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古鎮之田村

田村有多少人

客家古鎮之田村

田村鎮

田村鎮,隸屬於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位於贛縣區東北部,毗鄰吉安市萬安縣,接壤贛州市興國縣,距323國道15千米。田村鎮為贛縣區第二大鎮,圩鎮由原“田村”分割成的夏都,聯群,紅衛,建新4個村加村嶺5個村組成,集中居住1。5萬人。包括白石區在內,人口5。3萬餘人,僅次於城區梅林鎮,行政村32個,國土面積達到207。3平方千米。耕地面積3。4萬畝,山地面積23。5萬畝。

唐大曆年間龔和德開基至今,田村已有1400多年曆史,贛州東河戲便是發源於此。鏡內果樹江山,稻穀飄香,民間傳承燈綵工藝,田村產的黃元米果口味正宗,又稱田村為“鮮果之鄉,黃元米果之鄉、大米之鄉、花燈之鄉”。田村鎮有贛縣區歷史久遠的漢代古寺——契真寺,有馬祖禪師傳授禪法的名寺——寶華寺。

客家古鎮之田村

田村花燈 田村的花燈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唐代傳入至今已有1300多年,最早傳入的只有五彩燈籠、宮燈、走馬燈幾個品種,後來逐步發展有花籃燈、風景人物故事燈、寶蓋燈、牌樓燈、龜紋燈、麒麟燈、獅燈、象燈、雲燈、蓮燈、架花燈等25個品種。田村花燈節源於中原,但又與眾不同。就全國而言,張燈結綵鬧花燈一般是在元宵節,即“正月裡來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但田村的花燈節卻是鬧中秋,即“八月裡來八月正,八月十五鬧花燈”。田村鬧花燈不是年年搞,而是三年鬧一次,俗稱“三年一任”。

客家古鎮之田村

客家古鎮之田村

客家古鎮之田村

田村鬧花燈為什麼與眾不同?當地主要有兩種傳說:一是壯行說。客家人恪守“耕讀傳家”的古訓,田村的燈節年一般設定在古代科考的大比之年。其目的是給十年寒窗苦讀、即將遠足參加科考的學子以壯行色,同時也寄託著家鄉父老對莘莘學子金榜題名跳龍門的渴望。

二是抗元說。據說當年的客家先民為反抗元朝的殘酷統治,決定組織起義,為設法麻痺田村的“家韃子”,便將正月鬧花燈的習俗改在農曆八月,以營造太平祥和的節日氣氛,掩蓋全村即將起義的圖謀,並取得成功。孰是孰非,現已無法考證。不過,每逢田村燈節年來臨,當地先要用白布或黑布遮蓋整個街市的上空,各式各樣的燈綵全部懸掛在布帛下面的繩索上。這種懸燈方式,既可以更好地營造渲染花燈節的氛圍,又可以防止燈綵被雨淋溼,俗稱“瞞天過海”,場面非常壯觀。

客家古鎮之田村

曬經盛會和羅漢盛會

契真寺每年有兩次佛事活動。一是農曆六月初六的曬經盛會;二是農曆八月初一的羅漢盛會。傳說,唐末契真寺火災,十八羅漢經飛入儲潭,有直指使見舟底火光,命泅者得之。至今十八靈經仍存水火痕跡。曬經盛會即源於此。按傳統習俗,凡參與曬經的信士,自六月初一起齋餐素食,主曬經日,先要沐浴更衣,焚香拜佛,寺僧舉行盛大佛事。曬經時由十八僧人每人持真經一本,由藏經閣徐徐步入曬場,曬經場上由當地名士和善信十八人排成一行,每人手持一個檀香爐,肅立在曬經場,恭候僧人持經到來。其時鞭炮聲隆、鼓樂齊鳴、唸佛聲、育經聲響成一片。名經正面朝陽光曝曬,背面用檀香爐火薰陶,寺僧邊湧經,一邊翻曬名經,祈頌天下太平,名經永存。

羅漢盛會是紀念羅漢菩薩遺留真經的盛大廟會。是日從早至夜,寺中佛事連綿、燈火通明、香菸燎繞、經聲嘹亮,唸佛聲、古樂聲、鞭炮聲源源不斷。江南各地香客雲集,熱鬧非常。若逢三年一度的中秋燈會則更為隆重,遠近香客及觀燈遊人絡繹不絕,即觀賞花燈,又進香拜佛。自八月初一至十五歷時半個月的花燈節有著濃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它集田村民間的傳統花燈、龍燈、雲燈、獅象燈、麒麟燈、茶藍燈等多種燈綵於一體,伴有踩高蹺、扮故事、民間武術、古典戲劇、古樂隊等舞臺表演形式,展現街市的盛昌景象,這更增添了八月羅漢盛會節日光輝,令遊人駐足忘返

