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勒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文藝短評)

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我的叔叔于勒》,相信大家都讀過,而他在其中為我們塑造的于勒先生這個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相信大家也都還印象較深。可要問你于勒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究竟是個好人還是個壞人,並且讓你用一個詞或一句話概括性地為他下個結論的話,我想這就不是隨便可以回答清楚的了。因為世間的萬事萬物(包括人在內)都是很複雜的,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既不是絕對的好,也不是絕對的壞,總是以一分為二的態勢與別的事物相關聯相依存著的。當然,作為小說主人公的于勒更是不能例外的了。所以,要回答于勒是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我們只能根據作家對他的描寫進行實事求是地分析和評價。縱觀全文,我認為于勒是個很複雜的,很難用一個詞或一句話所能說得清楚的,悲劇式的悲而且壯的值得人們同情憐憫的,一個好心好意的商場失意的有骨氣的商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

首先,于勒是一個失足青年。他的侄子若瑟夫這樣告訴我們:

“據說他當初行為不正,糟蹋錢。在窮人家,這是最大的罪惡。在有錢的人家,一個人好玩樂無非算作糊塗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稱他一聲‘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難的人家,一個人要是逼得父母動老本,那就是壞蛋,就是流氓,就是無賴。于勒叔叔把自己應得的部分遺產吃得一乾二淨之後,還大大佔用了我父親應得的那一部分。

“人們按照當時的慣例,把他送上從哈佛爾到紐約的商船,打發他到美洲去。”

從這兩段我們不難看出,于勒早在人生的黃金時代在花樣般的年華,就由於沾染了不良的社會習氣而腐化墮落了。他誤入歧途,放蕩不羈,揮金如土,惡貫滿盈,是實實在在的一個典型的敗家子形象。歷史上常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無獨有偶,我們中國古代兇強俠氣為鄉人所患的青年周處同於勒何其相似乃爾。他同於勒相比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儘管如此,可於勒的所作所為畢竟不是天生的。我們老祖宗早就諄諄告誡我們: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我們無須追究于勒腐化墮落的原因,只憑這兩段描寫我們就可以清楚知道,青年時代走火入魔的于勒已經發展到了令人恐怖的地步了,已經成為豬嫌狗不愛的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了。正是因為家人不能容忍他,所以才不得不把他打發到遙遠的美洲去了,而且是按照當時的慣例。這就說明當時這種“于勒現象”是比較普遍的,是不值得我們今天的人們大驚小怪的。與其說家人打發于勒,倒不如說是對他的驅逐、懲罰、拋棄和流放。因為眼不見心不煩嘛。對於勒這段不光彩的歷史,我們無須迴避也無須苛求,因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其次,于勒是一個暴富的中年。他屬於那種金不換的回頭浪子。還是請若瑟夫繼續為我們講述:

“我這位於勒叔叔一到那裡就作上了不知什麼買賣,不久就寫信來說,他賺了點錢,並且希望能夠賠償我父親的損失……

“有一位船長又告訴我們,說于勒已經租了一所大店鋪,做著一樁很大的買賣。

“兩年後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說‘……我發財就會回哈佛爾的。我希望為期不遠,那時我們就可以一起快活地過日子了。’”

從這三段文字,我們看到了于勒的成功,于勒的崛起,于勒的改邪歸正,于勒的脫胎換骨,于勒的洗心革面,于勒的重新做人,于勒的鳳凰涅槃般的新生。這才是真正的浪子回頭金不換呀!原來於勒早就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早就認識到了別人對自己的痛恨,早就認識到了自己對家人所造成的災難。而這一切的一切都促使他奮發圖強感恩圖報。同時,我們也不難看出一無所有白手起家的于勒在人生地不熟的異地他鄉的個人奮鬥和有所作為。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魄力、膽略、本錢和計謀呀!儘管如此,可是于勒都無一例外地做到了,而且做得是那樣的令人刮目相看,那樣的令人陡然為之一震。

