敗幾失霸,至景公而復振,至厲公而又衰,中興於悼,其規模赫然有先公風,平公以後至昭頃,則無譏矣。故文也襄也景也悼也。”

確實,春秋時期的晉國,曾是個威風八面的超級大國。晉國是周武王之子唐叔虞的封國,晉獻公時期,“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晉國開始崛起。晉文公繼位後,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國,一戰而霸。到晉悼公時,軍治萬乘,獨霸中原,達到晉國霸業的巔峰。

老黃說史:“戰國七雄”確為七國,“春秋五霸”卻不止五人

但是,歷史總逃不脫盛極必衰的魔咒。晉平公以後,晉國君權旁落,成就了範、中行、智、韓、趙、魏六卿。晉定公時,範、中行兩家首先敗亡。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共滅智氏,晉國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韓、趙、魏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

晉國的滅亡,標誌春秋時代的終結,“戰國時代”的來臨,歷史又掀開了新的一章。如果晉國不亡,秦國能否一統天下,還真難說。晉國四公之所以能一同榜上有名,憑的就是霸主之國的底氣。

4/結語:有天子為何還需要霸主?

老黃說史:“戰國七雄”確為七國,“春秋五霸”卻不止五人

春秋時期,周天子還是老大,為何產生這麼多的霸主呢?

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天下,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為霸。

正如前文所述:霸者,政之名也,諧音“伯”,音轉為霸,又稱州伯、方伯,即諸侯之長,其職名為會諸侯、朝天子,實為尊天子以令諸侯。霸主體制是因為當時西周原有的禮教崩壞,同時又面臨著外患的侵擾,而周天子卻並不是一個靠譜的領導,有著能帶領大家的領導能力的人。於是這個環境下,需要霸主。

“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特定階段的歷史產物,此時的諸侯爭霸戰爭,為之後的戰國時期的兼併統一戰爭,做了先期準備。

最後給大家一個參與互動的小話題:歷史上的“春秋五霸”達12位之多,如果讓你選擇,你心中的“五霸”會是誰?他們又該如何排名呢?請分享一下你的春秋“五霸榜”,讓大家一同來打榜吧!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