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非常道,名非常名

道道道非常道的下一句是什麼

道之文與道之字是兩個概念。道之文包括圖形之文、符號之文,這是文理系統。圖形符號之道屬於數理化,同時也是圖形符號文字象形會意、形聲表義的基礎。道之字包括漢字、字詞、詞語,這是語文系統。邏輯是思維的規律,邏輯是思維的規則與方法,是所有學術思想的基礎。道之文與道之字的邏輯形成語言,語言的邏輯形成思想。本文所講的道理非常道,名亦非常名。

《說文解字序》曰:“依類象形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謂之字”。筆畫依類象形成圖形之文,筆劃依類抽象形成符號之文,其後形聲相益成圖符文字,所以筆劃邏輯根符源義是文字生成邏輯本原義。

《道德經》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眇,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可道,道之文可表示道之字。名可名,道之字的名可以名萬物。

道可道,道這個圖形符號可以表示道這個文字,這是依類象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指道這個文字的性質。《易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是道這個概念的性質。道可道,指道姓道,道之字是道這個文字、道這個詞、道這個詞語的名,這幾個概念各是一回事,這不是通常所說的道理,所以非常道。今古學者基本上都是以詞語的概念來讀道德經,這就是常道。

名可名,道之字的名可以指萬物的名。文字花不是自然花,而是自然花的名字,這是自然花得名。道之字的名可以名萬物,《左傳》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形,有類”,這是指道之字的名有五種:以關係名稱為名之信,以定義概念為名之義,以表象特徵為名之象,以形式名稱為名之形,以型別名稱為名之類。比如姓名屬於名之信,名字屬於名之類,父母給孩子取名字屬於名之類,學術界給萬物取名字也屬於名之類,名詞屬於名之象,性質名義屬於名之信,語法邏輯定義概念內涵所產生的名義屬於名之義,學術界定概念外延所產生的型別名稱屬於名之類。道德、道理、道義屬於道這個名詞的詞義組。道的字典釋義是道這個詞的意思,並不是字義,因為這些釋義並沒有反映這個字是怎麼產生的。道的概念名義屬於以德命為義,也就是定義,思想定義、學術定義。比如“方法”這個詞語是道這個詞的釋義。“一陰一陽之謂道”是道的定義。道的名讀道德名,道得名讀道德名。德者,得也,這是同音通假字的方式。這些都不是通常所說的名字,所以非常名。

筆畫一道無字名,是謂無名思想天地之始。黑字黃紙,天地玄黃。舌燦蓮花,語言化生萬物在天成象。筆下生花,文字化生萬物在地成形。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有名萬物之母。語言學、名學的語法邏輯定義給萬物命名字、取名字、定名稱,這就是萬物之母也。父母給孩子取名字,萬物的名字是人類取的,是人類用文字寫出來的,用語言說出來的,這是人類創造的思想天地,萬物是思想天地的語言與文字,所以萬物之母就是語言與文字的邏輯,思想的邏輯,也就是道之文與道之字的邏輯。

常,規律也。欲,性也。常無慾以觀其眇,說明眇不是渺,眇可觀其微則指文字的基本單位筆劃,筆畫圖畫有寓意,筆劃圖形有涵義,筆劃符號都有定義,筆劃不存在無意義的符號,少一筆劃就是錯字,多一筆劃是別字,錯字補筆劃就能改正,所以這一筆劃的意義不可小覷。

小篆徼,循也,循其道也,可循其章法也。故常無慾以觀筆法之眇,見微知著。常有欲以觀其徼,依循其道理方法也,文字邏輯、語法邏輯皆有章法循例。善於觀察總結規律,方能格物致知,突破創新。

筆劃與筆畫此兩者同圖而異名,實際上概念是有區別的。筆畫產生圖畫、字畫、圖文、圖表、圖形、影象、圖案等多種型別,圖屬文理工,畫屬於藝術,圖點線條段曲直彎繞變化多樣,筆劃橫豎撇捺點折提彎鉤九種基本筆劃。

文字與漢字此兩者同圖而異名,兩者概念也不一樣,識讀方法也不同。漢字屬於漢文字,屬於字,也屬於文字之字,文字的概念比漢字寬泛,片語屬於詞的詞義組。

一字多音多義也同出而異名,同一個字因讀音不同而有不同的意思,漢字與文字的概念與此也是同樣的道理。文字象形會意,形聲表義。漢字筆劃陰陽,筆畫涵義,根符源義,讀音標義。漢語拼音表意,聚辭衍義,語法定義。不懂這些基本概念,讀思想史也是枉然。

