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古人眼中的祥瑞,西方人眼中的魔鬼,現代人眼中的盤中餐

“蝙蝠”在中國一直是福氣的象徵,有著比較深厚的文化內涵,在我國民間,它作為一種文化,以多種形式存在於民間工藝當中,像是雕塑,窗花,建築等等,它象徵的是吉祥如意,因為它是倒掛的,所以也有“福到了”的含義。

蝙蝠,古人眼中的祥瑞,西方人眼中的魔鬼,現代人眼中的盤中餐

但是提起蝙蝠這種生物,人們往往都會對其嗤之以鼻,它長相醜陋,恐怖,並且是一種見不得光的動物,按照道理來講它應該是一種不祥之物,但是在中國的習俗中,它卻是“福”的象徵。

晉代崔豹《古今注》中曰:“

蝙蝠,一名仙鼠,一名飛鼠。五百歲則色白腦重,集則頭垂,故謂之倒折,食之神仙。

白居易《洞中蝙蝠》詩中說:

“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逃網羅。遠害全身誠得計,一身幽暗又如何!”

而紅蝙蝠則在吉祥物中更受青睞,因為可以取“

洪福齊天

”之意。即使是文人墨客對於這種醜陋生物的評價也是一種吉祥物的象徵,究其原因便是它的名字沾了“蝠”字的光,與“福”諧音。

孟超然在《亦園亭全集·瓜棚避暑錄》中說

“蟲之屬最可厭莫若蝙蝠,而今之織繡圖畫皆用之,以與福同音也。

”中國人似乎將福作為自己一生的目標,一個人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只要有福氣,那就是好的,這是一種美好的期望。

蝙蝠,古人眼中的祥瑞,西方人眼中的魔鬼,現代人眼中的盤中餐

最能體現蝙蝠的福氣,最具有象徵性的便是北京恭親王府的“萬福園”了。北京恭親王府是一處比較完整的園林建築,細細遊玩的話會發現其園中隨處可見的蝙蝠圖騰,這也寄託了主人希望自己和家人福壽安康。就其房舍建築而言,在花格窗和門上也隨處可見用蝙蝠來作為裝飾,寓意多福多壽。而恭親王府的一座假山本身便是蝙蝠的形狀,“秘雲洞”中有康熙的題字“洞天福地”,兩者結合也表現出了恭親王府中蝙蝠的含義,那便是福氣沖天。

受吉祥文化的影響,人們將蝙蝠當作祥瑞,能規避災禍,也是長壽的象徵,食之可延年益壽。

《太平御覽》有云“

交州丹水亭下有百穴,甚深,未嘗測其遠近,穴中蝙蝠大者如鳥,多倒懸,得而服之使人神仙。

雖然蝙蝠是一種集多種病毒於一身的動物,可是它在古代人的眼裡不僅僅是祥瑞,而且能夠入藥,治療多種疾病;不僅如此,它還是一種神物“服之而成仙”,可見蝙蝠在我國古代人民心中的地位也是不一般的。

而在西方人的眼中和我國人恰好相反,蝙蝠是一種恐怖的鬼魅,是不祥之物,我們看到蝙蝠往往都會和吸血鬼聯絡在一起,是一種可怕的鬼怪,而西方關於吸血鬼題材的文學作品也少不了蝙蝠的影子,至今我們看到的電影,影視劇中,一旦出現蝙蝠,便意味著有不好的事情要發生,它們眼睛通紅,嘴角的獠牙彷彿生來就是為了吸血的,在黑夜裡出現,猶如鬼魅一般,正如吸血鬼,白天害怕太陽,只有在晚上的時候才會出來危害人間,專門吸人和動物的血。

蝙蝠,古人眼中的祥瑞,西方人眼中的魔鬼,現代人眼中的盤中餐

直到上世紀三十年代《蝙蝠俠》的問世,蝙蝠在西方人的眼中才漸漸由恐怖的鬼怪才有了正義的一面,但是也似乎僅僅侷限於電影中的蝙蝠俠,因為其設計是一種比較炫酷的,比較現代的,比較帥氣的打扮,與真實的蝙蝠是截然不同的,但是蝙蝠俠的問世也沒有改變西方人對蝙蝠的態度。

同樣的一種生物,在中國是人人敬重的神獸,到了西方卻變成了人人都敬而遠之的魔鬼,到了現代隨著科學知識的傳播和普及,人們對於蝙蝠有了更加清醒和明確的認知,它僅僅只是一種生物而已,並且是本身攜帶諸多病毒的生物,這也從側面證明了西方為什麼將其看作是魔鬼的原因。

蝙蝠,古人眼中的祥瑞,西方人眼中的魔鬼,現代人眼中的盤中餐

但是讓人萬萬想不到的是,我們從先秦至今以為的神獸,福氣的象徵,到了現在卻變成了禍亂之源,人們談之而色變。

原本居住在人跡罕至的地方,等到人們都休息以後它們才出來活動,儘量避開人類,自己默默承受了那麼多的病毒,將自己進化成恐怖的樣子,人人都想敬而遠之,但是它卻還是沒有逃脫被人帶上餐桌的厄運,這種自古被中國人敬重的神獸,在現在人眼裡只是他們的盤中餐,他們眼中的蝙蝠也似乎不再是福氣的象徵,而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的一種食物罷了。

蝙蝠,古人眼中的祥瑞,西方人眼中的魔鬼,現代人眼中的盤中餐

每一種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無論它們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我們都應該適應事物發展的規律,尊重生物生存的方式,而不是破壞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