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卻在這兒:龍泉窯

作者:

M·辰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卻在這兒:龍泉窯

親愛的小夥伴們,感謝您一路支援、跟隨“走遍世界博物館”從文明古國系列的

埃及

印度

希臘

墨西哥

伊朗、中國

一直走到歐洲系列的

俄羅斯

以及亞洲系列的

土耳其

等。現在,2021年重頭戲——“

瓷器篇

”正在進行中……速度圍觀啦!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卻在這兒:龍泉窯

(龍泉窯青釉弦紋貫耳壺,南宋;國博藏)

前面說到

:宋代有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窯。此五大名窯不僅是宋代制瓷業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瓷器史上最高光的篇章之一。五大名窯中,除哥窯身世尚未釐清外,其餘四窯皆有官窯背景。而實際上,除五大名窯外宋代也有一些頗具影響力的民窯窯場,如

磁州窯

耀州窯

龍泉窯、景德鎮窯

等,它們以各自不同的產品特色流芳於世,名傳千古。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宋代著名民窯:

龍泉窯

(本文圖片由M·辰、福元拍攝,

版權所有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卻在這兒:龍泉窯

龍泉窯歷史

中國近代考古學家陳萬里先生說:“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由此可見龍泉在中國陶瓷史上的地位。

龍泉窯是宋代著名青瓷產地,因位處龍泉(今浙江省龍泉縣)而得名,它是宋元時期中國南方最大的民間窯場。

考古研究表明:

龍泉窯創燒於北宋

南宋時達到鼎盛

;元代有較大發展;明代中期後走向衰落。其燒瓷歷史長達六七百年之久。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卻在這兒:龍泉窯

龍泉窯傳說

之前我們在介紹哥窯的時候曾經說到:傳說南宋時有章生一、章生二兩兄弟在處州龍泉縣從事陶瓷業。哥哥章生一的窯場因燒製出了帶有“多斷紋”(開片紋)特色的瓷器,從而受到宮廷的青睞而成為燒製御用瓷的窯場,人們稱其為“哥窯”。同時將弟弟的窯場稱為“弟窯”。

弟窯所燒瓷器雖然沒有開片紋這樣的獨家特色,但是借得當地土質、水質的優勢,弟窯瓷器也燒的釉色青碧、釉層豐潤、光澤柔和、晶瑩如玉,品質也相當不錯。

弟窯與龍泉窯

在博物館裡常常能聽到導遊對遊客這樣解說:“剛才我們介紹了哥窯,現在再來看龍泉窯。龍泉窯就是我們前面說到的哥窯與弟窯中的那個弟窯……”

這個說法應該說是不夠嚴謹。首先關於“哥窯”與“弟窯”的說法皆來自於民間傳說,並無史籍或物證印證,因此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說龍泉窯就是弟窯,顯然論據的根基太飄。其次,龍泉窯是在北宋中期後,越窯、甌(音同“歐”)窯逐漸沒落後,龍泉窯才漸露頭角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它是龍泉地區眾多窯口的集合,而不是哪一個單獨的窯口。

考古發掘表明,目前已知龍泉窯遺址有600餘處,其中龍泉境內有398處,它不僅包括了浙江龍泉地區的窯場,也輻射到了鄰近的慶元、雲和等縣以及福建的浦城、松溪等地區。龍泉窯可說是中國陶瓷史上窯址數量最多、窯業規模最大、銷售範圍最廣的青瓷名窯(宋元時產品曾遠銷到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國)。

因此說,

龍泉窯不等於弟窯

。但可以這樣說,因為弟窯的產品及燒造工藝是龍泉地區的一面旗幟,因此龍泉窯系的產品風格與生產工藝都向弟窯看齊,從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龍泉窯系,統稱為“龍泉窯”。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卻在這兒:龍泉窯

(龍泉窯粉青釉凸花葫蘆瓶,南宋;國博藏)

龍泉窯特點

1。釉層較厚,採用多次施釉、多次素燒的工藝。其釉色溫潤如玉,素有“青如玉”的美譽(其工藝原理詳見下期);

2。 以鐵作為主要呈色劑,釉面基本色調呈現青綠色,此為龍泉窯的基色。龍泉窯在南宋中期時燒製出了著名的

粉青釉與梅子青釉

,成為龍泉窯的代表作。其色澤青翠、溫雅可人。歷代瓷人都曾竭力追求釉色如玉的美感,但真正稱得上光澤如玉、溫潤如玉的惟有南宋龍泉窯的粉青與梅子青色。

3。裝飾技法多以刻花、印花、貼花、剔花、鏤空、捏塑、堆塑等形式(上圖中器物表面的紋飾即採用了堆塑法)。

4。“出筋”:由於釉層較厚,器物表面紋飾中的凸起部位因流釉而顯現出胎質的痕跡,俗稱“出筋”(見下圖)。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卻在這兒:龍泉窯

瓶面紋飾凸起部位的“出筋”現象(圖中紅圈內)。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卻在這兒:龍泉窯

粉青釉蓮瓣碗,宋;四川博物院藏。這件蓮瓣碗的外壁表面有多個“出筋”的稜條,其原因也是由於稜條的凸起而導致流釉的結果。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頭條號“走遍世界博物館”,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