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失敗挫折怎麼辦?學學曾國藩的這招“悔生吉”

曾國藩為人愚笨卻做事高明,文理不通成卻一代大儒。以天下之至拙,勝天下之至巧。

今天卻要說一說讀張宏傑的《曾國藩傳》中的第七章的一點感悟。

遇到失敗挫折怎麼辦?學學曾國藩的這招“悔生吉”

在這一章裡,讓我體悟最深的是曾國藩勝的“悔生吉”。

什麼是“悔生吉”,說謂“悔”,就是總結反省失敗,“吉”就是好事。

就是他深知失敗乃成功之母,特別善於總結反省失敗,並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

曾國藩特別喜歡研究《易經》,他這個人的做事特點是功雖大而不自喜,過雖小而必自究。

遇到失敗挫折怎麼辦?學學曾國藩的這招“悔生吉”

咸豐四年,湘軍出師,靖港小挫,湘潭大勝,還解了長沙之圍。

這是太平軍軍興以來,清軍取得的唯一一次大勝。按理說曾國藩可以躺在功勞簿上休息幾天了,可是他卻決定對湘軍來一次汰舊換新。

為什麼剛打完仗就要換人?

綠營兵打仗,士兵看見敵人就跑,等敵人退了又跑回來繼續當兵。這樣越打越疲,越打越油,越打越沒有戰鬥力。

曾國藩以前就發現了這個問題,透過反思這次靖港慘敗,他更堅信“兵在精不在多”,因此他決定,凡是逃跑的將領,不管什麼理由,馬上炒魷魚,並且永遠不再錄用。

無論是臨陣脫逃的同鄉,還是表現不好的弟弟,曾國藩都把他們逐出軍隊,不留絲毫情面。

經過整頓,湘軍人數從原來的一萬七千人,一下子只剩下了五千人,可是這剩下的五千人,全都是驍勇善戰的精兵。

為了激勵大家的鬥志,曾國藩還制定了一條規定:

一旦將軍戰死,除非本軍有受擁戴的將領繼任,否則這支軍隊立即解散,再行招募新軍。

這樣一來,士兵為了有個人發展的機會,都會在打仗時努力保住自己的長官。

這條規矩非常高明,直接用制度解決了別人用道德去解決的問題。

雖然曾國藩在靖港吃了敗仗,甚至一度因羞愧想投河自盡。

但是他能及時調整心態,總結失敗教訓,將失敗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制定出這兩條軍規,為他後期進攻湖北收付失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遇到失敗挫折怎麼辦?學學曾國藩的這招“悔生吉”

回首自己的新媒體寫作之路也是充滿坎坷。

從最開始像一隻沒頭蒼蠅到處亂撞,到開始報班學習。

從頭條上日更,見不到流量和粉絲,到各個賽道嘗試,一會兒觀點文,一會兒親子文,一會兒情感文,每個領域都蜻蜓點水,反而看不到進步。

所以我一度打算放棄,認為自己根本不是這塊料。

後來,還是因為讀書,讀那些思維類的書、認知類的書、哲學類的書,漸漸打開了自己的思路。

透過一邊聽課,一邊讀書,一邊反思自己讀書寫作的初衷是什麼?

不是為了自己認知、思維的成長的嗎?不是為了長期穩定的輸出有價值的東西嗎?

遇到失敗挫折怎麼辦?學學曾國藩的這招“悔生吉”

覆盤自己以前的失敗經歷,總結出兩點教訓:

第一是閱讀積累少,輸入不夠,輸出的質量就會大打折扣,寫東西總覺得力不從心;

第二是什麼熱寫什麼,缺乏對某個領域的深入挖掘,看似什麼都能寫,其實什麼都沒寫好。

透過覆盤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之後,我一方面從讀書入手,每天忙裡偷閒多看書,輸入倒逼輸出,讓讀書滋養我,從認知、思維不斷精進。

另一方面放棄自己並不喜歡的熱點、八卦、狗血故事,只在感興趣的領域不斷深耕。

轉變思路之後,我的寫作之路走得順利多了。

遇到失敗挫折怎麼辦?學學曾國藩的這招“悔生吉”

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如果沒有對失敗的反思和總結,那很可能總在同一個地方栽跟頭,成功也變得遙遙無期。

一件事是如何從失察、失控、進而導致失敗的,又該怎樣做才能避免類似的失敗,怎樣才能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獲得成功?

人只有善於總結經驗和教訓,才不至於在同一個坑裡掉兩次,覆盤整個過程,才能洞察到其中的關鍵。

失敗了不可怕,及時總結教訓,爬起來重新上路,才是我們的初衷。

我是

@梧桐書雨

關注我,與你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