常無慾以觀筆劃邏輯之微妙,“同”這個文字的前三筆劃與後三筆劃是一樣的,之三筆劃、玄五筆劃,“之玄”這兩個文字前三筆劃是一樣的,所以同謂之玄。玄之又玄,指的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辯證邏輯法。

《釋名》:玄,天也。象形文字天,筆劃抽象指事,第一筆畫陰陽合一,指天。第二筆畫也是陰陽合一,指地。第三筆劃撇表示陰一,第四筆劃捺表示陽一。人,陰陽者也,這就是筆畫人的筆劃邏輯根符源義。

象形文字“天”指天地人事物之道,這包括三重概念:第一重概念是天地人之道,代表道德觀、道理觀、道義觀三觀,這是三大系統。人是指自己和人類,所以自己有三觀,人類社會也有三觀。就文字學邏輯而言,“道之義”是指字義、詞義,“道之德”是指詞語的概念名義,“道之理”指識讀邏輯、組詞造句邏輯。就語言邏輯而言,命題與型別名稱屬於“道之德”,邏輯關係屬於“道之理”,概念名義與字義詞義屬於“道之義”。儒家說的仁屬於道德觀,義屬於道義觀,礼屬於道理觀。主意屬於個人道理觀,主義是個人道義觀,主義屬於個人道德觀、大眾道義觀。文字邏輯學的道之德、道之理、道之義、道之律、道之法、道之意、道之義。語言邏輯學的道德、道理、道義。思想邏輯學的道德觀、道理觀、道義觀。這三大領域的概念是有區別的,不可以混淆。文字邏輯、語言邏輯、陰陽邏輯、數理邏輯、思想邏輯是玄門玄學五大基本邏輯。求知大道,必須天行健道玄元,才能登天梯。

第二重概念是指天地人之道。天代表思想天地、地代表自然天地,人代表社會天地,這是三大體系,與三大系統的概念不一樣,也就是觀自己、觀自然、觀自在。觀自己所在的社會思想天地指導自己的思想認識,觀自己所在的自然天地指導自己的認知,觀自己所在的社會天地指導自己的言行。天地君親師,天就是指思想天、社會天、自然天、自己天、玄之天這五方天地,社會天下,自然天空,精神世界天,物質世界天,意識形態天,天的概念不一樣。

地有神州大地、自然土地、思想天地、五行地、指事地之義的概念各不一樣,今古學者旁徵博引混淆概念,沒有考察區分這本書講的概念是不是那本經的意思。君之仁就是道德觀,親之義就是道義觀,師之禮就是道理觀。天地君親師這五個字實際上就是思想天地的道德觀、道義觀、道理觀,每個人都有這三觀,對仁義禮智誠信孝勇毅這九個字都有自己的理解,只是人們沒有歸納而己。儒家學者所闡述的觀點也只是他個人對這九個字的理解。孝是指孝文德之昭,修道德之彰。孝子孝廉之孝與孝子賢孫之孝不是一回事,民之孝屬於惪,是德的繁體字,但是字義不同,孝子孝廉之孝屬於德。溫良恭儉讓屬於五惪,惪的根符直有六橫,冂內有三橫,指天地人,這是自己的三觀,屬於第一重概念。上橫下橫指外面的天地,指第二重概念,這就是文字的筆劃邏輯根符源義。重,種也,就是現在的文字“種”,這是通假字轉註詞的用法。

第三重概念是天地人事物之道。這個天地是社會天地,人事物則屬於社會天地這個體系。自然天地是指物質世界,不存在事,只論物,考察天上的物、地上的物、地下的物。社會天地分類考察事物之道理,物物之物理,人事之關係,主要是按照一陰一陽之邏輯關係,與自己有關的人事物及無關的人事物按五行八卦的邏輯關係進行分類。比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際關係群分五類,自己的家庭成員關係、單位同事關係、家族親戚關係、社會朋友關係、陌生人關係。物以類聚,界定概念的門類範圍、類屬範疇,確定概念的性質、型別、特徵、功能、方法、用途等內涵名義,這是歸納事物現象、總結事物規律與本質的方法。