特別是第三段的那句話,那是最能打動人心的追求天倫之樂的人之常情。原來於勒苦苦謀生是為了早日回到哈佛爾,早日回到哈佛兒是為了和“我”一家快快樂樂地過日子。這就是那個曾因揮霍家產而被人打發到美洲去的于勒,原來也是一個葉落歸根、感恩圖報、心地善良、通情達理的一個人啊!就連好話說盡壞事做絕的菲利普夫婦這時竟然也說于勒是一個正直的人,一個有良心的人。我認為他們這次算是說對了,儘管他們也可能是出於對於勒巴結奉承討好拍馬屁的目的。

第三,于勒是一個窮困潦倒而又很有骨氣的老年。常言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宦海浮沉,富貴浮雲。又有誰能料到中年暴富漸入佳境的于勒竟在一夜之間從人生事業的巔峰一下子跌落到人生最為可怕的萬丈深淵!不管你信不信,而這一切畢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殘酷的客觀現實。不難想象,在競爭激烈、爾虞我詐、鉤心鬥角、互相傾軋、損人利己、你死我活的資本主義社會,像于勒這樣遭遇的人是層出不窮而屢見不鮮的。曹雪芹老先生早就以犀利的目光看破紅塵,好心好意地提醒並告誡我們,“……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還是讓若瑟夫繼續告訴我們他在輪船上看到的于勒吧:

“……他又老又髒,滿臉皺紋,眼光始終不離開他手裡的活兒……”

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而窮途末路的英雄啊,想不到你也會登高而自卑。假如此時此刻你洞悉了你哥哥一家的所作所為和狼心狗肺(當然不包括若瑟夫),你還有勇氣在那船頭專心致志地賣你的牡蠣嗎?我想你一定會仰天長嘆而縱身葬身魚腹的。因為這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再也根本無法選擇其他。且聽若瑟夫之父聽到的船長之言:

“他是個法國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帶回祖國。據說他在哈佛爾還有親屬,不過他不願回到他們身邊,因為他欠了他們的錢……聽說他在那邊闊綽過一個時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經落到什麼田地?”

有道是:興來是扁擔開花,倒黴時生薑不辣。還有,魚陷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面對眼前這位孤苦伶仃一無所有的老年乞丐,誰能相信這就是曾經經商暴富腰纏萬貫的中年于勒?反差畢竟太大了。還是讓我們繼續聽若瑟夫的講述吧: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隻滿是皺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臉,那是一張又老又窮的臉,滿面愁容,狼狽不堪……”

若瑟夫的講述,彷彿是電影的一個個特寫鏡頭,把老年于勒這位窮途末路的悲壯的英雄的尷尬和狼狽一覽無餘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此情此景怎不令我們自然而然地想起著名作家柳青關於人生的一段至理名言: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卻常常只有幾步。比如事業上愛情上生活上的岔路口,走錯了可以影響人的一個很長時期,甚至人的一生,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我們無須指責于勒青年時期的揮金如土(因為這與他老年的結局毫不相干),也無須追究他老年窮困潦倒飢寒交迫的原因(因為這已於事無補),值得我們慶幸的是儘管他如此的尷尬和狼狽,可他仍在堅持履行自己在暴富之時對若瑟夫一家的鄭重承諾。而他一直不願意回哈佛爾(船長所言)的原因便是對這種承諾的最有力的證明。于勒的這一點可以說是窮途末路的英雄最值得令人敬仰和佩服的錚錚鐵骨。著名畫家徐悲鴻說過: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可以說這是一無所有的于勒身上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無價之寶。因為他終究沒有沉淪,也沒有輕生,更沒有死皮賴臉地寄人籬下而坐享其成。而是過著一種近乎乞丐的自食其力的賣牡蠣的窮苦生活,儘管這下賤的職業一天掙不了幾個小錢。天哪,身子都掉下去了,只憑兩隻耳朵怎能掛住?

綜上所述,我們似乎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

a、于勒曾是一個揮霍家產誤入歧途的青年;

b、于勒曾是一個經商暴富知恩圖報的中年;

c、于勒最終是一個窮困潦倒鐵骨錚錚的老年。

于勒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文藝短評)

于勒是一個很複雜的悲劇式的悲而且壯的……

總而言之,于勒是一個很複雜的悲劇式的悲而且壯的很值得人們同情憐憫的一個好心好意的有骨氣的商人。

2021、8、水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