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作品有《霧》《雨》《電》嗎?

巴金的作品有《霧》《雨》《電》,出版時間大約在1931年-1936年不等,而這段時期剛剛好是定義中提到的“在中國社會內部發生歷史性變化的條件下”。按照現在學術史的劃分,五四運動到建國為現代文學,建國後至今為當代文學。巴金的愛情三部曲正處於現代文學時期。

巴金的作品有《霧》《雨》《電》嗎?

巴金的三部曲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巴金的作品有《霧》《雨》《電》嗎?

一、《愛情三部曲》

1、《霧》

《霧》,巴金《愛情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出版於1931年,出版社為新中國書局。講述了舊社會時期一個留學歸來學子在旅館的一段遭遇,反應了舊社會時期包辦婚姻與自由戀愛的相互抗爭,凸顯了當時的社會特性。

《霧》 內容梗概:周如水從日本留學歸來,他認為建設鄉村比城市重要。周如水在旅館巧遇從前仰慕過的女子張若蘭,一個美麗溫柔的“小資產階級女性”。雙方互有好感,但周如水卻沒有勇氣表白。他的兩個朋友來看望他,一個是叛離了溫暖富裕的家庭,以一種苦行式的生活為事業獻身的陳真,另一個是有著幸福的家庭生活的吳仁民,兩人都鼓勵他從狹窄的愛情中掙脫出來。 周如水在家鄉有個沒有愛情的醜妻,是他十七歲時父母為他娶的,為此他拒絕了幾次可能的幸福。陳真告訴張若蘭真相,鼓勵她主動向周表白並幫助他擺脫家庭束縛。周如水此時接到父親來信,說其母病想見他,並要求他回去當官,軟弱的周如水拒絕了張若蘭的愛情,但也沒有勇氣回家。 一年後,周如水又回到這個旅館,此時他才接到家信得知家中妻子早於兩年前病死,但張若蘭早已離去,只剩下他在海邊獨自悔恨。

2、《雨》

《雨》,巴金《愛情三部曲》第二部,長篇小說,出版於1933年,出版社為:良友圖書公司。主要講述了《霧》中主人公周如雲的朋友吳仁明的經歷,描寫了舊社會時期各種不同人的思想動態。

《雨》 內容梗概:兩年後的上海,吳仁民的妻子已經病死,陳真被汽車撞死。 此時張若蘭已經嫁給一個大學教授,周如水又愛上了另一個被稱為小資產階級女性的李佩珠。吳仁民對周冷嘲熱諷,但自己很快也墜入情網。戀上他從前幫助過的女學生熊智君。但吳仁民很快發現熊智君的好友就是自己從前的戀人玉雯,她因為愛慕榮華富貴而拋棄過他,現在又因為孤獨想與他重續舊好,吳仁民痛苦地拒絕了她。 李佩珠決心做一個革命女性,拒絕愛情,周如水在絕望中投水自殺。吳仁民也得到玉雯自殺的訊息,熊智君為了保護他抱病嫁給了玉雯的丈夫——一個軍閥,並留信鼓勵他追求事業。吳仁民在悲憤中終於振作了起來。

3、《電》

《電》是巴金《愛情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出版於1935年。是既《雨》故事情節發展的延續。《電》寫了許多人,許多事。

作者說,小說中的人物全是主人公,都佔同樣重要的地位,在這熱血青年的群像中,吳仁民是以一個受人尊敬的最年長的革命家形象出現的,成了一個新人。李佩珠被當做妃格念爾型的女性來描寫了。

《電》 內容梗概:三年後的福建,李佩珠和她的朋友們在這裡組成一個革命團體。吳仁民也來到這裡,此時他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革命者,他與李佩珠之間產生了愛情。但很快,革命事業遭到沉重打擊,不斷有成員被捕被殺,他們中的一員敏無法忍受失去同志的悲憤,走上了暗殺的道路,但暗殺沒有成功,他自己卻遇難。 佩珠父親在上海突然失蹤,她委託吳仁民回上海尋找,自己留下來繼續朋友未完成的事業。

二、《激流三部曲》

巴金的作品有《霧》《雨》《電》嗎?

1、《家》

《家》,中國作家巴金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最早於1931年在《時報》開始連載,原篇名為《激流》。開明書局於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單行本。

該小說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腐朽,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鬥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

《家》被認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8位)。

2、《春》

《春》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展現了封建家庭內部的罪惡、迂腐、醜陋和對青少年的迫害,並號召青少年能勇敢走出封建制度的囚籠,大膽追求民主與自由。

3、《秋》

《秋》是中國作家巴金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是激流三部曲之一,這部長篇鉅製蜚聲海內外,透過一個大家庭的沒落和分化,描繪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變舊生活的故事。

巴金的作品有《霧》《雨》《電》嗎?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有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裡,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鬥爭。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後撰寫的《隨想錄》,內容樸實、感情真摯,充滿著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從《霧》到《雨》再到《電》,抽絲剝繭一層層體現了人物性格,猶豫懦弱的周如水,熱情急躁的吳仁民,熱情有理想的佩珠,無一不是鮮明的代表。

而且這三部小說的取名也很有意思:

迷霧中的探索,愛情萌芽又消失- -《霧》;

大雨中的掙扎,雨過天晴的覺醒- - 《雨》;

閃電般的熱情,卻又轉瞬即逝- -《電》。

巴金像一個虔誠的記錄者,記錄著那個時代青年的熱情,批評家劉西渭寫道,“熱情是巴金的風格”,其實這也是他自己的熱情,不論是愛情還是理想,誰沒有熱血沸騰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