《易經》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這兩個“天”就是象形文字“天”。比如大哉乾元,長大成人之乾,認知萬物之始的辯證邏輯思維乃統自己的思想天。“乃順承天”可以是指自己孝文德,修道德形成的思想認識乃順承民族社會天地、人類思想天地、自然天地、語言與文字天地之德,也就是修身養性之道。

玄,既表示天之事神秘神妙,又表示自己的思想天地,人們的思想天地。玄,讀懸,近義詞旋,漩。比如大腦回路就是玄過去玄過來的弦,這個弦也不對,是武器樂器之弦,所以大腦這個玄其實本來就是玄。所以玄學實際上就是思想學,邏輯學。玄之邏輯閘又稱人門,指的是人們的思想學與邏輯學,這是以語言學與文字學、數理學為基礎的學術體系。要學習語言與文字,才讀得懂四書五經思想史與歷史,否則就理解不了玄學的真正涵義。

舌燦蓮花,話生萬物在天成象,筆下生花,畫生萬物在地成形,就是造分天地,化生萬物。同音通假字本來就是文字妙用,也是眾妙之門。道得名是道的名,《禮經》曰:“德者,得也”,動詞得讀德,助詞的也讀德。道德經是道的經,道理經也是道的經。讀道的經,讀《道德經》,有道理。讀道的經,念道理經,是《道德經》的眾妙之門。

道這個字是道這個文字的名稱,道這個字是道這個詞的名字,也就是詞名。道理、道路、道德屬於道這個詞的片語,也就是詞義組。方法、規則、途徑屬於道這個詞的釋義,實際上屬於詞意。人們看到“道”這個詞的時候,能夠聯想到“道”的詞義組或詞意屬,這是人們的認知法想象能力、辯証法選言邏輯、認識法會意邏輯。道是指事物的本質與規律,這屬於道這個詞語的概念常識。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屬於道的概念認識。因此字的名、字義、詞名、詞性、詞義、詞意、詞語概念的涵義各不相同。

語言表達邏輯直接產生命題,每句話都可以作為命題來理解。命題並不只是原命題、否命題、逆命題、逆否命題這四種類型,其實前因後果、由因及果之順,由果及因之逆、承前啟後的因命題、果命題、判斷命題,定義命題、推理命題都屬於命題的形式。概念的邏輯關係構成命題,比如“道可道”,兩個道的概念構成邏輯關係,這就是道的命題,也就是道德命題得道理有道義。“非常道”屬於判斷命題有道理得道義。

命題的功能包括判斷、描述、定義、界定。命題定義概念的內涵、界定概念的外延。確定概念的內涵名義就是定義,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質與現象,包括性質、特徵、功能、方法、型別等內涵以及範圍、範疇等外延。界定概念的外延就是命名稱、取名字、劃類屬,也就是排字輩,明確歸屬關係。

《易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謂善,成之者謂性。”

道也,天地人事物之道也。一陰一陽之謂道,道之大也。《道家大論》:“大羅生玄元始三氣“,一陰一陽之邏輯產生思想天地精元始氣,實際上就是人類的辯證邏輯思維產生思想天地之精氣神,也就是道德天尊之道德觀、元始天尊之道理觀、靈寶天尊之道義觀。三大天尊屬於精神世界,這與物質世界、意識形態不是一回事,有精氣神者自然知道這是怎麼回事,無精氣神者則不知。修身養性築基煉氣煉神之法無需多言,學習語言與文字是基礎。

大象人形,指人類。大哉乾元。大,乾元之卦也,筆畫一橫陰陽合一,筆劃一撇一捺一陰一陽,所以大道至簡,文以載道。維,羅與邏的根符也,所以羅是指邏輯。玄,天也。元,天地之原也。氣,精氣神也。

思維的規律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邏輯關係。思想的邏輯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之知,生而不有,認而知之、學而思之、教而習之,道法自然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也是玄門這個名詞的出處,這是指思維邏輯與辯證邏輯思維的道義之門。門這個圖示象形會意旋轉西北乾位那個點就能連通整條線路,只要有辦法旋轉就能開門,不費力,也不費勁。門這個圖形象形會意為陰陽之門,右邊畫輔助線象陰,右邊省略部分象陽,一陰一陽之謂道,所以陰陽之門又稱道義之門。門這個圖形象形會意需要用力推開,要按規矩來開啟上面三橫所表示的三道門,也就是要講道德、講道理、講道義。