客家古鎮之田村

客家古鎮之田村

客家習俗

田村客家人,秉承了中原古風,性格豪爽,素有喝水酒的傳統。其水酒純正地道,久喝不醉,回味無窮。

釀造水酒必須有上等的糯米,而田村自古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盛產優質大米。豐富的糯米為水酒提供了深厚的原料基礎。其釀造技術由客家先民從北方傳承而來。製作方法為:選用優質糯米,淘洗後蒸熟至無米芯為止,然後用井水將米飯淋透,再拌人酒麴水,封蓋數日。糯米經發酵後釀出酒娘。糯米發酵後的酒娘按一定比例沖人井水。數日後,瀝去酒糟,瀝出的水則為水酒,將其裝入酒罈盛好封口,隔壇用礱糠火將酒燒至沸點為止。此時一罈上好的田村水酒就可以享用了。

田村水酒酒色微黃透亮,味清香平和。平時,田村客家人在勞作之餘喝上兩碗水酒,既能過酒癮,又能解渴,全身的疲勞則煙消雲散。每逢節日,田村人多以水酒招待客人,人們細細品味,慢慢斟酌,充分回味水酒甘甜純厚的芳香。

客家古鎮之田村

客家古鎮之田村

客家古鎮之田村

田村客家人自古有喝擂茶的習俗,過去來了女客一般以擂茶招待,而且每逢農時節日,村裡的擂茶缽就會響起來,爆麻、燒水,不一會一大缽熱氣騰騰,濃香撲鼻的擂茶就端了上來。左鄰右舍的女人都喊來,你一碗,我一碗,東家長西家短,說到高興處,連狗牯打巴的故事都講了起來。

客家古鎮之田村

擂茶製做方便快捷,將碾碎的茶葉,少許油炸花生米,爆炒的芝麻,適量的鹽、姜、甘草、陳皮與茶油混和,用擂缽裝著,然後雙手持擂茶棍(木梓樹做的),將原料擂成茶泥狀,再用開水沖泡,放上香料,即可食用。

客家古鎮之田村

因擂茶具有香、酥、鮮、甜的特點,營養豐富,既能解飢渴,又利腸胃,助消化,更能祛風寒抗感冒,所以田村三天兩頭都有擂茶聲,但鄭重其事喝擂茶只有幾種場合:一是新婚的第三天,新郎家要請左鄰右舍喝茶,目的是讓新娘和大嫂、大嬸們見個面,這叫做“三朝茶”,喝完茶還讓每一位來客帶一份各色果子回去。二是家裡添丁進口,要請鄰里喝茶,並贈送“紅蛋”。三是每逢農曆二月十五日為女人的花朝日。這一天女人們相聚在一起,為女孩子們“穿耳朵”,以便於日後戴耳環。四是辦喪事也以擂茶招待送葬客人。

客家古鎮之田村

在喝擂茶時,主人配以拌茶的果品,如“苞慄炮” (一種用玉米粒爆炒後的果子,呈白色狀),“黃元幹碎” (一種用黃元米果曬成的乾片,再爆炒後的果子)。人們喝著擂茶,吃著臺上用笸籃盛著的果品,暢談著客家村的新事,好一派農家獨特的風景。

客家古鎮之田村

田村寶華寺

寶華寺系佛教大叢林中之古剎,創建於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年間,位於贛縣區田村鎮東北邊境的東山村,與興國縣永豐鄉李樹下村之交界處。據《贛縣區志》記載:唐開元年間,馬祖禪師到龔公山傳播禪法,為開山祖師,後歷代高僧在此傳經誦佛,為贛南佛教聖地。該寺建在群山環繞之中,清淨幽雅,風景獨特。今存三殿,雄偉莊嚴。寺內有十大寶:大寶光塔、出木井、古鼎錘、千人鍋、龍泉井、千年杏、千年柏、千年松、四方竹、靈照女蓮。寶華寺在中國佛教發展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自從馬祖在寶華寺建佛教叢林(俗稱佛學院)開始,僧人就不再受顛沛流離之苦,才使得佛法在中國大地上有發揚光大,深入人心的機會。寶華寺佛學也因此源遠流長。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的佛教與寶華寺皆有緣源,其佛教人士每年都會專訪寶華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座深藏不露的古剎中,藏著皇帝敕建的千年寶塔,從那無以倫比的雕刻藝術中,不時透現出一千多年前,馬祖禪師在這裡開山佈道的輝煌。

客家古鎮之田村

客家古鎮之田村

客家古鎮之田村

客家古鎮之田村

客家古鎮之田村

黃元米果,當地老表也稱“黃米果”、“黃粿”、“黃粄”等,很有些年頭了,早在唐代,勤勞的虔州(贛南古稱)人民就開始做了,是客家特色點心。其顯著特色是,色澤金黃,質地細密,綿柔滑膩,米香濃郁,不粘牙,不起膩,讓人吃了還想吃,餘味無窮。

客家古鎮之田村

客家古鎮之田村

客家古鎮之田村

客家古鎮之田村

客家古鎮之田村

農曆十二月叫做臘月。臘月,老家人又要忙碌的為過年而紮實的忙了,這俗稱為“忙年”。 老家人忙年又進入“做油粿子”階段了。

客家古鎮之田村

客家古鎮之田村

客家古鎮之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