一陰一陽之謂道,天地之道也,萬物之奧也。繼之者謂善,成之者謂性,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帝顓頊乃命重黎伐世界樹,指的是語言術。斷天梯,指的是文字梯。南正重司天以屬神,掌的是語言與曆法。火正黎司地以屬民,掌的是文字與歷法。

一陰一陽之對立統一,相輔相成,相互轉化,這僅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辮證邏輯關係之一也。一的概念包括筆劃一、筆畫一、符號一、字根一、文字一、部首一、詞語一。 詞語“一”有多個詞性、多個詞義,比如數量一、第一、某一、之一、唯一、一切、單數一、奇數一、複數一、質數一,比如複數一表示某一類。數量一僅是一的詞義之一而爾,所以一陰一陽這兩個一不能狹隘地理解為數量一。

一為數量詞,則表示“一陰、一陽”兩種概念。一為名詞,則表示“一、陰、一、陽、之”五種概念。比如“一”無屬性可以表示O或數量詞一,“一”有屬性則可以表示陰陽之外的任意一種概念,比如“陰陽”這個複合性概念,一可以是陰陽合一,這是陰、陽之外的第三個概念。“之”這個詞可以表示構成之、輔成之、配成之、合成之、相成之、整合之、形成之、組成之、生成之,這些都屬於邏輯閘。

《老子•丙》曰:“太一生水,水反哺太一,是以成天,天反哺太一,是以成地。天地也,是以成神明。神明覆相輔也,是以成陰陽。陰陽復相輔也,是以成自然。”“太一生水”這句話在“是以成天地”之先,說明太一先天而存在,先天太侌太昜合為太一。“是以成陰陽“這句話在“是以成天地”之後,所以陰陽後天而存在。後天陰陽是自然天地之道的屬性,先天侌昜是先天太一的本原屬性。天地之道本身有一陰一陽,這是天地之道的屬性。這三者之間的邏輯關係就代表著自然天地、思想天地、社會天地之間的關係。太一之道一侌一昜,天地之道一陰一陽,自然之道一陰一陽。精神世界天,物質世界地,思想天地人,社會人事物,道德法理義,這是人的五大認知領域,把這五方天地的基本概念搞清楚了則健道玄元。

一陰一陽輔成之邏輯包括老陰輔少陰,老陽輔少陽等概念。一陰一陽配成之邏輯包括二陰配一陽,一陰配二陽等概念。組成之邏輯分組包括上陽下陰、上陰下陽等概念。相成之邏輯包括陰陽相交、陰陽相會、陰陽相合等概念。這些概念的邏輯關係構成玄之邏輯閘,這就是玄之又玄的內涵。

世界並不完全是矛盾對立統一的,而是多元一體化發展的,一分為二的邏輯關係僅是辯證邏輯之一。《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以此類推演繹邏輯,並沒得其他意思。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邏輯產生思想就是道生一。學習思想史產生思想道德觀念與文化知識理念,就是一生二。思想道德觀念與文化知識理念產生道德觀、道理觀、道義觀,就是二生三。思想三觀產生萬物,這就是三生萬物,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道德經》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曰:“夫礼,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經》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之礼也,崇天法地之礼也,孝文德之礼也。人法地之義成民之行也,地法天之經成地之義也,天法道之理成天之理也,一陰一陽之謂道法自然也。天之經是指思想天地,地之義是指自然天地,民之行是社會天地,道之理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邏輯,道法自然是指人的認知。雖然人非生而知之,但是人的認知能力感知能力與生俱有,生來就知道吃奶,看得見物象物形、聽得見聲音、聞得見氣味、吃得出味道、感覺到痛苦、摸得著東西,這就是人的認知能力與感知能力。人閉不上眼睛,閉不了六識,所以人的認知沒得法。道法自然就是沒得法,道法自然的辦法是得道的德,這是道德,所以人們要講道德。學習辯證法,辯證論方法。人之知,生而不有,所以率性之謂道包括自然認而知之,主動學而知之,被動教而知之。修道之謂教包括孝文德之昭,修道德之彰,教你長尓性,人的爾性就是你的性,礼的性,理的性,是以成人性。